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農村承包經營戶

本節講述農村承包經營戶的概念、特征、法律地位以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內容等。

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主體概述

《民法通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承包合同規定從事商品經營的,為農村承包經營戶。”《民法總則》第五十五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依法取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從事家庭承包經營的,為農村承包經營戶。”《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簡稱《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條規定:“國家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農村土地承包采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第十五條規定:“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第四十七條規定:“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承包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規定:“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在承包費、承包期限等主要內容相同的條件下主張優先承包權的,應予支持。但在發包方將農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已經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通過,并由鄉(鎮)人民政府批準后主張優先承包權的,不予支持。”

此外,《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農村土地,是指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農業的土地。”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由使用該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發包。”《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下簡稱《土地管理法》)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國有土地可以由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土地承包經營的期限由承包合同約定。承包經營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從以上規定可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主體(或曰農村承包經營者)包括兩類,一類是農村承包經營戶,另一類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者(即非農村承包經營戶)。前者系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戶”為單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也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主要參與主體;后者為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不以“戶”為單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輔助參與主體。但二者均系通過簽訂土地承包經營合同,依法并依約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經營主體。

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特征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特征,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六點:

第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戶為單位(權利主體),無論男女老少,人人享有平均分配(承包)本農戶所在集體經濟組織土地承包權的權利(權利人可自愿放棄該項權利)。

第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本村土地,從事家庭承包經營,即為農村承包經營戶,其承包經營權來源于法律的直接規定,并通過訂立承包契約得以實現和受到法律保護。

第三,承包合同的一方(發包方)是固定不變的主體,即集體經濟組織,并且發包方必須依法向村民發包;另一方(承包方)為具體的土地承包經營主體,一般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家庭(可以由一人經營,也可由家庭成員共同經營,但對外以“戶”的名義進行)。

第四,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是集體經濟的一種實現方式(或稱之為變通方式),也是集體經濟的一個經營層次(分戶經營)。

第五,農村土地承包經營主體,是依法并依約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是不需要經工商注冊登記的商事主體。

第六,土地承包經營權可分為兩種類型,即家庭承包經營權和其他方式獲得的承包經營權(非家庭承包經營權)。該兩種承包經營權,在立法目的上存在差異:家庭承包經營權的設置,是為了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體現的是平等、公平、合理和程序公正原則,該項權利系特殊意義上的財產權,《農村土地承包法》側重于維護農村家庭承包經營權;以其他方式獲得承包經營權,是為了鼓勵對荒山、荒丘、荒溝、荒灘等“四荒地”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體現的是公開、競價、有償、協商一致、登記原則,該項權利系普通意義上的財產權。

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主體的法律地位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主體的法律地位,系指其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應當承擔的義務。《民法通則》第二十八條規定:“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六條等規定,承包方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權利,有權自主組織生產經營和處置產品;承包期內,承包方所承包的土地不被發包方非法收回、調整,但承包方可自愿交回承包地;承包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占用的,有權依法獲得相應的補償。承包方的義務包括維持土地的農業用途,不得用于非農建設,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給土地造成永久性損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以下簡稱《農業法》)的相關規定,農民有權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自愿組成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可以有多種形式,依法成立、依法登記。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權自愿按照民主管理、按勞分配和按股分紅相結合的原則,以資金、技術、實物等入股,依法興辦各類企業。

由于無須進行工商注冊登記,農村承包經營戶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商事主體。但農村承包經營戶又是專門法律明確賦予其生產經營資格的民事主體,事實上在從事商務活動。因此,法律規范宜進一步明確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市場主體地位。

四、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內容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標的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及其對集體資源的利用。土地承包經營權,具體包括承包者依法享有對承包地的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流轉權等生產經營自主權和依法受(補)償權。其中,流轉權具體包括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投資入股、繼承等權利。集體資源,主要是指作為生產資料的土地及其他農業資源。承包方對土地資源的利用,必須符合法律及承包合同的約定。此外,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的,經依法登記后,還享有抵押等特殊流轉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宜市| 新和县| 宜黄县| 汨罗市| 吉木萨尔县| 金山区| 新和县| 永兴县| 沛县| 肥乡县| 郸城县| 鲁甸县| 遂宁市| 屯昌县| 潼关县| 赞皇县| 东方市| 铜山县| 玉田县| 谷城县| 德州市| 安多县| 静海县| 绥宁县| 西平县| 临夏县| 伊春市| 慈溪市| 阿瓦提县| 馆陶县| 洪泽县| 达日县| 分宜县| 东光县| 颍上县| 正蓝旗| 卓资县| 昌江| 祥云县| 封丘县| 蛟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