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R勞動爭議案例精選與實務操作指引
- 郝云峰
- 1066字
- 2019-12-06 17:54:01
016 單位稱員工代簽合同但無證據,被判支付二倍工資
用人單位主張勞動者找人代簽勞動合同,但因其缺乏證據支持,被法院判決支付未簽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
案情簡介
2013年8月2日,張某銀入職北京市五某足部反射區保健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某公司),擔任按摩技師。
之后,雙方產生糾紛,張某銀主張未簽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五某公司稱其與張某銀簽訂了書面勞動合同,并提交書面勞動合同一份,張某銀對該合同的真實性不認可,并在仲裁階段就該合同中簽名的真實性申請進行筆跡鑒定,鑒定意見為檢材上的“張某銀”簽名字跡與樣本上的“張某銀”簽名字跡不是同一人所寫。北京市西城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支持勞動者主張。五某公司不服仲裁裁決,訴至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用人單位訴稱:公司在簽訂合同時將兩份勞動合同發給店員,店員簽完后交回公司,公司蓋完章后再返還給店員一份,張某銀的合同有可能是別人代簽或是根本沒有交還公司。
法院裁判
本案中,五某公司雖提交了其與張某銀于2013年8月2日簽訂的勞動合同書一份,但經鑒定其中的勞動者簽名與樣本簽名字跡不是同一人所寫;五某公司對此進一步解釋稱,公司在簽訂合同時將兩份勞動合同發給店員,店員簽完后交回公司,公司蓋完章后再返還給店員一份,張某銀的合同有可能是別人代簽或是根本沒有交還公司。但五某公司未就其主張提交證據證明,對其所提交的合同來源亦表示說不清楚,故法院對其主張不予采信,五某公司應當支付張某銀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和鑒定費。
律師點評
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但實踐中難免會出現個別勞動者以此條款謀取不正當利益,這就對用人單位的勞動用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按照勞動用工管理的內在規律進行勞動用工管理體系的系統化建設,切實防范用工風險,靠運氣進行勞動用工管理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事實上,就本案來看,很難判斷是勞動者早有預謀找人代簽了勞動合同,還是用人單位蓄意造假提供了虛假勞動合同,但這兩種可能給用人單位的啟示是一樣的:一定要確保確實與勞動者簽訂了勞動合同。
1.用人單位應當制定簽訂勞動合同的相關規范,以便HR遵照執行。例如,可以規定HR在勞動者入職的第25天必須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并且可以規定簽訂勞動合同的地點、規范流程,甚至可以對這一過程進行錄像,同時要求HR盡到審查職責,認真核對勞動者簽名等。
2.做好證據留存工作。在以往的案例中,我們還看到有負責人力資源工作的勞動者拿走單位勞動合同致使用人單位舉證不能。為預防這種情況出現,建議用人單位健全完善職工名冊制度,以備不時之需。
案例索引[2]
- 房屋買賣法律糾紛處理一本通
- HR全流程法律指南:企業勞動用工合規管理指引
- 企業HR管理和法律實務叢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全程實務操作(增訂四版)
-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民事訴訟卷(第二版·下冊)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與指導案例:民事卷(第五版)
- 攻防有道:刑事辯護的攻略與技巧
- 有效辯護:文書精選與實務指南
- 土地管理法一本通(第六版)
- 用證據說話:房屋拆遷、征地補償官司證據指導
- 法律英語翻譯教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解讀
- HR勞動爭議案例精選與實務操作指引
- 道路交通安全法一本通(第六版)
- 稅收法律糾紛案件裁判規則解讀:疑難案件辦案思路和實務要點詳解
- 企業合同管理法律實務應用全書(增訂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