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態心理學(第一季):我不怪你覺得我怪
- 紀如景
- 2852字
- 2019-12-06 17:53:37
帶著夢境行走——睡行癥
所謂睡行癥,就是人們常說的夢游癥。夢游的人在睡眠中突然爬起來,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整理物品、吃東西、穿衣服、喃喃自語,甚至跑到室外去。這段時間,病人并非意識清醒,但是走路姿勢和平時一樣,眼睛全睜或半睜、面無表情、目光呆滯、動作笨拙,動作完成后再睡下,醒來后對夢游期間的活動一無所知。
睡行癥病人好像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與他人失去了聯系。行走時,還會說一些胡話,別人很難聽懂。有些病人會離開居所,甚至做出危險的舉動,如翻窗、開車,甚至發生一些暴力活動,如殺人。
在神經學上,睡行癥屬于一種睡眠障礙,雖然叫夢游,但是當事人并非在做夢階段起來活動。研究發現,夢游發生在睡后的兩三個小時,大概是睡眠的第三、四階段,即沉睡階段,并非快速眼動睡眠時期——人只有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才會做夢。
根據統計,睡行癥病人占總人口的1%~6%。大多數病人是兒童和成年男性,尤其是那些個性活潑、想象力豐富的兒童,多見于5~7歲,男性多于女性,進入青春期后癥狀會自動消失。患睡行癥的成年男性則多是從兒童時代就有夢游的經歷。兒童夢游并不算大毛病,成年人夢游則需要格外謹慎。曾有美國男子在夢游的情況下殺了自己的情人,也有人在夢游中刺了妻子40多刀,導致妻子死亡。
關于睡行癥發作的原因,眾說紛紜,目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兒童在夜晚夢游,大多和他們睡覺前精神緊張有關,比如看了一部恐怖電影,腦子里一直回想著電影里的恐怖畫面;比如正在準備考試,精神壓力過大。精神緊張導致大腦過度興奮,兒童就會在睡眠中起來活動。此外,日常生活規律紊亂、家庭關系不和、親子關系欠佳都會導致夢游癥。對成年人來說,白天過度勞累、熬夜引起的睡眠不足、服用安眠藥物等會誘發夢游癥。成人夢游癥還可能和基因有關,同一家族內睡行癥的發病率較高。瑞士伯爾尼大學醫院的研究者對74名夢游癥病人做了30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夢游和免疫系統中HLA系統的基因因子有關,而且快速眼動睡眠行為紊亂和睡行癥有交疊。夢游癥和心理因素息息相關,重大的精神創傷、睡眠環境的變更、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等都可能誘發夢游癥。
睡行癥的諸多病因至今無法百分之百確定,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睡行癥和遺傳有關。出現一位夢游者的家族中,往往其他人也會夢游,同卵雙生子發病的概率比異卵雙生子高6倍之多。據說有一家人,他們在假期里團聚,晚上回到各自房間睡覺,第二天早上醒來,發現所有人都睡在客廳里。當然,這種全家人一起夢游的現象比較罕見。
2008年,《睡眠醫學》雜志發表了一個夢游上網的案例。一位44歲的美國女子在晚上10點上床睡覺,兩個小時后起來并進入隔壁房間,打開電腦,連接網絡,并且準確進入自己的電子郵箱,發送了3封郵件。郵件是由大小寫字母混寫而成,文法、措辭稍顯奇怪,但是內容依稀可以讀懂。
第二天,接到郵件的朋友給她打電話詢問具體事宜,女子才知道自己發過郵件。當她重新打開郵箱,看見自己寫過的郵件時,感到非常震驚,因為發郵件也好,在郵件里寫下的內容也好,她完全都不記得。這個夢游者屬于比較特殊的情況,因為開電腦、上網、寫郵件這么復雜的工作不是普通夢游者能做到的。她的醫生認為,可能是一些處方藥導致她的夢游。
獨居的文卿最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她每天早上起床時都覺得非常疲倦,雙眼水腫,布滿血絲,好像經過一夜的辛苦工作一般,右手食指還出現了一個不小的傷口,可她根本想不起來是什么時候受傷的。而且,她的公寓每天早上都變得非常干凈,好像有人專門打掃過一樣。但是,這一切都不是她做的。
文卿平時最討厭做家務了,尤其是將整個公寓全部打掃一遍的工作。雖然她每天都在督促自己“還有許多家務沒有完成,先不要上床睡覺”,但直到睡覺前,要洗的衣服、需要剪枝的盆栽、半年沒洗過的窗簾等依然放在原地。實在看不下去的時候,文卿只好叫小時工打掃,但看著小時工打掃時往往比她親自打掃還要辛苦。文卿收藏了許多水晶杯子,擔心小時工毛手毛腳地給打碎了,她只好一刻不離地盯著。
突然發現自己房間變得整潔干凈,文卿第一個想法是“是不是小時工偷配了公寓的鑰匙”,轉念一想,小時工不至于免費上門服務,而且還是在深更半夜的時候。接下來,文卿想到了“跟蹤狂”、從窗戶爬進來的隔壁猥瑣大叔、“變態殺人狂”等各種可能。在到派出所報案之前,文卿想到了一個揭開真相的方法。
文卿借來五六個DV機,擺在公寓的各個角落,360°無死角地監控整個公寓的情況。如果有人偷偷潛入,DV機會錄下其“廬山真面目”。第二天早上,文卿被DV里的影像嚇到了,原來那個“潛入者”就是她自己。凌晨3點多,文卿從床上坐起來,穿著睡衣開始打掃衛生,洗碗、拖地、收拾冰箱,忙活三四十分鐘后,重新回到床上睡覺。食指上的那個傷口可能就是她在打掃過程中不小心碰傷的。后來,文卿到醫院檢查,才知道那是睡行癥。
對于睡行癥病人的治療,美國文學家馬克·吐溫曾給出建議:在床前撒一把圖釘,保準治好夢游癥。這個方法或許有效,但是傷害性太大,讓人難以接受。馬克·吐溫或許不懂心理學,可他的方法卻正好符合心理治療的原理。目前,治療睡行癥最好的方法是厭惡療法:將夢游者從迷糊的狀態下喚醒,打破其行為定勢,夢游的行為就會慢慢消失。
迷迷糊糊醒來,靈黛發現老公坐在自己身邊,手里拿著美工刀在割被單。她嚇得馬上坐起來,看到被單已經被他割開好幾條口子。老公這么危險的舉動攪得靈黛心緒不寧,生怕某天夜里老公把她的喉嚨給割開了。
詢問過醫生后,靈黛得知老公的行為是夢游癥發作。的確,白天和老公說起晚上發生的事情,他竟然渾然不覺,好像一切與他無關。為了防止類似的事情再發生,醫生建議她,可以在老公夢游時把他喚醒,另外則是及時阻止他在夢游中的行為。
根據醫生的建議,靈黛想到了一個好方法。她把臥室的床換了位置,一側靠墻,晚上睡覺時,老公睡內側,她睡外側。這樣的話,老公夢游起床時一定會把她吵醒。這時候,靈黛就拿起準備好的警笛對著老公使勁地吹,很快老公就被吵醒了。如此兩次之后,老公的夢游癥竟然好了。
除了夢游癥,還有一種夜游癥。夢游和夜游聽起來差不多,都是在夜里迷迷糊糊地起來行動,實際上二者完全是兩碼事兒。前者是一種睡眠障礙,后者則是癲癇病所致。夜游癥患者的腦電波里會出現癲癇波,且反復發作;夢游者的腦電波里則不會有癲癇波,也不會反復發作。萬籟俱寂、人人安睡的夜晚,無知無覺的癲癇病人從床上起來拿起利刃巨斧殺人,這種恐怖電影里出現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上演,主演兼導演就是癲癇病人。
廣東東莞就發生過癲癇病人夜游殺人的案件。40歲的女子晚上忽然起床,拿著刀走到大伯家孩子的房間,將其中一個孩子殺死。行兇后,女子從窗口跳出去,跌落在豬圈里繼續睡覺。第二天,家人醒來發現孩子死亡,睡在豬圈里的兇手則渾身是血。大伯報警說弟妹因為自己家沒有兒子才怒下殺手,誰知女子對昨晚發生的事渾然不知。平日里,女子偶爾會摔倒,家人以為她是中邪了,從來沒有當作大病帶她去做檢查。雖然被無罪釋放,卻被要求殺人償命的大伯攪得無法正常生活,不堪精神壓力,女子最終選擇了上吊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