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四個國王的故事——世上沒有不穿衣服的國王

  • 黑暗圣經
  • 王鼎鈞
  • 4280字
  • 2019-10-18 09:53:11

第一個國王

祝你生日快樂

王子年滿十八歲的那天,收到國王賜下的生日禮物:一輛靈便的馬車加上兩匹俊美的小馬。

王子非常喜歡這兩匹駿駒,上前撫摸了,擁抱了,甚至親吻了,然后問:“這兩匹馬叫什么名字?”

國王說:“它們一個叫天使,一個叫魔鬼。”

王子笑了,用天使和魔鬼駕車,多么有趣!他上了車親手揚起了鞭子。

第二年,王子十九歲。他從郊外駕車回來,心中一動,想起一個問題。

“我的馬,為什么一個叫天使,一個叫魔鬼?”

慈祥的國王柔聲回答:“孩子,你將來要做國王,你需要天使為你服務,也需要魔鬼為你服務。”

一年又過去了,現在王子喜歡思索比較艱深的問題,有一天,他問他的父親:“我既用魔鬼服務,又用天使服務,我自己是天使還是魔鬼?”

國王回答他:“你既不是天使,又不是魔鬼,你是神。”

王子大惑不解:“我怎么是神?”

國王的聲音更慈祥更溫柔了:“孩子,能說的我都說了,其余的,愿上天啟示你!”

第一個故事的注解

我們常常聽見有人非常憤慨地說:“道德不能使你成功,道德不能使你勝利。上帝站在大奸大惡的人那一邊。殘酷打敗慈善,最殘酷又打敗殘酷。詭詐打敗誠實,極詭詐又打敗詭詐。”

不是的,不是這個樣子,你看,這就是“偏激”,歷來偏激的人很難成功。成大功立大業的人,例如國王,他固然不能完全拘守道德,可是他也不能完全違反道德,徹底反德縱能一時成功,最后仍要失敗。

對一個國王來說,他需要的是“道德與不道德相互為用”。

有很多文章很多書籍分析偉人是怎樣成功的。書中說,偉人必須大公大信大仁大勇。但是書中又說,偉人成功立業守成,使出了多少權術謀略機變。這種矛盾使人困惑。我想那些著作者再多寫一句就統一了——偉人坐著天使與魔鬼并駕的馬車。

古人說“忘戰必亡”,又說“好戰必危”,全看怎樣做得恰好。道德問題也是一樣,必須有道德,也必須敢于不考慮道德。“無德必亡。唯德必危。”

圣人法天——效法大自然,從人的角度看,大自然是道德的,也是不道德的。“雷霆與雨露,一樣是天心。”這位詩人指出了二者的矛盾統一。謳歌自然的人只看到大自然的一面,例如美景良辰;推崇文明的人也只看到自然的另一面,例如水旱瘟疫。只有“圣人”,他兩面都看見了!

盜有道,道亦有盜。成事者必有一德,也或有一惡。

或曰,像足球籃球這樣激烈的比賽,從來沒有一個球隊,完全無人犯規,結果贏得冠軍。此話當真?當真。果然?果然。那么告訴你,也從來沒有一個球隊,完全違反規則,結果也贏得了冠軍。

第二個國王

好人不知亡國恨

從前有一位圣者率領門徒出國考察,來到某個地方,這地方本是一個國家的首都,可是這個國家早已滅亡了。

這位圣者是研究興亡治亂的專家,他立即展開調查訪問。他向一個年紀最大閱歷最多的人請教:“貴國為什么會滅亡?”

老者搖頭,嘆息。

圣者在一旁溫良恭儉讓地等著。

弟子們在圣者背后肅立著。

良久,那老者說:“亡國的原因是:國君用人只肯任用道德君子。”

群弟子愕然。

圣者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仍然“溫良恭儉讓”。

良久,那老者慢吞吞地說:“好人沒辦法對付壞人。”

第二個故事的注解

道德只宜律己,難以治人。道德的效果在感化,但是人的品流太復雜,每個人的動機太復雜,不感無化待如何?感而不化又待如何?

“風俗之厚薄,系乎一二人心之所向。”這句話很含混,倘若落實到“一家讓,一國興讓”,你我都可以大膽地說一聲“未必”。

壞人要用壞招兒來對付(有時候)。以大壞對付小壞,以假壞對付真壞。所以朝中要有壞人。

而且壞人也能做好事,好人不能做壞事,所以壞人用處大(從國君的角度看)。

孔子凄凄惶惶,不論哪個國家都待不下去,是因為他自己是天使,他不能忍受與魔鬼并列。車子要兩匹馬才拉得動,坐車的人沒法子只用一匹馬。

孔子好像始終沒有發現自己的弱點,荀子旁觀者清,高聲主張“敬小人”。他的意思是,對賢人,用尊敬的心情敬他,對小人,用畏懼的心情敬他。對賢人,用親近的心情敬他,對小人,用疏遠的心情敬他。他提出警告:“不敬小人,等于玩虎。”

一只麒麟對一群怒虎,請問后事如何?

第三個國王

搬石頭砸腳記

某國國王一向重視干部,愛惜人才。他對宰相說,歷來政治干部都是拿著儒家的教材自修而成,閉門造車而出門合轍。現在我要更進一步,我要成立訓練機構造就俊杰,培養忠貞。

訓練班成立了,濟濟多士,國王每隔十天親自前往訓話,講的是三皇五帝、四維八德。一年期滿,學員結業,國王親自頒發畢業證書,吩咐吏部安排工作。

國王還召見了以第一名成績畢業的學員,此人現年二十五歲,面如冠玉,唇若丹朱,思慮單純,心地善良。各科考卷他都考了滿分,并且,他把國王的每一次訓話都一字不漏記下來,口誦心惟,念茲在茲。國王一見之下龍心大悅,印象深刻。

大家稱這個學員為狀元。狀元到了吏部,工作十分努力,但是不久他與上級因官吏考績問題發生爭執,他認為上級行事違反了國王的訓示。國王說:“他在吏部人地不宜,調他到戶部去吧。”

他在戶部干了幾年,年年因賦稅公平問題面見戶部尚書,引用國王在訓練班講過的話,堅持要改變現狀,使尚書極感困擾。國王知道了,就把這個得意門生又調到工部。

他在工部干了幾年,洞察利弊得失,一口氣舉發了六件工程舞弊案、三件工程設計錯誤案。工部尚書嚇壞了,以為國王派人來找麻煩,連忙磕頭辭職。國王慰留工部尚書,把狀元調到兵部。

就這樣,他六部的事都干過,他也四十多歲了,可以說一事無成。終于有一天,國王又召見了他。

國王還是愛惜他的,用家長的口吻開導他:“你的年紀也不小了,經過的歷練也夠多了,為什么依然處處與人格格不入呢?”

你猜狀元怎么說?“陛下,我照著您的話在做啊,這一切都是您教給我的啊。”

你猜國王怎么樣?他板起臉孔,從此不理那個狀元了。

狀元非常苦悶,苦悶得非去算個命不可,他把心里的話都對算命先生說了,最后,他浩然長嘆:

“我照著國王的話去做,可是我混不下去!”

算命先生沉默良久,終于告訴他:

“國王他老人家也不能照自己說的那些話去做啊!他如果照著自己的話去做,他老人家也混不下去啊!”

第三個故事的注解

既然“那些話”行不通,國王為什么還要講?他是在說謊騙人嗎?

有人認為“是”,我有不同的意見。國王未必能居仁由義,但是他必須談仁說義,這是受文化規范,看出文化有偉大的力量。

咱們的文化,給成功的人架了個框框,做成這個框框的材料就是道德。不管你手上有多少血,或是你口袋里有多少骯臟錢,最后得鉆進這個框框,才成正果。

鉆框框的人得先有個“入圍”的資格,就是所謂“成功”,要掙到這個資格卻不能依賴道德。他在奮斗過程中“不拘一格”,成功了再“入格”。甚至,入格后有了重大問題臨時“出格”,問題解決又回到格子里。唐太宗登基前發動“奪門之變”,殺死兩個哥哥,是謂“出格”,得位后創造“貞觀之治”,是謂“入格”。香港頗有人以走私販毒起家,當然是“出格”,但晚年富貴后捐巨款創辦各種公益事業,則又安然“入格”了。

正因為有“入格”這一關,所以“出格”時只能立功不能立言。咱們中華文化也優容這些人,獎勵他們“入格”,只要“入格”,以前的種種“出格”都予以隱諱或諒解,成功的人總希望自己有一篇像樣的墓志銘,總希望子孫有個像樣的祖先,所以甘愿“蟬蛻”。而且陰德果報之說也還能影響人心,尤其能影響老人。這是中華文化降伏強人的唯一法寶。

說起道德,有人認為道德是虎,可以替他先行開路,他跟在后面應當無往不利。事實正好相反,道德不能自己走路,得有“人”沖鋒陷陣為它開拓空間。這個“人”并不是尋常人。因此,“侯之門仁義存”,偷一條鐵路的人跟偷一條面包的人畢竟有區別。

國王,各式各樣的王,坐著天使和魔鬼并駕的車,跋涉長途,最后到達“成功”旅館,進入“道德”套房,是一種理想的人生。

當然,也有人活到九十歲到底不能“入格”,古代有這樣的皇帝,現代有這樣的老板。

這樣的人,我們只能說不長進,沒出息。

第四個國王

國王是人生的一個角度

天氣很好,國王決定到花園里走走。

他一動身,嬪妃和侍衛成群跟在后面。

這是國王專用的花園,照例不許有閑雜人等在內,可是國王看見前面攔路跪著一個人,他似乎跪在那里很久了,侍衛裝做沒看見他。

國王問左右:“那個人跪在那里干什么?”

侍衛這才大聲吆喝:“萬歲爺問話啦,還不上前回奏?”

那人的跪姿本來就匍匐在地,聽到命令,就勢用兩掌兩膝爬了過來,連連叩頭。

“小人受人陷害,求萬歲爺救命。”

“你是干什么的?”國王問。

“二十年來,小人一直給萬歲爺趕車。”

“你抬起頭來。——咦?我從沒見過你?”

侍衛聽到這句話,故意露出兇惡的面目,喝一聲:“你還不快滾?”

那人慌忙起身離開,國王注視那人的背影,若有所思。他命令:“回來!”

國王對左右說:“他的確是我的車夫,我看到他的背才想起來。”

第四個故事的注解

國王的車夫究竟有什么冤屈,我們并不關心,我們要談的是他的背,國王只認得他的背。

古時馬車御者在前,乘者在后,乘者抬眼只見御者的背。乘者既是國王,御者根本不可能回頭看車內,這時,他的背遠比他的臉重要,在我們的想象中,他一定非常注意衣服后領和頭發的整潔,褲子也不會褪色,至于他是否每天三次刷牙,倒不重要。

清朝的官服以頂戴和馬蹄袖為特色,這服飾設計的匠心所在,是使居高臨下的皇帝看跪伏在地的臣子活像一匹牲口——只差一條尾巴。不需要尾巴,皇帝哪里有機會從背后看他們?

你見過剛剛鑄成的銅像沒有?這時銅像放置在平地上,頭部特別大,孔子或拿破侖都像個傻瓜。銅像根本不是放在地面上由我們“平視”的,是放在高高的基座上供人瞻仰的,那時,由于視線角度的關系,銅像的頭部將依比例縮小,所以頭部不能依人體正常的比例塑制,必須放大以補足人們視覺上的差誤。至于你“平視”時有什么感覺,那就顧不得了。

團體操,團體舞蹈,樂隊的“插花演奏”,都要從高處俯瞰才好看,隊形設計畫面組合只注意俯瞰的效果,因為評審委員坐在高臺上。較為低矮的席位上有萬千觀眾,他們還是買票進場的呢,可是無法遷就他們。

現在可以談談國王用人,國王必須用有才干的人,但是世界上沒有完人,“勇者必狠,智者必詐,謀者必忍”。國王只能看見勇者的勇,看不見勇者的狠。智者只讓國王看見他的智,不讓國王看見他的詐。

誰能看見他的狠、他的詐、他的忍呢?那自然是他的同事,尤其是利害沖突的同事。還有他的朋友,尤其是失去利用價值的朋友。還有,就是老百姓,尤其是無告的百姓。

國王知道不知道他們的狠、忍、詐呢?你說,高臺上的評審委員知道不知道地面上的觀眾看見什么樣的隊形?雕塑家知道不知道地面上的銅像有個什么樣的腦袋?

國王當然知道,除非他是低能弱智的昏君,我們能看到的他都能料到。但是,他也知道那個著名的故事,為了消滅鼠患而養貓,貓吃掉老鼠也吃掉小雞,就把那小雞犧牲了吧,就算是對貓的獎勵和犒賞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平县| 黎川县| 昭平县| 北宁市| 江阴市| 齐齐哈尔市| 漳平市| 大田县| 元阳县| 南雄市| 郯城县| 富蕴县| 大新县| 淳安县| 页游| 台中市| 沁阳市| 鸡西市| 台湾省| 赤水市| 云林县| 福建省| 肇源县| 岳西县| 达日县| 芦溪县| 平谷区| 宿州市| 蒲城县| 玉田县| 随州市| 丹凤县| 卓资县| 五华县| 凌海市| 略阳县| 白朗县| 汪清县| 福泉市| 忻州市| 丽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