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研究目的和意義

1.4.1 研究目的

我國目前技術引進工作存在較多問題,特別是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工作做得不到位,制約了引進技術“后發優勢”的發揮;“不缺乏智慧的中國人不應該缺乏創新能力,但中國企業目前的創新能力確實并不高”,不少人對此觀點具有共識。不搞好消化吸收再創新工作,我國企業在國內、國際市場競爭中就只能處于劣勢,也就很難走出技術引進過程中的“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怪圈。

雖然隨著生態理論的誕生,國內外應用生態理論(Ecological Theory)在很多領域進行了研究,如城市生態研究、旅游生態研究、工業生態研究、農業生態研究等,也衍生出了如企業生態理論、信息生態理論、知識生態理論等理論。但應用生態理論對企業技術引進工作來進行研究的,目前國內外還幾乎空白。有些相關的就是,有學者在技術創新方面提出了諸如生態創新或綠色創新的思想,但他們的研究也不是完全針對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而是在可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中,針對整個自主創新的一種較宏觀的發展思路,另外在可操作性上也有所欠缺。而在前面研究背景中已提到,生態理論與做好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工作具有相關性的一面。因此,本書試圖基于生態理論的觀點,在企業知識生態系統中,對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進行一些研究,相信會對企業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工作帶來某些參考價值。

本研究的目標主要有三方面:

1)探究企業知識生態系統中技術消化吸收的良性運作機制。

2)給出基于消化吸收的技術再創新的良好模式。

3)構建推動技術引進再創新的良性循環機制。

1.4.2 研究意義

本研究在生態因子理論的基礎上,借助IDEF0分解分析方法,結合實際案例,篩選查找消化吸收不理想的限制因子,進而進行機理分析;然后在對技術消化吸收的本質論述的前提下,構建高效的企業知識生態系統技術消化吸收的運作機制;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的終極目的是創新,本研究接著結合生態位理論對我國技術創新的新模式進行探討;最后基于可持續發展理論,提出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良性循環機制,為我國企業技術引進消化吸收提供科學合理的指導。

1.理論價值

1)夯實了我國企業技術引進過程中技術消化吸收限制因子查找和評價的相關理論。本研究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生態理論,對技術引進的限制因子進行查找分析,通過實地調查、構建數學模型和圖形模型來完善相關理論。

2)建立了動態的技術消化吸收評價模型。目前國內外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績效評價,很大程度上處于一種靜態的考核,也可以說是一種終結考核。而本研究應用相似系統理論,構建動態評價模型,以完成對技術消化吸收的定量評價,可以隨時檢查、考核消化吸收工作的各階段成果,監督消化吸收的質量。

3)拓寬了生態理論的研究范圍,本研究將生態理論運用到我國企業的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工作方面,豐富了該領域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促進我國技術引進工作的良性循環。

2.現實意義

1)研究了企業技術消化吸收的本質;在對技術消化吸收的概念和系統構成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應用知識生態學實踐原則的理論,對消化吸收的本質進行研究,認為知識內化是技術消化吸收的本質所在。

2)建立了企業知識生態系統技術消化吸收風險投資決策模型。對引進的技術是否需要消化吸收,這是一個企業經營決策的問題。通過對消化吸收可能存在的三大類市場風險生態特征的研究,應用信息生態的有關理論,對信息的價值與決策的關系進行了剖析。最后應用標準投資組合模型,給出了一個能否進行技術消化吸收的決策模型,以幫助對引進的技術是否需要消化吸收的企業,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3)為企業的動態監督提供科學的參考,而本研究應用相似系統理論,構建動態評價模型,以完成對技術消化吸收的定量評價,可以隨時檢查、考核消化吸收工作的各階段成果,監督消化吸收的質量。

4)提出了技術引進企業在創新上的新模式——奔流創新。本研究首先介紹了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三種模式,然后應用生態位理論從技術超越模式中衍生出了奔流創新的新模式,并對奔流創新的模式進行較詳細的論述,最后通過對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ZPMC)技術創新的實證分析,說明了這種創新思想在實踐中是可行的。

5)建立引進技術的良性循環機制。本書基于企業知識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在對技術引進過程的分析基礎上,從政府和企業的職責范圍入手,詳細研究了保障引進技術良性循環的機制,以幫助企業實現技術引進的良性循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爱县| 台前县| 临安市| 兴宁市| 广灵县| 锡林郭勒盟| 金山区| 沙洋县| 甘肃省| 股票| 广德县| 江北区| 海原县| 江北区| 冕宁县| 酉阳| 汾阳市| 紫云| 呼和浩特市| 阿拉善盟| 石柱| 宁南县| 云阳县| 禹州市| 青阳县| 馆陶县| 岗巴县| 岑巩县| 松阳县| 安西县| 桂林市| 永清县| 江安县| 嘉兴市| 塔城市| 偏关县| 乌兰县| 巨野县| 油尖旺区| 通河县| 石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