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心理課(第二版)
- 王星星
- 2756字
- 2019-11-18 18:16:46
“三歲”能夠“看老”嗎
詩人威廉·華茲華斯寫道“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三歲定終生)”,中國也有這樣的諺語“三歲看老”。那么,我們能夠從孩子小時候看到他或她長大成人后的身影嗎?
作為一個人,我們的基因決定了一些不可改變的事實,包括性別以及很多身心特質,甚至是性格的某些方面,比如固執。在劉德華、鄭秀文主演的電影《盲探》里,鄭秀文飾演的何家彤的好朋友小敏是一個對愛情十分固執的女孩,她對出軌的丈夫說:“你若負我,我讓你雞犬不寧。”實際上,這句話小敏的外婆也曾說過,而小敏的媽媽也曾為情殺人。在影片的結尾,小敏的女兒小小敏固執地要吃芒果味的冰激凌。這不禁讓人擔憂,小小敏是不是也像她的曾外祖母、外婆和媽媽一樣將來為情所困,重蹈覆轍呢?一家四代女人,“固執”已經深刻地烙印在她們的基因上。
所謂“三歲看老”,確實說明了性格的某些方面能夠貫穿人的一生。但是從我們生下來開始,我們就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跟不同的人交流,學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我們的性格也處于不斷地變化中。
性格障礙
在北大心理學課堂上,教授說性格在一個人的個性中具有核心意義。發展心理學家關注的是一個人發展的每個階段。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具備了屬于他的性格,他的天性中隱藏著面對各種情況如何應對的潛在性格。在正常的環境下,他的性格會一一展現,但是如果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有可能導致他的性格發生變化,嚴重的還可能轉變為性格障礙。
性格障礙還可能會引發人生悲劇。在電視劇《甄嬛傳》熱播時,北大教授從心理學的角度對電視劇中浣碧的角色進行了分析,我們可以從他的分析中看到浣碧從小失去母親,身份卑微,沒有得到父親的疼愛。在長大之后,她將全部的感情投射到果親王身上,形成了依賴型的人格障礙。浣碧的全部喜怒哀樂都寄托在果親王身上,所以,當果親王被賜死之后,她也跟著殉情了。
浣碧的悲劇結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因為根據她童年時期的遭遇、進宮后的境遇都能推斷出來。在一個封閉的社會環境中,人們的命運是可以預測的,根據他先天的遺傳和后天的生活環境,絕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普通而又有規律可循的。在單調的環境中,性格的形成主要是靠遺傳因素,因為沒有賦予一個人性格改變的豐富外界刺激。
天生的自毀傾向
有一種人每天無所事事,沒有生活目標,只會消極等待,從來不付出努力,這種人嫉妒別人獲得成功。當他們談論別人的成功時常常憤憤不平,認為這些人只是比他幸運,趕上了好機遇,總有一天自己也會走運。每個人都會產生這種消極的情緒,心理學家稱為“自毀”的傾向。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多少都隱藏了一些自毀傾向,在這種內在情緒的驅使下,一些人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有時候,這種傾向也給了我們不努力的借口。所以,我們要避免和抑制自己的這種性格缺陷。
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有機會運用自己的主觀意志改變自己的命運。即使你的性格天生有很多的不足,你也可以決定不再讓這種性格支配自己的生活,而是正視你的性格缺陷,改變行為,成為贏家。
如果兩個人天生資質差不多,后天的環境差別很大,前者擁有一個實現夢想的良好環境,而后者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與前者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競爭;那么,能從小時候的表現來預測他們將來的人生嗎?
凱莉從小就想當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她認為自己具有這方面的才能。她知道如何與別人談話,人們很樂意向她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朋友們都把她當作親密的、可以信賴的伙伴。她常常對人們說:“只要給我一次上電視的機會,我一定會成為一顆閃耀的新星。”
凱莉的家庭條件十分優越,父親是一位著名的教授,母親是一位醫生。她的父母對她想成為主持人這件事十分支持,并且凱莉的外形和發音都十分不錯。凱莉認為實現理想一定十分容易。但是實際上,為了實現理想,她什么努力都沒有做,只是一直等待奇跡的出現,希望一下子就能當上主持人。但沒有人會請一個毫無經驗的人。節目的制片人也沒有興趣到外面去挖掘有潛力的新主持人。所以,凱莉并沒有等到奇跡出現。
與此同時,凱莉的一個同學,名叫露西的女孩,與凱莉懷有相同的理想。她沒有像凱莉一樣優越的經濟條件。她需要打工來負擔自己的生活費和學費。畢業之后,露西跑遍了紐約的每一家廣播電臺和電視臺。但是,每個地方都告訴她不會雇用毫無經驗的人。
現實并沒有讓露西退縮,她決定到紐約之外去尋找機會,只要有招聘主持人的工作,她絕不會放過。終于,外地有一家很小的電視臺招聘一名天氣預報主持人,雖然出現在電視上的時間很短,但是露西馬上就答應了。露西當了兩年的天氣預報主持人,然后回到了紐約,擁有經驗的她很快在電視臺找到了主持人的工作。經過努力,她終于成為一名著名的節目主持人,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反觀與露西個人條件差不多、家境更優越的凱莉則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即使先天條件再好,如果不努力,也不能獲得成功。因為成功是需要很多時間來勤奮工作的,需要樂觀的、積極向上的性格。
每個人在先天的性格方面都有一些缺陷,只是失敗的人出于“不愿當輸家”的防衛心理不承認自己的缺點。如果不面對性格缺陷,人生就不會獲得成功,你的性格障礙是你最大的敵人。
延伸閱讀
什么是依賴型人格障礙?
依賴型人格在生活中經常能夠見到,大多數為女性,這和她們的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傳統社會里女性必須依賴男性才能生存,她們的依賴程度十分嚴重。因為丈夫對她們來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現代社會,女性對男性的依存程度在降低。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將依賴型人格定義為:
1.要求他人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擔責任;
2.將自己的需要附屬于所依賴的人,過分地服從他人的意志;
3.不愿意對所依賴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
4.感到自己無助、無能,或缺乏精力;
5.陷入被遺棄的恐懼之中,不斷要求別人對此做出保證,獨處時感到很難受;
6.當與他人的親密關系結束時,有被毀滅和無助的體驗;
7.經常把責任推給別人,以應對逆境。
治療依賴型人格障礙的方法:
1.糾正固有的習慣
首先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找出自己的哪些行為是習慣性地依賴別人。你需要每天進行記錄,將你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將這些事情根據對別人的依賴程度進行分類,分別為自主意識強、中等和較差。堅持做自主意識強的事情,逐步改變依賴別人的壞習慣。
實際上,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因為依賴行為已經成為根深蒂固的習慣,稍不注意,可能就會放棄自己做決定,而是依賴別人。所以,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2.讓自己自信起來
重建自信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依賴行為。依賴型的人大部分在小時候接受過不良的教育,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很低,經常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所以,首先應該面對自己的過去,這是一個不太愉快的過程,因為人的大腦會自動隱藏那些傷害過我們的記憶,但只有正視,才能消除這些負面影響。
你還可以選擇一些自己獨立完成的活動,比如旅游、參加興趣培訓班,獨自完成一些事情能夠增加你的勇氣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