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神龍擺尾斗三虎

十月繁霜下,征人遠鑿空。

云搖錦更節,海照角端弓。

暗磧埋砂樹,沖飆卷塞蓬。

方隨膜拜入,歌舞玉門中。

——(唐)徐彥伯《相和歌辭·胡無人行》

楊堅矯詔當上輔政大臣,公元580年又斬除宗室,明顯是要改朝換代。就在他大刀闊斧干革命的時候,有三位地方元老不樂意了。分別為相州總管尉遲迥、鄆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他們三人個個大權在握,軍事實力可以威脅北周的半壁江山。

這三人無論是資歷還是功勞都不在楊堅之下,尤其是尉遲迥,他年過七旬,是北周開國統領宇文泰的外甥。孫女嫁給現任皇帝為皇后,自己也曾經為北周征服蜀地(四川),立下汗馬功勞。尉遲迥并非北周的死忠,在他眼里,即使是要篡奪皇位也輪不到楊堅。再者,即使他們不反叛,楊堅也會改革到他們頭上,與其等死不如主動出擊。三人打定主意,決定先下手為強。

三總管磨刀霍霍,逃不出千里之外楊堅的眼睛。楊堅對天下態勢洞若觀火,早料到三方會反,為了不讓自己處于被動,楊堅先從實力最強的尉遲迥開刀。公元580年五月,楊堅以中央名義發布命令,召相州總管尉遲迥赴京城給皇帝發喪,并且命韋孝寬接替其相州總管的職務。尉遲迥接到詔令一看,楊堅非常明顯是在逼他做決定,說道:“我不來殺你,如今你倒送死來了!”

尉遲迥表面沒有反抗,表示愿意接受朝廷安排。

韋孝寬走在前往相州的路上,心里盤算,覺得尉遲迥行事非常可疑,其中肯定另有蹊蹺。待隊伍到了湯陰,尉遲迥派韋孝寬的侄子韋邑前來迎接。通過和侄子的交談,韋孝寬發現韋邑說的話有真有假,在韋孝寬的質問之下,韋邑只好說出了真相,原來尉遲迥打算先干掉韋孝寬,再舉旗造反。

尉遲迥肯定是在相州磨刀霍霍,對于韋孝寬來說,如今肯定不能去相州赴任,不然肯定會被殺了祭軍旗。為今之計,要盡快將尉遲迥造反的事情報告給楊堅,韋孝寬打算回逃。

根據韋孝寬的分析,只要他往回跑,尉遲迥的追兵馬上就會到。所以,他每到一個驛站就征收所有的馬匹,還讓當地驛站殺牛宰羊準備吃食。果不其然,追兵到了之后,沒有換乘的馬匹,好酒好肉又讓他們流連忘返,這給韋孝寬爭取到逃跑的時間,最終成功逃脫。

韋孝寬將事情報告給楊堅,尉遲迥知道造反的企圖已經暴露,連忙殺掉了楊堅派來的奸細。

公元580年六月,尉遲迥在城中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之后,宣布起兵。此后,司馬消難和王謙分別于七月、八月起兵,三人分別占據如今的山東、湖北、四川,大半個北周被卷進戰火。

三總管對楊堅是各種不服,而楊堅是專治各種不服。楊堅點兵派將,韋孝寬討伐尉遲迥,梁瑞攻打王謙,王宜抵擋司馬消難。論兵力,楊堅不落下風,而是否能得到北周元老的支持是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

李牧可謂是元老中的代表人物,是濱州(山西太原)總管,手握重兵。尉遲迥在起兵之前就已經派來了說客,希望拉李牧下水。尉遲迥跟李牧可是平輩的老戰友了,李牧的侄子和兒子也都勸李牧同尉遲迥造反。在此關鍵時刻,李牧選擇了楊堅,因為反對楊堅就是反對朝廷,況且,即使和尉遲迥造反成功,自己的位置也不可能再提升了。

李牧將一個十三環金腰帶送給楊堅,言下之意是支持其當皇帝。李牧表態之后,其他官僚貴族也跟著李牧倒向了楊堅。

這時,討伐尉遲迥的韋孝寬陣前病倒,屬下三位大將又涉嫌收受敵軍賄賂,很可能陣前倒戈。此事對于楊堅非常棘手,他打算將三位將領換掉。大臣李德林對此事表示反對,他說:“陣前受賄真假難辨,而且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派一個有膽識的監軍才是上策。”楊堅茅塞頓開,派高颎到陣前,給韋孝寬打輔助。

此前,三方勢力早已和突厥、后梁、陳朝勾搭連環。楊堅為了避免這些勢力趁火打劫,他下嫁千金公主穩住北方突厥;威逼利誘搞定后梁;主動出兵壓制江南的陳朝。這些外地勢力對北周的威脅很大,然而,就在楊堅的舉手之間搞定了。至此,阻礙楊堅的諸多不利因素均被排除。

三方之亂表面上一團亂麻,待楊堅抽絲剝繭地分析之后,問題又走向了簡單化。王謙和司馬消難雖然手握重兵,但是二人是文官出身,不懂兵法,因此不足為懼,最難對付的就是尉遲迥。因此,只要撂倒尉遲迥這棵大樹,那兩方總管也就不足為懼了。

勝負的關鍵在于韋孝寬是否能戰勝尉遲迥。韋孝寬何許人也?他不僅智謀過人、能征善戰,而且是個戰略家。他與尉遲迥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將,鹿死誰手很難講。

韋孝寬的第一個對手是尉遲迥的兒子尉遲惇,當時正逢雨水泛濫之季,沁水暴漲,兩軍只能隔河相望。在監軍高颎的催促之下韋孝寬打算架橋過河。在戰場上,破壞敵人的行動是每個軍人樂此不疲的事。尉遲惇打算對橋梁搞搞破壞,他在沁水上游點燃幾只木筏,打算順流而下燒掉韋孝寬的木橋。韋孝寬早有防備,他在中途設置攔河土狗,使尉遲惇火燒木橋的計劃就此擱淺。

知識鏈接 攔河土狗

土狗就是一種攔河壩,前面高后面低,將它放在河里,可以擋住木筏等一些船只,由于其特殊的形狀就像是一只狗蹲在河中,所以稱之為土狗。

韋孝寬親自上陣,軍隊從數個木橋殺向尉遲惇。尉遲惇并沒有選擇把守橋頭,反而讓大軍后撤,他打算等敵軍沖過一半之時,再打韋孝寬一個措手不及。這個主意非常不錯,但是他的對手是久經戰陣的韋孝寬,韋孝寬將計就計,施了一招“破釜沉舟”。韋孝寬身先士卒,命令軍隊全速前進,沒等尉遲惇反應過來,大軍已經渡過沁水。

過橋之后,韋孝寬將所有橋梁盡數燒毀。這招實在是高,切斷了歸路,全軍只能背水一戰,只有戰勝尉遲惇才能有活的希望。被逼上絕路的士兵們的戰斗意志被逼到了極限,在韋孝寬的帶領之下,大軍如下山猛虎一般直撲尉遲惇,尉遲惇大敗,他被打成光桿司令,只身逃到相州向他爹尉遲迥復命去了。

過了數日,在相州的鄴城,韋孝寬和尉遲迥終于打上了。雙方先是一通混戰,尉遲迥非常厲害,韋孝寬沒有占到半點便宜。正所謂兵者,詭道也。韋孝寬屬下將領宇文忻提出一條計策。兩軍交戰地點附近有個高坡,高坡之上站著許多鄴城百姓,這些百姓都是跑來看熱鬧的。宇文忻的目的是要拿這些人做文章,韋孝寬聽了宇文忻的具體分析之后,暗挑大指。

▲南北朝時期書法

韋孝寬一聲令下,弓箭手萬箭齊發,百姓紛紛受驚,一股腦往鄴城里逃。尉遲迥軍隊本是背城而戰,在百姓隊伍的沖擊之下,尉遲迥隊伍陣形被沖得大亂。宇文忻大喊一聲:“叛賊失敗了!”韋孝寬趁機擊鼓出兵殺向敵軍,尉遲迥大敗。

尉遲迥輸得憋屈,無奈之下自殺身亡,韋孝寬大功告成。尉遲迥失敗十天后,司馬消難被王宜干掉了,司馬消難本人逃到陳朝。兩個月后,梁瑞攻破成都,蜀州總管王謙兵敗被殺。自此,三方之亂就此告終。

知識點思考 沒有觀戰習慣的古代百姓為何圍觀鄴城之戰?

原因有二:

一、鄴城是北齊的國都,北齊為北周所滅,鄴城百姓依然懷念北齊,對北周沒有好印象。如今北周內部自相殘殺,他們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思來看熱鬧。

二、韋孝寬和尉遲迥是大規模作戰,作戰地點選在平原,當時的百姓都在土坡之上,這樣顯得非常安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榆县| 泊头市| 凤山市| 金门县| 塘沽区| 柳州市| 镶黄旗| 潢川县| 香格里拉县| 乾安县| 马龙县| 武清区| 北辰区| 太保市| 哈密市| 渭源县| 临武县| 高要市| 广河县| 新乐市| 云南省| 霍城县| 加查县| 剑阁县| 湘潭市| 新乡县| 龙岩市| 沛县| 徐水县| 南和县| 绿春县| 凌海市| 临夏县| 乌兰浩特市| 灵武市| 正阳县| 南郑县| 黑龙江省| 堆龙德庆县| 大兴区| 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