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壽春逃婚(一)
- 周瑜傳奇
- 鄧修元
- 4169字
- 2019-10-04 14:20:43
周瑜回到了丹陽叔父那里,心中苦悶,很不開心。自己盡忠竭智為賢兄攻城奪地,想不到卻被孫策放歸丹陽賦閑。這是為什么呀?
叔父周尚看到侄兒整天悶悶不樂的樣子,就關切地問周瑜是怎么了?周瑜就把自己心中的苦悶向叔父傾訴了出來。
周尚聽了,沉思良久,才微笑著說:“賢侄,人之忠也,猶如魚之有淵,魚失水則死,人失忠則兇。你既然選擇了孫策,就該當無條件地忠于他。他讓你沖鋒陷陣,你眉頭都不能皺一下;他安排你守衛后方,你就該竭心盡力,固守本分,不得有絲毫怨言。良將守此,方能立志揚名啊。”
周瑜聽了叔父的一番開導,茅塞頓開,他舉起酒杯對叔父說:“侄兒敬叔叔一杯。叔父的一番教導,令侄兒明白了,古人云:‘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敗葉,四時不衰,歷險愈固。’我知道該怎么做了。”
說到這兒,周瑜忽然想起了幾年前的一件事――
那是孫策全家住在道南大宅的時候。有一天,周瑜和孫策去曉天小澗沖山林打獵。路上遇到了一群鹿,他們把鹿群趕著逼到了懸崖。孫策讓家兵敲著梆子,高聲吆喝,想把鹿群轟下懸崖摔死,然后再下到崖底撿取獵物。鹿群身陷絕境,自然十分驚慌。不過,時間不長,它們就鎮靜下來,很快地分成兩隊:一隊是強壯有力的公鹿,一隊是勢弱的母鹿和幼崽。
奇跡出現了――當一只堅強勇敢的壯鹿縱身躍向對面懸崖,尚在半空時,另一只母鹿或幼鹿,緊跟其后縱身躍起,到懸崖半空時,猛然在壯鹿背上踏上一腳,再用力躍起,一下子就跳到了對面的崖頂上了。壯鹿自然是跌進懸崖,壯烈犧牲了。就這樣,整個鹿群以犧牲一半的代價,換取了母鹿和幼崽的生還!
目睹此情此景,周瑜感慨道:“為別人活著而犧牲自己的生命,令人敬佩啊!此舉當為人類效仿。”
孫策卻不以為然地說道:“賢弟,有時候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周瑜聽后,十分詫異。
今天想起了這件事,周瑜認識到了自己與孫策的差距。周瑜向叔叔敘述了這段往事。
周尚說:“賢侄明白就好。夫君臣堪比天地之象,君以施下為仁,臣以事上為義。二心者如何事君,疑慮者豈能執權?君臣上下,以禮為本,不可違也。”
周瑜回答道:“叔叔,我記得孔子說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不能站在孫兄的角度思考,所以才想不通。聽了您的點撥,我站在他的角度再想想,就覺得他是對的。我的行為太露,確實令他不放心啊,所謂功高震主,就是這個道理吧!”
周尚說:“賢侄明白就好,明白就好。來,喝酒。”這一晚,周瑜喝得酩酊大醉。
袁術早就聽說周瑜有勇有謀,才智超人,是個難得的人才,有心籠絡,想為己所用。現聽說他就在周尚處,于是立即召見周尚、周瑜叔侄二人,并設宴招待,還叫來了喬蕤作陪。周瑜以前聽孫策說過,袁術出爾反爾,不講信用,就不想去赴宴。
周尚說:“不去恐怕不妥,我們現在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我們還是去應付他一下吧。”
于是,周瑜就跟著叔父來到壽春,拜見了袁術。
袁術一見周瑜,果然名不虛傳,見他生得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濃眉大眼,鼻直口方,十分歡喜。心中盤算著:自己不久就要登基稱帝,眼下正是用人之際,有心把他收為心腹,還想把自己的小女袁錦許配給他,但又不好自己去說。就對周尚提議說:“周公,良辰美景,不能無曲,且讓小女袁錦奏上一曲如何?”
周尚說:“得主公如此隆禮,當感激涕零。若得千金袁錦獻曲,卑職何等榮幸!”
“好!”袁術一擊掌,大聲宣布:“小女獻曲——”
席上,喬蕤一見袁術這么鐘愛周瑜,又叫小女袁錦奏曲,其意圖已十分明顯,他是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周瑜了。心想:周瑜是自己發現的,而且早有心要把侄女許配給他。這可怎么辦?
喬蕤正在想著心事,只見一班舞女匆匆上場,擁著中間一位絕代佳人行至琴前。只見她露出纖手,在琴弦上輕輕一撫,琴聲悠揚而起。舞女們翩翩起舞。舞至半晌,歌聲唱起:“歡騰兮,徜徉;躊躇兮,彷徨;展眉兮,四方;牽手兮,無疆……”
聽著歌聲,賓客們報以熱烈掌聲。周瑜看舞聽曲,突然想起母親的琴聲,那逝去的遙遠的琴聲,現在回想起來,還像冰山玉碎,像云雀長鳴,似流水咚咚,像鳳凰奏鳴;可比瑤池仙樂,賽過武王東征……
周瑜憶昔比今,只覺得袁錦的演奏局澀乏味,不暇續聽,卻又不能言說。
袁術一直在冷觀周瑜的臉色,只是猜不透周瑜的心思,就一廂情愿地說:“公瑾賢侄,都說你的琴技頗佳,在這良辰美景、靚女笙歌之時,何不奏上一曲啊?”
喬蕤心想:真不要臉,竟然親自出馬了。但不知周瑜是什么態度?
周瑜對著袁術抱拳施禮,朗聲道:“古人說:‘陽春白雪,和者蓋寡。’袁小姐的彈奏似仙聽,比韶樂,不是我等可以比擬的。我又有什么能耐伴奏呢?”
喬蕤一聽周瑜拒絕了袁術,心中十分高興:“這小子果然有骨氣,有膽量,好樣的!”
袁錦一向被袁術嬌寵慣著,平素有多少人求她演奏,她都不屑一顧;今日父親親點,且是為周瑜演奏,這才欣然出場。沒想到周瑜竟然不給面子,這可刺疼了她的犟傲之心:
“哼!有什么了不起的。別說推托,現在你周瑜求我,本小姐也不恭候了。”想到這,秀眉突豎,銀牙緊咬,纖指著力,“錚”的一聲,琴弦斷了,遂即站起身,狠狠盯了周瑜一眼,昂著頭,氣呼呼地走了。
袁術見周瑜竟敢拒絕自己,又把自己的寶貝女兒氣成這樣,十分憤怒,拿起酒杯,“嘣”的一聲摜在地上,拂袖而去。
周尚一見周瑜闖了大禍,連聲批評周瑜不該。喬蕤卻說:“周大人不必斥責令侄,是他們自己惹的,周將軍有什么錯?”
周瑜囁嚅著說:“叔叔,事已至此,始料未及啊!”
“喬將軍,你怎么能還袒護他?袁公讓彈就彈一曲,好不好聽不管就是了。總不能不給人家面子嘛。”
“周大人不必憂慮,我看周將軍不彈就好。”
“好什么好!”周尚見話不投機,忽想起喬蕤以前曾許以侄女的事,莫非這喬蕤的侄女還沒嫁出去?那就對了,今天周瑜拒絕袁術,得罪袁錦,他當然高興了。想到這,周尚對喬蕤一抱拳:“喬將軍,主人已經走了,我們也該退去了。改日再會。”
喬蕤說:“也好。周大人,你到我敝處一敘,如何?”
周尚說:“喬將軍,今日天色已晚,改日定去府上拜訪。就此別過了。”
喬蕤又回頭對周瑜說:“少將軍,你以前答應過我的事,可別食言啊!”
“豈敢,豈敢!”周瑜說,“喬將軍,擇日定去拜見。”大家就此分手。
周尚和周瑜回到館驛,周尚又把周瑜數落了一頓,擔心地說:“侄兒,開親是籠絡關系的重要手段。我們現在在袁術手下,凡事都不能由著性子,他想把女兒許給你,這是求之不得的呀。他的幾個兒子都不成器,我看他是想扶持你,你卻這樣對他,不是自毀前程嗎?”
“叔父,一旦遇到機會,我還是要投孫策去的。”周瑜說。
“賢侄,孫策現在也還在袁術名下呀,即使將來他能成事,你去投他,是單身去投,還是帶著人馬、地盤去投?”
“叔父,侄兒明白了。以后見機行事就是了。”
幾天以后,周瑜帶著唐齊欲去拜見喬蕤,走過十字大街,來到城隍廟門口,見這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海中央,立一高臺,有人在高臺上拋彩球招親。
原來是袁術急于稱帝,小女婚事未決,始終是他的一塊心病。無奈之下,只得出此一招,讓天意決定婚姻。
周瑜聽說是袁錦在招親,害怕惹事,就急急車轉身欲離開這是非之地。但唐齊卻賴著不走,說:“干嘛要走,再等一會兒,看看熱鬧,說不定我還能弄個老婆。”周瑜說:“做你的好夢去吧。還不快走!”
正說著,一陣喧鬧,原來繡球已經拋下來了。人群騷動,鬧嚷嚷地喊叫著上來爭搶。可繡球不偏不倚,正落在周瑜的頭上。
原來那袁錦雖然怨恨周瑜,但今天站在高臺上,一邊禱告蒼天保佑,一邊巡視臺下:即使是聽天由命,但球是在自己手上,還是應該好好選擇的。她的目光在人群中搜索著,忽然眼前一亮:周瑜也在人群中!按照她的脾性,她本不想把球扔給周瑜,這個周瑜也太自大了;可是這周瑜也確實太出眾了,袁錦一見到他就神魂顛倒。袁錦見周瑜在人群中,心想:你周瑜雖然自大,但現在不是也來了嗎?看來你對本小姐還是有意思的。想到這,不免心下高興,就十分堅決地把繡球扔了過來,繡球不偏不倚,真的就砸中了周瑜。????
周圍搶繡球的人,一下子都擁到了周瑜的身邊。唐齊緊挨著周瑜。周瑜一見繡球砸中了自己,趕緊將頭一擺,身子一蹲,球就從他的脊背上滾過。唐齊一出手,正好就接住了繡球。
就在這時,一隊士兵擠過來,一看繡球在唐齊手中,就擁著唐齊,去見袁錦。
袁錦站在高臺上正美滋滋地在想:這回繡球在你手里,看你還有話說?一看士兵擁上來的不是周瑜,卻是一個黑臉大漢,氣得秀眉高揚,銀牙鏗鏘,猛然抽出佩劍,喝道:“你這黑漢,敢冒充周瑜。欺人太甚!”
唐齊對著袁錦一抱拳,美滋滋地說道:“嗨嗨,我的美人。繡球是我接住的,我現在就是你的夫君了,你要對我溫柔一點啊。我的小娘子――”
“胡說!我把球拋給了周瑜,你怎么倒得了球?快說。”
“我怎么知道你把球拋給誰呀?反正是我接住了,球現在在我手里,你就是我的人了。不許耍賴!”
“對!對!不許耍賴!球在誰手上誰就是你的丈夫。”周圍的人一片聲附和著,惱得袁錦一跺腳,捂著臉,哭著跑去向父親袁術訴說。
袁術十分惱火,命人喚來周瑜。唐齊和眾多看熱鬧的人們也一起來了。唐齊還一個勁地嚷著要老婆,眾人也幫著腔說不許耍賴。
袁術一看這場面,只得柔聲細語地問周瑜:“公瑾賢侄,小女說繡球是拋給你了,你怎么把繡球就給了別人呢?”
周瑜說:“袁將軍,球是砸中我了,可是我沒接住,倒被他接住了,我有什么辦法啊。總不能再從他手里搶過來吧?”
袁術說:“公瑾賢侄,婚姻大事,豈可兒戲?你也太輕率了吧!”
“袁將軍教導的是,婚姻大事,切不可輕率。稟報將軍大人:愚侄早有婚約,是先父在世時為我定下的,只是還沒有完婚而已。大人請看——”說著周瑜就從懷中摸出當年喬妹贈送的山字銅鏡,“這就是我訂婚的物證。”
袁術看了銅鏡,再也無話可說了。想了想,就對眾人說:“諸位,你們都看到了,球是拋給周瑜的,既然周瑜已訂過婚,我家小女也不能奪人所愛;這位壯漢呢,也不能強人所難嘛。我現在宣布:此次拋球征婚不算!”說罷轉身退去了。
唐齊不愿意了,他要和袁術去說理,上來一群士兵攔住了他。沒辦法,也只好作罷。嘴里嘟嚕著:“賴皮不算……”,跟著周瑜走了。
袁錦跟在袁術身后說:“爸爸,你這么輕易就相信周瑜了?什么訂過婚?他分明是在推托!”
“人家有銅鏡做物證嘛。”袁術說。
“怎么知道那銅鏡就是物證?媒人是誰?姑娘誰家?明明就是編造的!”袁錦說。
“那——怎么辦?周瑜確實是個好后生,可惜……”
“得不到周瑜,我不甘心!”袁錦憤憤地說道。
“你說怎么辦啊?”袁術心疼地說。
“我會有辦法的!”袁錦自信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