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容易感到乏味和枯燥的人,機械流水線一樣的重復重復的工作,做起來總是頭幾天覺得有趣,后來便越發覺得乏味,譬如在大敷貼室捏這個理脾胃的中藥穴位敷貼餅,小孩子們都叫它“黑坨坨”,中醫上穴位敷貼算得上是一個特色技術了,中藥做成泥巴狀再捏成餅,放到治療疾病的穴位上,藥物經過皮毛肌腠滲透進入身體,具體效果怎么樣,不好說,但是中醫最大的特色就是慢。(不是詆毀中醫,中醫卻有奇效,就是療程比較長,看中醫得耐得住性子,很多西醫治不來的疾病,中醫有它獨特的方法)
我在大敷貼室跟泰國留學生一起搓這個敷貼餅,像是過年家家戶戶炸年貨,時不時跑進來一個小朋友問我們在干什么,以為這個餅能吃……
在孩子們的眼里,一切他們能看見的東西都是玩具。
經常早查房的時候,聽診器啦、壓舌板啦、口袋里的醫用棉簽啦、醫用膠帶啦、記事本啦都被他們順走,拿去當玩具玩了,對于小孩子來說,住院不像是住院,像是春游,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夠成熟,他們沒有辦法把生病和病因之間建立邏輯關系,說得簡單一點就是,我們都知道著涼了是會感冒發燒的,著涼和感冒之間存在因果的邏輯關系,但是小朋友是沒有這個邏輯觀念的,他們認為生病就是懲罰。
問他下次還貪涼偷吃冰棒嗎?
嗯,還吃。
不怕再感冒嗎?
小朋友:???
吃冰棒會感冒嗎?
這個就是小孩子對疾病的認識,他們沒有辦法理解為什么會生病,所以才會將你的叮囑置若罔聞,因為在他看來,你說的道理,前后之間沒有聯系。
還有,在我們都是小孩子的時候,是無法理解死亡的,不明白什么是死亡,以為死亡就是離開,然后去一個很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
所以很多小朋友,尤其是3歲左右的孩子,很害怕親人離開自己的身邊,尤其是每天都圍繞在她身邊的人,當我們還小的時候,我們的認知觀是,看見的東西就是存在的,看不見的就是不存在的,爸爸媽媽不在眼前,看不見了,就意味著爸爸媽媽不存在了,這個就是兒童的分離焦慮,3歲左右,我們的孩子剛剛要離開我們,去幼兒園適應校園的集體生活,最容易產生分離焦慮。
小孩子最容易得的疾病就屬呼吸系統疾病最多,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咳嗽)、肺炎、哮喘,其次比較常見的就是消化系統疾病,例如:腹瀉、手足口病(消化道、呼吸道都涉及)。
前一段時間,醫院附近的一家幼兒園有一個班大概有七八個的小朋友都腹瀉了,如果發生集體腹瀉,我們就要懷疑是不是食物中毒(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上吐下瀉),但班里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拉肚子了,孩子們被老師們送到兒科急診,然后又轉科去了傳染科,因為有很多消化道疾病的細菌和病毒都是可以通過接觸傳播,尤其是小孩子,又不愛洗手,手到處亂摸,摸完之后,手還能塞到嘴里,然后細菌病毒不就進入消化道了么。
有一種疾病的傳播方式叫做糞口傳播,平時我們說飛沫傳播、血液傳播比較常見,糞口傳播大家可能比較陌生,就是你想的那個樣子,病原體從病人的大糞里面出來,不知怎的……經過各種中間活動吧,就到了健康人的嘴里,然后經過嘴到了消化道,最后,哦吼,生病了。
糞口傳播的疾病,給大家舉幾個例子,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研制出預防脊髓灰質炎的糖丸爺爺——顧方舟,2019年1月2日走了,小時候打疫苗的時候,護士姐姐給我們吃的糖丸可能是我們中國小孩的獨家記憶了,脊髓灰質炎是一個非常兇險的疾病,顧方舟老教授是我崇拜的第二大偉人,一生一事一糖丸,中國大地,因為他,再無脊髓灰質炎。
偉人就是偉人。
手足口病,柯薩奇病毒A型,柯薩奇病毒有很多型,A型是導致手足口病的類型,還有的其他類型容易導致呼吸道疾病。
然后,就要講到輪狀病毒,導致嬰幼兒秋季腹瀉,也是糞口傳播。
之前給大家普及過一些從小便顏色上推測身體健康的知識內容,今天給大家稍稍講一些關于大便的,補充一點,小孩子如果吃了紅心的火龍果,短暫時間之內小便發紅是正常現象,不要驚慌。
從我的經驗上來說,我見到的比較多的異常大便無非下面幾種:
黃綠色水樣的大便,也就是拉稀拉得次數多了,是真的很稀;還有一種,名稱可能我說完之后大家以后喝雞蛋湯都有點惡心,“蛋花湯樣”大便,模樣就跟你喝的雞蛋湯差不多,有稠的有稀的,稠的是屎,稀的是糞水。
插播一條,小兒腸套疊,腸套疊是什么就是你字面上理解的意思,小孩子腸道套疊在一起了,這個時候,小朋友的大便會出現一個比較典型的癥狀——果醬樣便,有點像顏色深一點的草莓果醬。
柏油樣便,就是顏色像柏油一樣的大便,通常情況下,除去飲食食物的原因,柏油樣便是大便有血,提示上消化道出血,有的人會疑惑了,血不是紅色的嗎?柏油是黑乎乎的,上消化道出血,經過腸道的氧化,紅色的血就變得黑乎乎的了,其實我覺得,柏油樣大便的顏色,跟煮熟了的鴨血顏色很像,畢竟這個年頭,還有多少人清楚地知道柏油到底是什么樣的顏色呢?
飲食因素也會造成柏油樣顏色的大便,不要驚慌,這是正常的,譬如說,你最近口服鐵劑或者鉍劑,補鐵了,大便有可能也是黑色的,還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心疑惑過,自己要是吃了鴨血、豬血,吃完之后拉出的大便也是黑色的,而不是黃褐色的。
動物內臟、動物血、鐵劑、鉍劑、深綠色綠葉蔬菜(尤其是菠菜,因為含鐵量比較高)吃過之后的大便,基本上都是黑乎乎的,不要驚慌,這是正常的,不是讓你不吃這些食物,別理解錯了。
所以,如果你在醫院檢查要做大便隱血實驗,或者體檢要留大便做糞常規,在做檢查之前的幾天里,就不要吃這些會讓大便變得黑乎乎的食物了,不然讓醫生護士誤以為你下消化道出血了,即便是你解釋你可能是吃了這些食物導致的,他們還是有可能讓你過幾天再留一次大便看看。避免導致誤診、錯診、漏診,要留大便做檢查的前幾天,就不要吃動物內臟、動物血、深綠色的綠葉蔬菜(尤其是菠菜)、鐵劑、鉍劑了。
因為消化道出血的疼痛不明顯,所以長期消化道出血會導致貧血,甚至血容量不足,我曾近在門診碰到一位老阿姨,她是因為經常渾身沒力氣,乏力,疲憊,頭昏昏沉沉來醫院神經內科就診,老阿姨的貧血貌(貧血貌是貧血的患者比較突出的代表性面容,比較典型,好辨別)已經很明顯了,面色少華,就是口唇蒼白沒有血色,內眼瞼也是蒼白的,整個臉色都是蒼白的,沒有血色,精神狀態很疲憊,一臉倦容。
之前輾轉了好幾個科室,血液科也去了,就是查不出來貧血的原因。
神經內科大主任馬主任跟小醫生說留個大便看看,然后大便隱血實驗+++,意思就是大便隱血實驗3個+,大便里面有血,馬主任把她轉到肛腸科,后來肛腸科那邊打電話說腸鏡檢查出來,老阿姨腸子里有個腫瘤,長得還挺大的了。
但并不是說大便隱血陽性就一定是腫瘤,我上面也說了,食物因素也會讓大便隱血實驗呈現陽性的結果,其他的小毛病,炎癥、潰瘍、糜爛、消化道出血也都會導致大便隱血實驗陽性結果。
要么說大主任還是大主任呢,幾塊錢的一個檢查,就能查出之前一直查不出來的原因。
膿便,大便里面有膿液,有腸炎的可能。
鮮血便,屎太干太硬,把痔瘡或者肛門給劃破了,“十男九痔”的下一句是,“十女十痔”,蹲坑蹲好了就起來,別蹲在那里玩手機了,站起來玩不好么?非得光著屁股玩?
膿血便,大便里面有膿液也有血液,可能是結腸炎,也有可能是肛瘺(肛周膿腫長時間不治療,自行破潰之后形成的瘺道)。
既然說到這里,那就不得不講一下——痢疾,痢疾是一個中醫的病證名,即可以是一個病的名字,也可以是癥狀,就是痢疾癥狀(腹痛+腹瀉+大便有血有膿+里急后重感),里急后重感是什么感覺?就是你拉稀,急著找廁所的那種,快要拉褲襠的迫切感。
痢疾,細菌性痢疾比較常見,因為啥?吃的東西不干凈唄,吃東西之前沒洗手唄。
再補充一條,潰瘍性結腸炎也是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也有里急后重感,但是它腹瀉有一個規律就是疼痛-便意-便后緩解,就是肚子疼想拉屎,拉完肚子就不那么疼了,我為什么那么清楚這個?倒不是因為我內科消化系統學得有多么好,是因為我寄幾有這個毛病……久病成醫不是沒有道理。
炎癥性腸炎,不像細菌性腸炎那樣,治療痊愈之后復發可能比較小,炎癥性腸炎,譬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好了之后,有終生復發的傾向,所以請曾經得過潰瘍性結腸炎或者克羅恩病的朋友們警惕一下,這個是會復發的,而且炎癥性腸炎在我們國家發病率越來越高,已經是個常見病種了。
預防腸道疾病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飲食因素,很多人不愛吃粗糧,也不愛吃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包括我也是這樣……
之前章節解釋過什么是粗糧,忘記了的朋友翻回去再看一遍,我就不再贅述了。
因為粗糧口感不好吃啊,而且還難以下咽……但是它對我們的腸道來說是個好東西哎,可以說是腸道的清道夫。
從我做起,我以后一定有意識的碰到粗糧我就吃,保護腸道,人人有責。
最后再說一個陶土樣大便,大便不是黃色的,像陶土一樣,灰白色的,我們大便的黃色是因為膽汁的顏色,不然你吃進去的五彩繽紛為什么出來的時候甭管是啥,拉出來都是黃色的,這個黃色是膽汁的顏色(具體到膽汁中的啥?膽汁中的膽紅素經過腸道細菌的分解而成的糞膽原),膽道阻塞會導致膽汁排不進腸道里,所以大便就不黃了。
膽道阻塞最常見于黃疸、膽道結石、膽囊結石之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