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效行動:執行落地,全新零秒工作法
- 陳乾
- 1081字
- 2019-11-29 20:31:40
第五節 讓人聽得懂的極簡說話術
很多人在說話時都容易延伸開來說,把本可以長話短說的事變成了嘮家常;也有人繞來繞去就是講不到重點,聽了半天找不到有效信息;還有人聲音太小、吐字不清,導致聽者聽不見……這些狀況一旦產生,輕者浪費時間,重者產生誤解、阻礙執行。
在職場溝通中最需要的是簡明扼要,這樣既尊重自己的時間也尊重別人的時間。不管是上級下達命令,還是下屬報告工作進度,或是部門溝通,都需要用簡練的話語來表達。我就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同事,她要領用一盒簽字筆,本來只需要填寫領用人、領用物品、領用時間、領用數量、簽名就可以了。因為上報物品申購單時已經注明原因。這位同事開始解釋:“馬上搞活動了,不夠用,以前領用過的就剩兩支了,這兩盒也不知道夠不夠用,我還能多領一些嗎?要放在簽到處、登記禮品處、后勤處……”但是誰需要知道這么多呢?你們申請,領導審批,通過我們采購,你們領用,這樣就可以了,你說了這么多別人也抓不住重點,解決不了問題。
你想表達什么?
類似的狀況在職場上經常發生,要減少這些無效表達,提高溝通效率,我們就要抓住核心,讓表達更簡潔。簡明扼要地要求溝通指向行動、執行決策。如要向領導提建議,就要將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闡述清楚,請領導決策。而不是把涉及的所有細節全部說出,這樣無助于做決策。如果要指示下屬做某事,若非特殊需要,盡量不要委婉,直接要求或指導下屬執行。
我們所說的簡明扼要就是要避免廢話,并非單指篇幅長短。如果領導交辦任務,你的回答是“好的”,那么“好的”就是廢話。領導交辦任務希望得到的答案是你會在什么時間完成什么事,你需要得到哪方面的支持等有效信息。“好的,馬上辦,十分鐘內完成。”“好的,但我需要一些時間,您這個事情是否緊急,要求什么時間做完?”這才是老板需要知道的信息。
總之,簡明扼要的重點就是把語言指向行動,讓溝通利于決策或執行。
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外在客觀因素造成的,這就要求說的人盡量多訓練自己,或者利用一些輔助工具幫助完成溝通。比如,普通話不過關,說起話來其他地域的人聽不懂;抑或語速太快,聲音太小,聽者聽不清。這種情況需要較長時間的矯正和訓練,簡單點的方法是利用郵件等載體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們講話的目的是讓人聽得懂,因而要將目的重點說、提前說,如果有時間再將過程講明,以尋求理解和支持。如果時間緊急,任務重要就先把過程放下,把目的、要求等講清楚。這要求說話者把控事物的要素,將目的、時間、地點、人物、環節、資源配置等說明白。
還有一種情況是,說話者盡量不要用含糊其詞的表達方式,以免混淆視聽,對溝通、執行產生干擾。
總結起來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