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效行動:執行落地,全新零秒工作法
- 陳乾
- 1249字
- 2019-11-29 20:31:40
第六節 忙而不亂的反復確認法
很多人的工作狀態都異常繁忙,有的人處理得井井有條,而有的人卻拖泥帶水不得要領。誠然,這受很多因素影響。但溝通不順暢、不明朗、不到位是相當重要的影響因素。
前不久,總經理交代我把目前OA(辦公自動化系統)里面涉及的流程都打印出來拿給他。我沒多想,就叫信息員小王把OA里的流程給我。過了一會兒,小王過來問我:“表單也一起打印嗎?”我想了一下說:“打印吧!”過了一個小時,小王拿著一沓打印出來的表格和流程圖給我。我一看頭就大了,怎么會有這么多?心里雖然有疑慮,但我還是整理一下拿給了總經理。總經理一看:“這么多流程?”“對,這里面包含了表單和流程圖。”“打印表單做什么呢?我只要流程圖就好了!拿回去把表單分出來,把流程圖給我!”
我立即意識到,是我這邊出了問題。我沒有確認總經理要什么,就直接把任務交代給下屬去辦,即使后來對下屬拿來的資料心存疑慮也沒有再次確認,而是直接交給了總經理,最后導致工作重做。如果我能事先確認領導的意思,在過程中發現不對勁再確認,那么結果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這只是個小事例,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比這更復雜的溝通事項,需要反復確認才能避免因溝通不到位產生返工、無用功現象。那么,要在什么時候反復確認呢?
反復確認最好在事前,即執行前,想一想再去做,把所有疑問和可能產生的問題做事先溝通。過程中如果遇到疑問或事先未預料的情況,就及時再次確認,以便做出調整。事后也要核對執行結果再報送上級。
這是對上確認,對下確認亦是如此,下屬執行前要確認其是否真正領會任務的內容。事中要檢查下屬執行是否符合要求,事后要檢查執行結果。
不管是事前、事中,還是事后,我們在確認時都要講究方法。除了傳統的口頭確認,更值得借鑒的是把確認過程落實到紙面上,或利用其他文字載體,如郵件等。這樣做一來可以讓發起方更清晰、明了地表達溝通事項,尤其是在溝通事項較多的情況下,更容易做到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接收方也不會搞混。二來,因為有據可循,還可以避免推諉、否認、搪塞等狀況發生。
這里多提一句,有的公司氛圍不好,因為害怕承擔責任,相互推諉,成了一種風氣。比如,領導交代一件事,這件事需要行政部與營銷部配合完成,結果中間出現問題,行政部說是營銷部沒交代清楚,營銷部說已經講得很清楚,是行政部理解有誤。這樣一來領導不好追責,更重要的是不知道從哪里下手解決類似的問題。這個時候,文字資料就可以顯示出它的積極作用。我們公司的常規做法是發工作聯系單,發起方填寫,接收方確認。表格如下:
工作聯系單
當然,這只是內部溝通文件的一種,有些是多個部門同時溝通,要求形成一致的意見,這個時候可以制作會簽單,擴展到各部門簽字。在網絡上搜索會有相關參考,這里不多加贅述。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發送郵件,請對方以郵件回復的形式進行確認。還可以通過會議記錄、會議筆記等,就一致意見要求簽字進行確認。
以上是部門間、部門內溝通,如果是上下級間的確認,對于復雜事項可以采用審批或記筆記的方式進行確認。如果是簡單的工作事項,可采用反復詢問的方式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