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書通識中國五千年趣聞傳說(圖文典藏版)
- 劉翠清
- 1416字
- 2019-10-30 15:54:30
楚莊王作樂三年,只為“一鳴驚人”
晉楚兩國城濮之戰后,楚國的北上計劃暫時擱置,轉而向東發展。晉靈公八年(公元前613年),楚莊王繼位。他繼位后,國內一度叛亂不止,群舒、百濮等部也乘機騷動。但楚莊王卻對此視而不見,在即位后的前三年,整日飲酒作樂不問政事。為防止大臣前來打擾,他還專門在寢宮門上掛上牌子,上面寫道:“進諫者,殺毋赦。”楚國上下人心惶惶,以為國家危亡在即。
據傳,楚國大臣伍舉忍無可忍之際,決心去見楚莊王。當時楚莊王左手抱著鄭國的美女,右手抱著越國的美女,正在欣賞音樂。見伍舉進來也不松開抱美女的手,只是懶洋洋地問伍舉有什么事。伍舉說:“臣得一謎語,百思不得其解。特來向大王您請教。”楚莊王一聽是猜謎,覺得有些意思,就笑著讓伍舉說下去。伍舉道:“楚國山上,有一只大鳥,身披五彩,氣宇軒昂。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不叫,此是何鳥?”
楚莊王心里明白伍舉說的是誰,他說:“此非俗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沖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且去吧,我心中有數。”
事實證明,楚莊王的三年不飛,實際上是一種韜光養晦的策略。第一,潘崇專權后楚國朝廷陳陳相因、積重難返。第二,楚莊王即位之初自身根基不穩,沒有心腹大臣。第三,身為國君,他的執政能力還有所欠缺。
下詔拒諫這一策略,幫楚莊王選出了真心來進諫甚至真正不怕死的忠臣。表面的奢侈淫逸、醉生夢死,使得肆無忌憚的奸佞臣子暴露無遺,潔身自好的大臣脫穎而出。
三年后,楚莊王開始親自處理國政,先后設計將專權之臣斗克和公子燮繩之以法,迅速平定內亂,穩住國內政局。其后,他又任用鄙人出身的孫叔敖為令尹。在經濟方面,他組織人力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軍事上,楚莊王出兵萬人,將群舒百濮之亂迅速平定。國人嗟嘆:“莊王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楚莊王三年(公元前611年)秋,楚莊王出兵伐庸,后又降服邊境戎族,使其歸附。自此,楚國國力空前強盛,統治穩定,莊王遂萌北上圖霸之志。
楚莊王欲圖中原,首當其沖的便是鄭、宋二國。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借口鄭國與晉國相互勾結聯合攻楚,出兵連續攻打鄭國三個月。晉國派荀林父率中軍援鄭,與楚軍大戰于邲(今河南滎陽東北)。晉軍將帥舉棋不定,步調不一,遲疑不進,結果大敗。慌亂之中,晉軍連夜搶渡黃河,為搶奪渡船,士兵竟然互相殘殺,死傷無數。邲之戰,使晉國在中原諸侯中威信掃地。戰后,楚莊王飲馬黃河,雄視北方。
楚莊王十九年(公元前595年)秋,楚莊王又借故圍攻宋國都城長達九個月。宋軍雖頑強抵抗,但沒有晉國的援助,實難取勝,遂只能被迫屈服于楚。
在鄭國、宋國接連被攻克之后,魯、宋、陳等中原小國為求自保,也紛紛歸順楚國。至此,楚莊王稱霸中原的目的基本實現,成為繼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之后的第四位霸主。
趣味鏈接 “絕纓會”是怎么回事
春秋時期,一代梟雄楚莊王在諸多方面都表現出了遠超常人的能力與魄力。其中有一段非常出名的美談,就是“絕纓會”。
楚莊王在平定子越叛亂后,大宴群臣,寵姬嬪妃也都出席助興。時值深夜,眾人仍未盡興,莊王命下人點燭夜宴。這期間,偶有一陣疾風吹過,筵席上燈燭盡滅。黑暗之中,一位官員斗膽拉住莊王一名寵姬之手,被這名寵姬扯下帽子上的纓帶。莊王得知后,下令先不點燃蠟燭,讓眾臣都去掉帽纓。莊王大度地不追究這名官員的無禮之罪,這就是“絕纓會”。
不過,楚莊王的大度換來的是忠心。這位“有罪”的官員在七年后的大戰中,拼死力戰、勇往直前,使楚軍大獲全勝。這為“絕纓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成為一段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