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百官的補子,是宦海沉浮一生的象征
看慣了清宮戲,龍椅上的真龍?zhí)熳哟笫忠粨],瀟灑地說出的一句“革去其頂戴花翎”,瞬間就能把殿上的朝臣從官員變成百姓。
曾經總以為那些只是影視劇的夸張手法。其實,清代的官服制度比影視劇里所表現的更為嚴格,一件刺繡精美的補服,一塊兒四四方方的補子,就是一位官員沉沉浮浮的宦海人生。
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劉墉頭戴紅寶石花翎,身穿一品仙鶴官服,在金鑾殿上被加封為太子少保,奉旨督查文華殿大學士和珅結黨營私、賣官鬻爵一案。而曾經顯赫一時的和珅,在脫去那身一品官服之后,也只能淪為階下囚。
補服是清代一種繡有官員品階標識的官服。補服的前胸后背各綴一塊方形圖案,稱為補子。補子上繡飛禽走獸,以示官職和官階的差別。文官的補子繡飛禽、武將的繡猛獸,紋飾圖案根據官員級別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滿人入關之后,滿族統(tǒng)治者要求所有漢人遵從滿族的穿著和服飾風尚。官員的正式服飾包括花翎、禮帽、帽頂、袍褂、補服、皮裘、朝珠、靴子等,每一級別的官員都有相應的服飾,法律規(guī)定不允許自行更改。
順治九年(1652年),順治帝命禮部制定《服色肩輿永例》,而后頒行天下。在這本《永例》中,上至皇帝、皇子、親王、貝勒貝子、文武官員,下到士庶鄉(xiāng)紳、兵農、商人,他們的冠、服、袍、罩、褂、衫、裳、衣以及所用各種飾物的顏色、質料、數目,都有翔實的規(guī)定。所有人穿衣必須符合其階級,倘有違反這一體制者,將被治以“僭越”罪。
有些商人為了能夠改變自身階級,會選擇“捐官”,消耗了巨大的金銀財富之后,雖然獲得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九品小官,頭戴的是陽紋鏤花金頂,身前的補子繡練雀,但其社會地位卻完成了大幅度的跨越。
清代的大小官員,從文武一品到九品官員,甚至不入流的品官等,他們的服飾上的區(qū)別意味著官職品級等差。
這一等差不僅僅體現在早朝時金鑾殿面圣時的站位,更體現在其冠上的頂戴花翎,官服前后補子上所繡的禽鳥、獸類,以及其他雜色紋樣的補子。
官員朝服頂戴花翎及補子圖案:
一品,頂紅寶石,文繡仙鶴,都御史繡獬豸神獸,武繡麒麟。
二品,頂珊瑚,文繡錦雞,武繡狻猊。
三品,頂藍寶石,文繡孔雀,武繡豹。
四品,頂青金石,文繡鴛鴦,武繡虎。
五品,頂水晶,文繡白鷴,武繡熊。
六品,頂硨磲,文繡鷺鷥,武繡彪。
七品,頂素金,文繡,武繡犀牛。
八品,陰文鏤花金頂,文繡鵪鶉,武繡犀牛。
九品,陽文鏤花金頂,文繡練雀,武繡海馬。
從九品等其他未入流的官員,陽文鏤花金頂,繡練雀。
補服上的圖案,無論飛禽還是走獸,并不僅僅是因為其外貌好看或者威武,每個品階對應哪樣的飛禽走獸,均來源于史冊,逐一推敲后,最終形成方案。
即使同為朝中官員,若是誰穿了不符合自身官階的補服,都會被朝廷治罪,輕者一句“僭越”,而若是朝中重臣穿上不符合自身品階的補服,甚至可能會被安上一個“謀逆”的罪名。
清代將軍年羹堯戰(zhàn)功赫赫,多次因為手握重兵而讓皇上忌憚不已。
最終年羹堯被定罪時,其中一項罪名就是:“非其人,不得服其服,順禮也。”
若是放到后世,一件衣服的圖案,不過是彰顯自身喜好,體現個性的一種方式;但是在等級森嚴的清代,一件補服的背后是無盡的財富、權勢和地位,是多少文人武將宦海一生的夙愿。
其實隨便挑出一位清代官員,他身上所穿的補服,就是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每一件補服的背后,都是其官場生涯的一部奮斗史。
出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的紀昀,十一歲時隨父入京,入讀生云精舍。對于詩書傳家的紀府而言,遍讀經史子集,熟寫八股文章,考取功名,在朝中任職才是最正確的道路。
乾隆八年(1743年)八月,紀昀參加科舉考試,獲第一名,次年鄉(xiāng)試因所作文章不佳,考官大筆一揮只得了四等名次,此時的他并沒有什么社會地位,日常所穿也不過是藍袍布巾。
直到三年后,再次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以第一名解元奪魁,此后因守孝、性格等原因,一直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紀昀才等來機會參加正科會試、殿試,最后以二甲第四的名次入選翰林院庶吉士,繼授編修,正式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紀昀初入職場,任庶吉士,這個職位并沒有多少年俸可拿,身上也沒有官階,所穿官服也只是繡著練雀補子的補服。
但紀昀的運氣不錯,入職不久,就因為所著文章被上司賞識,擔任編修,辦理院事。此時的紀昀職位不過七品,朝服上的補子繡,雖然對于一些終年科舉考試未中的學子而言,這個職位已經不算太低。但是在整個朝堂,甚至和他以后的官職而言,七品這個職位實在算不上什么。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紀昀隨駕南巡。五月,奉命視學福建,官階提督學政,文官三品,朝服上的補子已經從瘦弱的,變?yōu)殪挪实目兹浮?/p>
隨后的幾十年里,紀昀因為編纂《四庫全書》《契丹國志》《河源紀略》,逐漸被升任至吏部尚書,任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最終穿上了那身象征文官最高地位的仙鶴補服。
從沒有官階、俸祿的庶吉士,紀昀一路升遷到吏部尚書、大學士、加太子少保,成為朝廷棟梁。
紀昀只是清代官場上的一個縮影,在清朝漫長的歲月長河里,有更多的才子英雄寒窗苦讀多年,卻屢屢不中,也有一些學子在奮力沖進官場后,急流勇退。當然更多的是拼盡畢生謀略,只為在那一方波云詭譎的官場上,看盡爾虞我詐。
他們在官場上汲汲營營,從不入流開始一步步向上爬,有些能摸到仙鶴、麒麟一角,登上金鑾大殿,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有些卻在中途,或因為貪污受賄,或遭奸人所害,或是碌碌無為,守著那一方補子,直到生命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