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與術:喻中讀韓非
- 喻中
- 793字
- 2019-11-22 16:24:18
6
如果說,韓非與儒家的關系明白而清晰,那么,韓非與道家的關系,就比較復雜了。因為道家理論主要有兩種指向:闡釋帝王之術的《道德經》與尋求精神自由的《南華經》。它們都可以歸到道家這面旗幟之下,但旨趣差得很遠。老子的《道德經》,講的是人君南面術,是韓非理論的源頭;韓非的著作,可以在整體上看作是對《道德經》的進一步闡述,套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對《道德經》的繼承與發展。《道德經》中的道與德,絕不是我們今天講的道德,那個時候,道與德是同義詞,按照東漢鄭玄的說法,就是無為的意思。按照當代學者張舜徽在《周秦道論發微》一書中的說法,《道德經》所宣揚的人君南面術,就是教君主們如何裝腔作勢、裝模作樣,核心就是一個“裝”字。[7]就現在的標準而言,所謂《道德經》,恰恰是最不講道德的經,而是講權術、講利害、講謀略的經。
與老子的《道德經》一樣,莊子的《南華經》也講無為,但重心是個體的自由,是個體的后退、撤退。無為的目的,是讓自己無拘無束,舒服自在。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講的:楚威王聽說莊子有智慧、有學問,名氣很大,就派人給他送了一個很大的紅包,說是愿意聘他做楚國的宰相。這樣的機會,如果換了孔子或孟子,恐怕會喜出望外,樂顛顛地趕了去上任。但莊子卻只愿說不。他告訴楚威王的使者:“你們給的金錢確實很多,你們給的官位確實也很高。但是,你們看看祭祀用的那頭牛,精心地飼養了好幾年,讓它吃好喝好,再加上精心的裝扮,卻要送到太廟中去當供品,到了那個時候,它即使想變成荒野中的孤豚,也都不可能了。所以,你們還是快走吧,不要來麻煩我,我寧愿在荒野的泥濘中爬行,也不愿成為太廟中的供品。”[8]這樣的價值取向,與韓非的權術相比,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
當然,莊子與韓非也有交叉的地方。因為莊子在闡述人生哲學的同時,也論述了他對于政道與治術的看法。譬如,他也認為君主應當無為,只有無為才能治天下。這些主張,與韓非的政治理論,又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