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盛是一位室內設計師,在一家裝飾設計公司工作,面對一項又一項的裝修設計任務,小盛卻一拖再拖,以致影響到工作的進度。每次從現場回來,按道理說,他應該馬上修改不合理的地方,提供給客戶一到兩份可行的設計方案。可是一坐在電腦前,小盛就開始開小差。
他一會兒上QQ,一會兒刷微博。老板不在時,他再偷偷看會兒球賽,一直磨磨蹭蹭的。當潛意識提醒自己“再不開始就死定了”時,才起身去個衛生間,倒一杯水開始準備工作。可是摸摸肚子,感覺好餓,就決定吃完飯再說,一個上午就這樣拖延過去了,到最后還是什么都不想做。等到老板催促他時,他才意識到實在不能再拖了。小盛不止一次用時間緊、任務急為理由為自己開脫,可是老板對此已經麻木了。
和朋友聚會,小盛是出了名的“遲到大王”。明明約好上午十一點見面,小盛到了十一點卻才準備出門,接到朋友的“奪命連環call”,他只好編造各種理由,上演各種奇葩戲碼,為自己的拖拉開脫。時間長了,朋友給他確診為“懶癌患者”。
一次,在三天小長假之前,小盛接到一幢別墅的室內設計任務,老板要求假期上班后馬上和客戶見面。為了盡快完成工作,小盛特意把客戶資料全部帶回家,并信誓旦旦地告訴老婆:“這個假期我加班哦,不是十萬火急的事情,千萬不能打擾我!”第一天,小盛吃過早飯,一鼓作氣寫完一篇情況綜述,寫完之后,他成就感爆棚。午飯之后,他開始玩社交網站,一會兒上豆瓣,一會兒刷微博,一下午就在網上晃悠。到了晚上,他又開始走親訪友。
之后兩天,小盛完全找不到工作狀態,從早上坐到電腦前,憋到傍晚時分,還在草圖階段徘徊。沒辦法,他只好帶著資料提前回到公司,在同事的幫助下完成了設計初稿。老板對他發飆說:“下班之前,我要看到完整的設計稿,如果完不成,你自己看著辦吧。”小盛感受到了老板眉宇之間的殺氣,在下班前15分鐘,終于趕完了全部的設計和方案報告。
小盛的經歷是否似曾相識呢?生活中的你我或多或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在現代社會里,拖延無處不在。社會機器中的每一個個體,在各種動機的推動下飛速運轉,如同高速公路上的汽車馬達,如同紡織車間的飛梭。可是在每一張緊張的面孔、每一個飛快的步伐背后,人們的身體里都住著一個拖延小鬼,嘴里喊著“時間還多著呢”“離截止日期遠著呢”“再歇一會兒就開始工作”,所以身體總會待在原地不動,成了泥足深陷的“拖拉機”。
如果你對“拖延”這個詞比較陌生,不知道“拖拉機”為何物,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存在拖延問題,不妨從日常生活中找找參照。你是否曾經從圖書館借了一堆書,卻在歸還日期到來之前未翻開一頁呢?你是否曾經接過一份商業企劃案,卻一拖再拖,直到老總催了再催才匆匆完成?你是否曾經立下一個遠大的目標,卻因為一會兒玩手機,一會兒看視頻,一會兒瀏覽網頁,最終一事無成?你是否每天早晨在鬧鐘響起時,又被你反復摁掉,在最后一刻起床,然后踩著時間點進入辦公室?如果你的回答為“是”,那么,你已經進入“拖拉機”的行列了。
所謂拖延,即指自我調節失敗導致的行為,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中的事情往后推遲。拖延表現在各種小事上,日積月累,就會影響個人的身體和生活。“拖延”(procrastinate)的拉丁原文是procrastinatus,即“推遲到明天做”。中國有著名的《明日歌》,即“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可以看作古人對現代人拖延的預言和警示。
拖延分為兩類,一種是習慣性的拖延,即作為不良生活習慣的拖延,當事人單純地做事拖拉,凡事一拖再拖;另一種是嚴重的拖延,即拖拉的程度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身體和心理都出現了問題。前者只是一種壞習慣,可以經過調整后加以改正;后一種拖延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當事人會因拖延而生活痛苦。
每一個拖延者都有自己的拖延理由,他們可能會說,我沒有做好準備,時機還不成熟,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這些說法只不過是拖延者的借口。其實,拖延的背后還有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有的人拖延是因為花太多時間關注自己的情緒,如某個時間段不開心,就要休息一下,上上網、聊聊天,和身邊的人侃侃大山,總是把工作放下,先讓情緒任性一把。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樣的做法或許是因為當事人可以得到推遲滿足感,也是自制力差的表現。
在學生時期,每個人大概都有拖延的經歷。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總是一拖再拖,立下無數目標,卻總是缺乏動力,把時間花在瀏覽網頁、玩小游戲上面,不到考試前,絕不會著手準備學習。拖拖拉拉地度過每一天,結果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重新回顧過往人生時,結果發現每一年的計劃都沒能完成,沒有完成的原因就是拖延在作祟。
人們關注拖延,因為拖延無處不在。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拖延成為普遍現象,也成為熱議話題。拖延基本上和幾個因素相關,如壓力過大、害怕失敗、追求完美主義、缺乏自信以及自我放縱。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網絡世界里,拖延都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明天再說”是拖延者最愛說的話。
【積極拖延與消極拖延】
奇怪的是,貌似很多人“享受”拖延的過程。總是在最后期限到來之前才開始工作,他們會認為在強烈的緊張、焦慮狀態下,更能激發人的斗志,迫使人在壓力狀態下進入最佳戰斗狀態。這樣的結果雖然成績不差,但是長此以往,便使拖延得以強化,使得拖延行為一再發生。拖延分為積極拖延和消極拖延兩個方面,在最后期限到來之前進入狀態的拖延者屬于積極拖延。而消極拖延,即純粹沒有戰斗力,不愿意面對當前情況。和消極拖延相比,積極拖延的人更喜歡在漫長的拖延之后背負壓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