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樓蘭終不還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游《書憤》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后,解除了后顧之憂。此后他便加緊操練軍隊,準備興兵伐魏。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其子曹叡繼承皇位。孫權趁著曹魏國主去世之機親自帶兵出征,從東面向曹魏發動進攻,雖然孫權此次興兵伐魏沒有取得什么戰果,卻牽制了曹魏的大部分兵力。諸葛亮認為此時正是進攻曹魏的最佳時機,于是在227年春親率二十萬大軍開進漢中地區,隨行有大將趙云、魏延、參軍馬謖等人。臨行前,諸葛亮對朝廷政務作了細致安排,但還是對后主劉禪不放心。因此他給劉禪上了一封奏章,這就是以忠義著稱而流傳后世的《出師表》。
《出師表》陳述了北伐的目的,表明了諸葛亮統一中原的壯志,并對朝廷中執法、用人、納諫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安排,諸葛亮希望劉禪能夠廣開言路、嚴明賞罰。《出師表》表達了諸葛亮的治國思想,也傾注了對后主劉禪的期望。
知識鏈接 曹丕喜食葡萄
中國古代帝王中,喜歡葡萄和葡萄酒者大有人在,但以皇帝之尊著文立說,極力贊美葡萄好處的只有魏文帝曹丕一人。曹丕堪稱世界上最熱愛葡萄的皇帝,熱愛到把給群臣的詔書都變成一篇吟詠葡萄及葡萄所釀美酒的散文。有了魏文帝的親自提倡,葡萄的種植和葡萄酒業在魏晉時期得以突飛猛進發展,葡萄和葡萄酒理所當然成為上流社會的最愛,被譽為水果中的珍品。

▲出師表部分碑文
魏明帝曹叡聽說諸葛亮率大軍進駐漢中后,年輕氣盛的他想來個先發制人,準備親自率兵出擊打敗諸葛亮。散騎常侍孫資勸阻道:“如果現在發大軍征討諸葛亮,不僅道路艱險,還要調集重兵周轉物資,容易引起天下騷動且耗費巨大,這需要陛下深思。不如派大將據守險要之處,威力足以使敵人震恐。這樣可使邊境安然無事,將士能夠養精蓄銳,幾年以后,魏國強盛,吳蜀兩國必然衰落下去。”
曹叡聽了孫資這番話后深以為然,放棄了主動進攻的打算并加強了本國的防御。
公元228年,諸葛亮兵分兩路進攻魏國本土,采取聲東擊西的戰術,由趙云、鄧芝為疑軍,進駐箕谷,而諸葛亮親率主力從祁山方向進攻。諸葛亮大軍到來后,曹魏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很快歸附蜀國,天水將領姜維也主動投降。可以說姜維投降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最大收獲,這位年輕將領日后將成為蜀國統率三軍的將帥。
姜維是天水郡冀縣人,文武雙全,當諸葛亮大軍到來之時,曹魏的天水太守正帶著姜維等人陪同雍州刺史郭淮在各地視察。太守得知蜀軍趕到祁山縣后就將此事報給了刺史郭淮。郭淮一聽就打算撤到東邊去防守劉備,怯懦的天水太守也隨刺史郭淮一起逃向東方。這樣一來,天水就成了無守之城。姜維只好回到家鄉冀縣。冀縣百姓與其他郡縣百姓一樣,聽說蜀國諸葛亮出兵的消息后都非常懼怕,因此推舉姜維去投降諸葛亮,姜維采納了眾鄉親的意見,主動投到諸葛亮旗下。姜維歸順諸葛亮后,得到諸葛亮的賞識,諸葛亮任命他為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諸葛亮還給留守丞相府的參軍蔣琬寫信,對姜維贊賞不已。姜維在蜀漢逐漸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甚至有望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
諸葛亮連占三城的消息使魏國朝野震動。魏明帝曹叡一面派大將曹真率軍防御趙云,一面又派名將張郃領精兵五萬抵御諸葛亮。諸葛亮探知張郃率大軍逼近后仔細分析了當前局勢并認識到街亭是雙方爭奪的焦點。于是諸葛亮派參軍馬謖掛帥守衛街亭,街亭保衛戰一觸即發。
知識點思考 諸葛亮為什么要出師北伐?
劉備伐吳后,蜀國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國家,并且始終面臨曹魏的威脅。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后,魏蜀吳三國外交策略有著微妙的變化,吳蜀關系在經歷了赤壁之戰前的戰略聯盟,到吳蜀失和再到吳蜀聯盟,又逢蜀國平定南蠻之后休養生息政策的調整,因此此時是揮師北伐的好時機,也正體現出孫劉聯盟的價值。另外,蜀國如果不伐魏,蜀漢政權存在的合法性就沒有了,蜀國將變成一個割據政權,所以諸葛亮必須出師伐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