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懂的魏晉史
- 張梅華
- 1551字
- 2019-10-18 15:19:55
孔明攻心收南蠻
木牛零落陣圖殘,山姥燒錢古柏寒。
七縱七擒何處在,茅花櫪葉蓋神壇。
——章孝標《諸葛武侯廟》
蜀國在諸葛亮的精心治理下,政局逐漸穩定下來。此時魏文帝曹丕準備一雪前恥,派大軍進攻東吳。諸葛亮認為既然蜀國已經同東吳和好,那么東吳的事就是蜀國的事,此時魏國忙著攻打吳國,后方必然空虛,因此正是出兵伐魏的好機會。但是這一時期南中地區的少數民族叛亂不斷,一個小有名氣的蠻族頭領孟獲召集南蠻三十六洞、七十二寨的頭頭們造反。攘外必先安內,諸葛亮決定先親自率兵平定南中叛亂后再出兵伐魏。
公元225年,諸葛亮親率大軍向南中進發。臨行前,參軍馬謖前來送行,當諸葛亮向他征詢破敵之策時,馬謖說道:“南中地形險要,路途遙遠,當地人叛亂不服已久,即便今天將其擊潰,明天還會再次叛亂,所以對待他們要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理戰為上,短兵相接為下,如果我們這樣做,南中叛亂可平,南蠻之眾也會真心歸附。”他的觀點得到諸葛亮的贊同。
蜀軍兵分三路前去平叛。東路軍由馬忠率領,中路軍由李恢率領,西路軍由諸葛亮親自率領。三路大軍同時開進,叛軍根本不是蜀軍的對手,與蜀軍交戰多半都是一觸即潰,蜀軍一路勢如破竹,渡過金沙江,一直打到位于今天云南曲靖附近的盤江上游地區。此時孟獲也已將兵力集中到這一地區,諸葛亮遂在盤江上游地區與孟獲開戰。
孟獲在南中地區很有威望,這一地區的少數民族和漢人都買他的賬,所以諸葛亮決定對其采用攻心戰術,只要能讓他心悅誠服,那南中叛亂就可以平定了。為此兩軍開戰前諸葛亮命令將士一定要生擒孟獲,不準殺害。
第一次與孟獲交戰,諸葛亮故意裝作打不過孟獲,讓軍隊撤退,孟獲不懂得什么叫做兵不厭詐,以為蜀軍真的敵不過自己,于是率軍追擊蜀軍,結果陷入重圍,被諸葛亮活捉。諸葛亮將孟獲帶入帳中后問孟獲服不服,孟獲認為自己只是一不留神中了諸葛亮的詭計,因此不服,并揚言只要放他回去下一次一定能戰勝蜀軍,于是諸葛亮放他回去再戰。
孟獲回去后,又率兵前來挑戰,結果還是兵敗被捉。孟獲還不服氣,諸葛亮又放他回去,就這樣一捉一放達到七次之多。
孟獲第七次被擒后諸葛亮又說:“我知道你不服,我放你回去準備,我們第八次再戰。”孟獲見諸葛亮這樣說是既欽佩又感動,而且知道自己根本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不愿再與諸葛亮較量了,于是孟獲說道:“事不過三,您都放了我七回了,我就是鐵石心腸的人這回也該感動了,我不是您的對手,我們服了,我們再也不造反了。”就這樣,諸葛亮終于用誠心打動了孟獲。
諸葛亮在七擒孟獲后繼續帶兵南下,南中地區其他小股叛亂勢力也很快被平定。
諸葛亮平定南中后,對這一地區采取安撫政策,為了加強統治,他仍然重用之前的官吏,如永昌太守李恢、云南太守呂凱,不僅繼續在南中任官,而且還在當地土著民眾中很有影響力,對穩定政局有重要作用。
朝中官員對諸葛亮的做法很不理解,諸葛亮向他們解釋道:“如果留外地人為官,就要留駐軍隊,這樣糧食供給就會有困難。現在這些夷人剛剛經受創傷,若留外人為官而不留軍隊,則容易生禍亂。所以我們要讓他們自己統治自己,這樣法令綱紀可以得到貫徹,他們也能消停下來。”官員們這才明白了諸葛亮的苦心。
諸葛亮不僅任用本地人為官,而且還讓一些在當地有影響力的少數民族豪紳到蜀漢中央政府任職,如孟獲后來官至御史中丞。諸葛亮這樣做,緩和了少數民族與蜀漢政權之間的矛盾,給西南少數民族留下很好的印象。
后方穩固后,諸葛亮決心出兵伐魏,復興漢室,蜀魏之間的較量就此展開。
知識點思考 我們從諸葛亮攻心收孟獲一事中能得到哪些啟示?
最有效的征服不是靠打仗,而是像諸葛亮一樣以德服人,將人心拉攏過來,一下子解決了根本問題。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想要達到這一效果,有一定難度,既要有誠意,又要有耐心,尤其是像諸葛亮一樣要有些真本事,認真去做,往往出來的就是精品。

▲孟獲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