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文人墨客說風月,飲酒是一件雅事
清代人認為飲酒不僅僅是口腹之間的滿足,更是一種文化。酒能叫人超脫曠達,才華橫溢,放蕩無常;卻也能叫人肆行無忌,原形畢露。
端午節,蘆葦的植物味道混合著甘甜糯米香氣縈繞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車阿貴是京城天橋里的一名普通商販,日常挑籃游走在各個府邸角門之間,賣一些胭脂水粉,補貼家用。今天這樣的好日子讓他早早收了攤子,先去東集市上買了櫻桃、桑葚,后在隔壁鄰居家買了一小壇雄黃酒。臨近家門,又到西集市上稱了幾片云糕。
家里的女主人趁著暑熱未至,提前包了粽子,腌了咸鴨蛋。日暮西垂,忙碌了整日的他們終于空閑了下來,在庭院里的梧桐樹下擺了幾張椅子,又拿出新買的雄黃酒,小心倒在酒杯中。
車阿貴將一旁玩耍的孩子抱了起來,用食指沾著酒,抹到他的耳、鼻、嘴巴周圍,又在孩子額頭上寫了個“王”字,這才滿足。
清代人相信,抹了雄黃酒的孩子在整個夏季都不會遭到毒蟲傷害。雖然從現代視角來看,這樣的做法并無科學依據,但卻是清代父母對骨肉的殷勤照護。
縱觀清朝幾百年歷史,若論酒宴的規模大小,與宴者多寡,影響力的深遠,恐怕沒有哪一場酒席可以與清宮中的千叟宴相提并論。
千叟宴始于康熙,乾隆亦效仿舉辦,都是在在位達到50年后舉辦的。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為賀四海升平、天下富足,為表皇恩浩蕩,特在暢春園宴請全國六十五歲以上老人。
這些老人中有皇親國戚、前朝老臣,也有從民間奉詔進京的普通百姓。在這場豪宴上,有御廚精心制作的免費滿漢全席。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飽學鴻儒,當眾吟詩聯句,并享受佳釀美饌。
相對于皇室酒宴的規模浩大,民間文人雅士的酒宴更帶著幾分灑脫和隨性。
有的文人雅士擅長根據一杯酒的色、香、味及亮、暗、濁、清來鑒別名酒。沈梅村即深諳其道。每逢友人宴請,必欣然前往。在各色酒品里,沈梅村獨鐘情女兒紅。
江南之地,冬日濕寒,沈梅村取出幾枚銅錢喚來小童到酒肆中買來一圬女兒紅。這女兒紅是紹興之地釀造的,選用鑒湖水,混合糯米、紅糖等物發酵而成,揭開壇口封泥,馥郁芳香的酒氣撲鼻而來。取出一盞瓷杯,琥珀色的女兒紅使人賞心悅目。
不同于沈梅村對女兒紅的癡迷,裘文達嗜飲丁香酒,李許齋則喜歡百益酒,每遇宴席有此酒,一定暢飲數杯。官員劉武慎則因汾酒使人神清氣爽的原因,對汾酒贊嘆有加。
這些文人雅士對于酒均有自己的偏好。
他們或許因為環境限制、境遇不同而喜愛不同的酒,但是在“樂飲酒卻不能狂飲”這件事情上都極為贊同。
清代人認為,若醉酒后舉止放浪形骸,言談粗俗不堪,是極為無禮的事情。
但其中亦有小部分人,喜以酒交友,尊崇魏晉“竹林七賢”豁達的飲酒習慣,并常效仿之。
福建福州的林怡庵便是其中的代表,他與同村的林枳懷、葉與恪、梁開萬等人結酒社,每日睡起即登酒樓,豪情痛飲。這些人不顧周圍人的指責,飲醉后則高歌笑罵而回。每次白晝出門喝酒,夜深后,相互攙扶歸家。
大概因為這些人整日沒什么正經事做,于是別人談及這些人,多是一些斥責的態度,但他們依然我行我素,頗有一種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味。
也有一部分人,他們自身不善飲,卻喜好觀人飲酒,并著文章以討論當前社會飲酒風尚。著有《酒志》一書的吳秋漁便是其中之一。
晨起無事,吳秋漁會早早地到酒肆里臨窗而坐,觀察京城人飲酒習慣。他將清代酒肆分為三類,南酒店、京酒店和藥酒店。
因南酒店多售賣女貞、花雕、竹葉青等酒,故常吸引江南來京的官員屬僚、商人、文人等來此。買一壇家鄉的美酒,來幾碟蜜糕、蟹、糟魚、火腿等江南名菜。唇齒留香中感嘆和回味的是千里之外的家鄉味道。
也有不少京城人士,因為喜好南方菜系酒品,也常會來此品嘗一二。偶爾還會與過往的商客攀談,言辭中對那從未見到過的江南勝景極盡贊美,耳邊時不時傳來幾句獨屬于南方的吳儂軟語,別有一番風情。
京酒店則是完完全全的北方京師風味。售酒以雪酒、冬酒、淶酒、木瓜酒、干榨酒為主。京都之人也常常自釀這些酒。
冬月釀造,待到天氣回暖,酒略呈酸味,再經煮制,又成另一風味。飲這類酒,一般常佐食鴨蛋、酥魚、蜜棗、煮咸栗肉、花生、核桃等。
不過,京酒店不在乎吃的是什么,更在乎的是一種氛圍。三五知己圍坐一桌,僅一碟咸花生,就能飲下幾壇榨酒。飲醉后,取一只毛筆,揮毫潑墨抒寫胸中豪情。這是北方京城書生的豁達。
藥酒店女客居多,這類酒店的酒多是用燒酒配上鮮花蒸制而成的,這種酒因經過高溫蒸制,味道極淡,還伴有花香撲鼻,尋常女客飲上幾杯也并無大礙。還有一些酒是用新鮮水果釀制的,味道酸甜可口。這類酒取名還頗有講究,多用花名果名。如玫瑰露、蘋果露、山楂露、葡萄露、蓮花白等。
尋常也有丫鬟婆子來藥酒店內,買上一小壇果酒,回府后,讓小廚房做上幾道精美點心,如三不沾、綠豆糕、栗子酥等,再炒上一碟瓜子,取出幾顆夏日腌漬的楊梅果子。待到皓月當空,幾家姐妹在庭院坐下,說上幾句貼心話,美景、美酒、美人成就了深深院落里的萬般風情。
清代也不乏一些文人騷客,獨坐家中,自釀美酒,釀成美酒后白天經常邀友共飲。冬夜白雪紛紛,更是與好友圍爐聚飲,慨然舉杯,一飲而盡。他們將情與義融于酒中,在濃情酒意中與相知之人酣然暢飲,不禁使人身心俱醉,興意悠然。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在酒中揮灑自己的喜怒哀樂,釀成了許多醉人的詩篇。中國古典文化源遠流長,酒文化也千古流芳,它將隨著時間的陳釀而醇香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