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的本領最大
在某機構的辦公室里,甲乙兩個職員談論誰的本領最大。
甲說:“老李了不起,他一年以前早就加了薪水,他的太太到現在還不知道。”
乙說:“老鄭老馮才厲害呢,這兩個人進來五年了,老板不知道他們是二十年的老朋友!”
這是一個小故事,可是很多人表示看不懂,不知道老鄭老馮的“厲害”在什么地方。
所以,這也是一道測驗題,看你有多少社會經驗,是否了解老板的“游戲規則”。
這對你在社會上能否順利發展大有關系。
2.信封里頭也許是空的
如果老板知道老鄭老馮是最好的朋友,他們之間可能發生一些事情。
例如,就像美國汽車大王老福特干過的,先把老鄭老馮調成長官部下的關系,老鄭是什么長,老馮是他的下手。
然后,他拿一個密封的信封叮囑職位較低的老馮:“交給你負責保管,無論是誰,你都不能給他!”一個月后,或者半個月后,他又吩咐職位較高的老鄭:“老馮手里有一個信封,你去拿來給我!”
老鄭老馮都想在老板面前有良好的表現,一個非要信封不可,一個硬是不給,兩人之間從此有了嫌隙。他們的情感像玻璃一樣,裂紋會越來越大。
3.誰說夫婦不能在同一機構任職
或者,當老板有所圖謀時,老鄭老馮是職位平行的兩個主管。老鄭希望能把自己的太太安插進來,當然不宜在自己管理的單位,他拜托了老馮。
老馮受了重托,向老板進言,老板很果斷地說:“我認為兩夫婦不宜同時在一個機構做事。”事關原則,老馮只有回絕了老鄭。
天曉得是怎么回事,第二天,鄭太太上班來了,不在老馮的單位,也不在老鄭的單位,本機構還有其他的單位,但是彼此朝夕相見,接觸頻繁。這一下子老馮目瞪口呆,可是接著也就恍然大悟:老板下手分化他們了。
4.必然要爭,可是必然得不到
或者,老鄭老馮都是一人之下,他們上頭就是老板,他們的地位,就是俗語所說的坐二望一。他們是老板的左右手,深受倚重。他倆在業務上互相配合,傳為美談。
有一天,老板很坦率地說,他的工作太忙,需要設一個副首長來分擔,這個人要從一級主管里面擢升,絕不到外面聘請。這番話,他揀左右無人時告訴了老鄭,也在左右無人時告訴了老馮。
老板說做就做,他修改了組織規程,董事會也通過了。這時,他收到四五位大老的推薦信,有人推薦老鄭,有人推薦老馮,力言他們是副首長的最佳人選。
老鄭老馮是好朋友,沒有錯,可是到這時候,誰也不肯把老板的話告訴對方。誰也沒有把自己的動作預先泄露。老板料定他們不會那么做。
老板拿出兩封信來給老鄭看。“你看,這寫信的人,面子比臉盆還大,教我怎么回絕?”信是推薦老馮的。
他另外拿出兩封信來給老馮看:“這種人寫信來了,咱們得罪不起!”信是推薦老鄭的。
結果是,副首長的職位空在那里,而老鄭老馮從此勢不兩立了。
老鄭老馮都悻悻然,都告訴自己的親友:“他想升官,為什么不先跟我打個招呼?他暗中和我較勁,算什么老朋友?”
兩個人都恨對方搞小動作。想想副首長還虛懸在那里,兩個人又覺得老板待我不薄,只要能把對方除掉……
老板也料定他倆會這么想。
5.絕招:原子彈
如果這些方法都不能奏效,老板還有他的最后武器。
他選擇最適當的一天(例如,剛剛拿到薪水袋的時候),在這一天最適當的時間(例如,下午下班前五分鐘),把老鄭請到他的密室,與他“促膝”而談。
“馮××這個人,在政治上有問題沒有?”
老鄭大吃一驚,回答:“不清楚,大概沒有。”
于是老板說了:“有關機關(下面的詞語不清楚),你和他比較熟,(下一句聽不清楚)……”
好了,為政不在多言。
在那個“人人防諜”的年代,在那個“一人成匪,十族歸戶”的年代,老鄭像是踩著了地雷。
他茶飯無心,神志恍惚。(這就是為什么選在下班前五分鐘密談。)這可不是玩兒的,老馮是我的好朋友,他若被捕,第一個牽連到的是我。幸虧老板信任我,我得注意老馮的言行。(老板并沒有這樣說,這是他自己的領悟。)是的,我要自己站穩腳步,我一家有老有小。
想到這里,老鄭摸摸口袋里的薪水。(這就是為什么要在發薪水這天密談。)
從此,他對老馮的態度有了變化。他在兩人之間筑墻,又在墻上留下偷窺的洞。
這,老馮當然有感覺,并且有回應。
這兩個人還是原來的那兩個人嗎?
6.絕招的后續:第二顆原子彈
如果(我是說如果)這樣仍然不行呢?
某年某月某一天,老板請老馮密談。
仍然是發薪水之日。
仍然是下班前五分鐘。
仍然是一樣的話題,不過被討論的人是老鄭。“鄭××這個人,在政治上有沒有問題?”
最要緊的地方仍然含糊不清。“有關機關……你和他比較熟……”
這回輪到老馮失眠了。我交錯了朋友。老鄭連累了我。有關機關連我也懷疑起來。幸虧老板對我不錯。……這是他的領會。
結論是:損失一個朋友不算什么,自己身家清白要緊。
在那樣的時空背景里,老鄭和老馮即使有兩肋插刀的交情,也不可能找個秘密的地方,彼此把從老板那里得來的訊息通知對方,那是兩個真間諜才做得到的事情。
在那年代,老鄭和老馮,即使一個是管仲,一個是鮑叔,也不可能緊緊握住對方的手:“咱們掛印封金,一塊兒做乞丐去吧!”那是只有兩個神仙才做得到的事情。
這兩個人只有互相猜疑,互相怨恨,互相妨礙,互相查察。
他們互相競爭,讓老板看看誰最可愛,誰最忠誠。
7.人生如夢,利祿如枕
老板,我是說大有為的老板,他相信人是可以用利祿引誘的。
超級市場里出賣的牛肉分成五級,有一個人專門負責分級,在不同等級的牛肉上貼好不同的標簽。
他從壯有所用做到老有所終。他難道不想有個更受尊敬的工作?
金門大橋是一座構造復雜的鐵橋,每年油漆一次,防止銹蝕。一個油漆工人由橋的這一頭漆到那一頭,(橋有兩個頭,沒有尾巴。奇怪!)恰好費時一年。每天早九晚五,每年春夏秋冬,這個油漆工人到橋上橋下工作。橋上有他的青年中年老年。他難道沒做過夢,夢見自己中了頭獎發了大財?
交響樂團演奏的時候,在那么多管樂弦樂后面,在那么多大號小鼓的夾縫里,有一個人敲打一塊懸空的三角鐵。只是偶然敲一兩下,機會不多,而且淹沒在其他樂器的聲音里,也許只有指揮聽得見。這個敲打三角鐵的人想必也是個音樂家。他如果還有其他才能,難道不覺得技癢難熬?
會的。老板,大有為的老板,他的經驗是,人都會為自己的名利打拼,人都想比別人領先一步,高出一寸。人都想自己銀行里的存款比別人多一塊錢,即使“別人”是他的兄弟姊妹父老諸姑。
8.寧要追趕跑跳碰,不要溫良恭儉讓
做大老板的人都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很和諧,人嫉妒別人,人厭惡別人,人提防別人。瀟灑如《雅舍小品》,也曾說郵差每天送來“不喜的喜帖,不能不喜的訃聞”。大老板坐在家里發燒打噴嚏的那一天,探病的同人是一個個獨來獨往,誰也不約誰。老板躺在別墅里聽音樂避壽的那天,拜壽的同人也是一個個獨來獨往,誰也不通知誰。
依大老板看,利祿當前,沒有不互相妨礙的朋友,沒有不互相傾軋的同僚。每一個機構都有人怨恨他的同事,每一個家庭都有人怨恨他的兄弟姊妹,每一個國家都有人怨恨他的官吏。大老板的本領是為這種情緒安排一個建設性的出口。老板拋出一個球來:“你們搶吧!”于是煙塵蔽天,每個人都有充分的理由無視另一個人,推擠碰撞,問心無愧。業務上的許多指標就這樣達成了,那是“溫良恭儉讓”無法做到的。
同人之間,某種程度的不停地摩擦,不停地排擠,是老板樂于見到的事。在老板的眼里,這就是上進。這些人在上進途中需要老板支持,因此雙方都對老板加倍地體諒,加倍逢迎,在老板看來,這就是效忠。
因此,大有為的老板,在聽到下面寂靜無聲的時候,就設法制造一些熱鬧。
所以,在英明有為的老板之下,交朋友很難。
9.三代以上的大秘密
陰陽家留下一句話:“圣人之道陰。”他所謂圣人,就是君王。
真是辣手文章,他用了“陰”字!
據說,當初帝堯垂拱而治,就是使用一分為二的建構,使它們互相競爭、互相牽制、互相監督,而他居中平衡。
據說,這一套統馭技術不落言詮不立文字,所以叫做“心法”。接班人心領神會自然貫通,稱為“心傳”。堯的兒子丹朱始終沒有開竅,而舜則能知能行,帝位這才不傳子而傳賢。
10.三代以下的大串通
三代以下,“心法”雖然公開了,在實際運作上,仍然是上下之間的默契。在這方面,老板仍然不肯有一個字的具體指示,聰明敏捷的部屬自然知道該怎么做。
這是一種“天作之合”。
世上有多種天作之合,例如巫師和乩童。
乩童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許多人相信:人有靈魂有肉體,靈魂和肉體的關系猶如手和手套。一個靈魂可以走出這個肉體進入另一個肉體,一個肉體也可以輪流容納不同的靈魂。
乩童是巫師的助手,也是神靈的傳令員。在儀式中,巫師請乩童上坐,焚香念咒,使乩童體內的靈魂遷出,把空中的神靈延入。這時乩童叫喊、跳躍、抽搐、顫抖,說出使人驚駭的語言,宣達對一鄉一村的重大指示,或是解決一家一姓的重大迷惑。
有人說,天上人間并無神靈或靈魂,我無法證明其為有。有人說,乩童是巫師訓練出來的演員,我愿意說出我的見聞。一位曾為巫師、但年老退休后信奉基督的長者告訴我,巫師作法當然是迷信,但是他們并沒有一套教材來訓練乩童。他強調乩童不可以由訓練產生,一涉及“訓練”,乩童即不能逼真感人。
他說,乩童必須對巫師心悅誠服,自然受其感應,“莫之為而為、莫之至而至”,體現巫師的心念。所以,他說,物色一個乩童很不容易,而艱難得來的搭檔,相得為時甚短,乩童稍稍長大,即失去這種能力。所以,他說,只有乩童,沒有乩翁。
我想,世上某些大開大合大成大毀的老板,也許正是巫師,而揣摩體會爭先恐后的伙計們,也許就是乩童吧。
11.玩人喪德
吾鄉管長于統御的人叫“玩兒人的”,翻成文言,大概是“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荀子有一段話批評當時的政治,大意說,使用賢能的人去執行,卻伙同不賢能的人去糾正;使用明智的人去考慮,卻伙同愚蠢的人去議論;使用廉潔之士去實施,卻伙同污邪之人去擬度。
君王諸侯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因為他要“玩兒人”。有時候,倒行逆施也是必要的策略。
古人說“玩物喪志”,下面緊接著有句話是“玩人喪德”。哀哉!
但是,請注意,“玩人喪德”的老板,畢竟優于“玩物喪志”的老板。試看歷史上那玩物喪志的皇帝,放棄了自己“玩人”的責任,甘受劉瑾或魏忠賢玩弄,你就知道陪漢武帝或唐太宗玩玩兒,是咱們上班族的福氣。
吾鄉有一條俗諺,大意是女人寧可嫁給一個流氓,不要嫁給一個懦弱的莊稼漢。流氓常常打老婆,但莊稼漢未必就不打;流氓能使你衣錦食肉,受外人尊重,莊稼漢(尤其是懦弱的莊稼漢)卻斷乎不能。吾們上班族對此能無沉痛的體會?
所以,秦始皇那樣無情地糟蹋中國人,中國人卻以歷史上有個秦皇為榮。
所以,上班族的憲法第一條是,永遠不要對老板絕望。
12.一個哈欠定終身
如果你是職員,永遠不要對老板絕望。
(如果你是男人,永遠不要對女人絕望。)
(如果你是老人,永遠不要對子女絕望。)
想當年有一位大老板傳話過來,希望我能到他的辦公室一談。我應約而往。賓主坐定,那大老板張開大口對著我打了個哈欠。(大老板嘛!口腔特別大,牙齒舌頭也特別大。)這個哈欠嗯啊有聲,余味悠遠,他閉著眼睛享受了許久。
等他睜開眼睛,我立刻起身告辭。我恭恭敬敬地說:“您累了,我改天再來吧。”他一言未發,望著我走出去。
后來我聽說他又召見了另外一個人,“那人”愛看他的哈欠,前程頗為得意。有一次,我和“那人”見面,“那人”也打了一個哈欠給我,他的哈欠小氣、簡陋,殊不足觀。我立刻懊悔起來:與其坐在這里看這人的哈欠,何如當初一直看那大老板的哈欠?
古時有人說縣令難為,做縣令要看世上最難看的三樣東西,即犯人的屁股(問案要動刑),女人的陰戶(命案要驗尸),上司的臉色。這話不通之至,前兩項姑置不論,單說老板的那張臉實在大有丘壑,要多看,要愛看,看到老活到老,在老年的回憶中把老板的一張又一張的臉當做古董摩挲把玩,足以陶情怡性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