- 青少年情緒心理學(xué)
- 樂慶輝
- 1254字
- 2019-11-25 18:08:59
聲音響亮,為自己鼓勁
很多青少年的父母,都為孩子特別害羞和膽怯而感到煩惱,尤其是有些青少年在面對陌生人,或者是在公開場合說話的時候,總是特別羞澀,聲音比蚊子哼哼還小。有的時候,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問題,他們也總是把聲音憋在嗓子里。對于這樣的青少年,父母常常感到無奈和苦惱。老師和父母也常常質(zhì)疑青少年:“你們說話聲音這么小,是怕嚇著誰嗎?”
很多青少年也知道自己說話的聲音太小,但是他們始終不好意思把聲音放大。實際上,要想有的放矢地鍛煉自己,青少年就要讓聲音變得響亮,為自己鼓勁,從而增強信心,讓人生的成長更加高效。當(dāng)習(xí)慣了以嘹亮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想法后,青少年的自信心會得到提升。
小雨從小就是個靦腆的男孩,常常會感到緊張,說話的時候聲音就像蚊子哼哼。為了改變小雨的害羞情況,媽媽常常鼓勵小雨說話要大聲,但小雨就是做不到。眼看著小雨就要參加初三考試,他的目標高中還要進行英語口語的測試,媽媽更加心急如焚。
為了有效幫助小雨戒掉羞怯,媽媽堅持要求小雨參加演講社團,也參加英語角,當(dāng)著很多人的面公開發(fā)言。一開始,面對眾多的人,小雨連蚊子哼哼的聲音都消失了,但是在大家的鼓勵下,他終于鼓起勇氣上臺發(fā)言。后來,小雨從小聲發(fā)言,到大聲講話,變得越來越有自信,也更加充滿勇氣。
古往今來,有很多偉人都經(jīng)歷過膽小的階段。例如,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第一次演講的時候,甚至只講到一半就不得不終止。后來,他不斷地成長,堅持演講,不斷進步,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演講家,也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事例中的小雨也是如此,正如很多青少年害怕演講只是因為無法褪去內(nèi)心的羞澀一樣,小雨之所以說話小聲,也是因為無法超越自己的內(nèi)心。為此,他需要堅定不移地做好該做的事情,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生命的潛能,也才能讓自己變得真正勇敢起來。
通常情況下,孩子之所以膽小,有先天的原因和后天的原因之分。很多孩子怕黑,怕蟲子,怕陌生人,怕當(dāng)眾講話,媽媽總是不假思索地就給他們貼上標簽:“這孩子膽小”。在這樣的心理暗示下,孩子的膽子只會越來越小。明智的父母知道,孩子之所以膽小,除了因為他們天生就膽小之外,與他們在后天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有關(guān)系。所以,父母應(yīng)該有的放矢地幫助孩子成長,也給予孩子更多的機會鍛煉膽量,使他們變得更加堅定勇敢。從家庭環(huán)境的角度而言,當(dāng)父母過分溺愛或過度保護孩子時,孩子就會愈加膽小,或者當(dāng)父母對于孩子的管教太過嚴格,什么事情都不允許孩子去做時,孩子也會更加膽小。父母唯有給予孩子更多成長的空間和鍛煉的機會,也作為孩子最堅強的后盾支持孩子,孩子才會漸漸變得勇敢,在面對很多未知的事情時才能夠充滿勇氣,勇往直前。
從青少年成長的角度而言,當(dāng)年紀漸漸增長,青少年一定要鼓起勇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生命的潛能,也卓有成效地幫助自己獲得更多的成長機會,獲得更多的支持和贊許。總而言之,青少年不可能一直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最重要的就在于要讓自己的內(nèi)心充滿力量,當(dāng)意識到自己的膽怯表現(xiàn)在某些方面的時候,才可以戰(zhàn)勝膽怯,一往無前,擁有獲得成功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