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呆在壽春,整日無所事事,很是郁悶。又不便在大街小巷轉(zhuǎn)悠,只好帶著唐齊、徐盛到酒樓飲酒解悶。三個人一邊喝酒,一邊敘話。
突然,對面桌子坐著的一個大漢將桌子猛地一拍,大聲喝道:“店家,你開的是黑店!”?說著,撿起了碗中的一塊肉,指著肉上面的毛,說道:“這分明就是人毛嘛!”
店家抄了一把菜刀走了過來,惡狠狠地說道:“你是來吃酒的,還是來找茬的?”
“我怎么是找茬啦,難道這不是人毛嗎?”大漢指著肉質(zhì)問道。
“是人毛又怎么樣?你就將就著吃吧!這可是京城,你不要惹是生非。”
“噢――你竟然在皇城根下開起了黑店。看我不砸了你的店!”大漢說著就抄起肉碗朝店家砸去。店家躲過碗,掄起菜刀就向大漢砍去。大漢一個鯉魚打挺,飛起一腳,踢掉店家手中的菜刀。二人在店中徒手打了起來。店家的伙計們也紛紛抄起火叉、菜勺上來圍攻大漢。大漢寡不敵眾,且打且退。退到了周瑜他們的桌旁。
唐齊撿起盤中的一塊肉,仔細看了看,說道:“少俠啊,還真是人肉哎!”
周瑜說:“皇城之下,太平世道,竟然敢開黑店。唐齊、徐盛,給我拿下店主,送官府查辦!”
唐齊、徐盛二人出手,解了大漢的圍。周瑜也上前助戰(zhàn),很快就制服了店主和幾個伙計。捆綁起來,由唐齊、徐盛押送去官府衙門。
大漢雙手抱拳,向周瑜施禮,說道:“謝謝相助。臨淮人魯肅。”
周瑜趕忙抱拳還禮:“舒人,周瑜。”
魯肅驚訝道:“你就是周瑜,周少俠,字公瑾的?”
“正是在下。”
“哎呀,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哇。哈哈,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說著,魯肅伸手就握住了周瑜的手,周瑜也緊緊地握住魯肅的手。
周瑜邀請魯肅到館驛小住,魯肅說:“不啦,外祖母去世,要趕到居巢奔喪。”
“哦,帶孝在身,不便相留。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再會啊?”周瑜惋惜地說道。
“周少俠,當今時事都在變革之中,只要我們志存高遠,是會有聚首的一天的!”
魯肅滿懷豪氣的說道。
周瑜贊同地點點頭,二人互道珍重,依依惜別。
一日,居巢守將袁卓派人送來急報,說居巢遭水盜攻打,危在旦夕,請袁術速發(fā)救兵。袁術接報,恨帳下無人,一時間急得焦頭爛額。
袁錦說:“父親何不擺下擂臺,招募天下英雄7,以保父王江山?”
袁術嘆道:“擺擂雖好,可是誰為擂主啊?”
“女兒愿做擂主!”袁錦自報奮勇說。
“你?”袁術搖頭,“不妥,不妥。”
“有什么不妥的?只要打贏了我,統(tǒng)統(tǒng)封為將軍,領銜受賞。父親定可得到將才。”袁錦說。
“這倒是個好辦法。不過,你可得處處小心呀。”袁術不放心地叮囑著。
“女兒知道。”
當天晚上,就把擺擂的告示貼遍了全城,并送往各府郡縣張貼。
第二天,演兵場上擂臺高筑,旌旗飄揚,鼓聲震天。袁錦全身披掛,坐于擂臺正中。有教官宣布比賽規(guī)則。辰時正,袁術親登擂臺,宣布打擂開始。
唐齊聽得鼓響,說:“周將軍,外面又有什么熱鬧,我們?nèi)タ纯窗桑俊?
周瑜接受上次教訓,說:“不許出去,免得惹事。”
唐齊撅著嘴,只好作罷。
擂臺上,因為是第一天,只有本城中幾個人上臺較量,手段平平,都沒超過十招,就被袁錦踢下臺來。整個擂場,沒甚精彩的,看客漸稀。
且說唐齊聽到外面鼓聲入耳,不知道有多么熱鬧,一門心思想溜出去親眼看看,只是周瑜看得太緊,脫身不得。午飯后,終于瞅了個機會,從館驛側(cè)門溜出來,順著鼓聲,來到了演兵場。
他不知道這兒在干什么,見旁邊一個漢子,就湊過去詢問:“請問大哥,這兒在干什么啊?”
“你沒長眼睛嗎?”對方?jīng)]好氣地說:“在打擂。”
“打擂?打什么擂?”
“你沒長耳朵啊?聽聽不就知道了!”
唐齊真的側(cè)耳傾聽起來,只聽臺上有人喊:“有膽量的,有本事的上來呀。會拳腳的,露三招;不會拳腳的,跌三跤;是皂角泡,還是豬尿泡,上來比比就知道……”
唐齊似懂非懂:“啊,是比打架的,跟哪個打?”
“是個小娘們,袁術的女兒。你去打呀,打贏了,就給你做老婆。”那漢子挑逗著說。
“啊,又是這個娘們。”
唐齊不免興奮起來,就往前擠了十幾步,這下看清了:“嗨,還真是袁錦哩。”
唐齊一高興,縱身一跳,就上了擂臺。
好半天無人上臺,袁錦等得沒心情了,正在打瞌睡哩。忽聽得唐齊說話,睜眼一瞧,“耶,怎么又是這家伙?來得正好。前次沒能好好教訓一下這小子,今天可要叫他領教領教本姑娘的厲害。”想罷,也不照規(guī)矩施禮了,甩過來就是一記掃蕩腿。
若是別人,應該跳起來躲過,可這唐齊,硬生生一座黑鐵塔,一見袁錦的腿掃過來,他倒憐香惜玉地喊起來:“力道小點兒,別傷著你自己。”
袁錦聽了更生氣:“怎么,瞧不起人?”反倒加大了力度。
“嘣”——袁錦是踢中了唐齊,只覺得腳尖一陣刺疼,甚至刺疼了腦神經(jīng),自己好像是受傷了,身子差點兒沒站穩(wěn)。
再看看唐齊,正傻呵呵地看著自己說:“傷著了吧?”說著就要上來攙扶。
袁錦咬了咬牙,揚起拳頭,對著唐齊當胸就是一拳。唐齊一吸氣,袁錦的拳頭打到了他的胸窩里,竟然拔不出來。袁錦那個氣呀,咬著牙,另一只拳頭又打了過來,又被唐齊給吸住。
袁錦的雙拳抵在唐齊胸前,從臺下看,仿佛是袁錦在給唐齊做按摩。引來了臺下一片哄笑聲。
袁錦又羞又惱。唐齊說:“姑娘別急,我來放你。”等他放了一個長長的臭屁,待肚里的氣癟了,袁錦才收回了雙手。
袁錦再也不敢出手了,問道:“這位壯士,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叫唐齊。”
“好吧,你到袁將軍帳下聽令,授銜領賞。”
唐齊站著沒動。
“快去呀。”袁錦催促著。
“我得聽周將軍將令。”唐齊說。
袁錦不由分說,命一群士兵把唐齊擁到袁術帳下,換盔甲、封軍職、取武器、領軍餉。??????
再說周瑜不見了唐齊,就知道他一定是到演兵場去了。于是就帶著徐盛等人到演兵場來尋。
此時唐齊已去袁術大帳了。周瑜自己不敢上擂臺,就叫徐盛上去問個明白。
徐盛上得臺來,袁錦見了,同樣是個英俊青年,說:“上臺的英雄,報上名來。”
徐盛一抱拳道:“草民姓徐名盛。草民不是來打擂的,是來尋人的。”
“尋誰?”
“兄弟唐齊。”
袁錦莞爾一笑,說:“徐將軍,尋人事小,打擂事大。我父親急需招募一些英雄,掛帥出征,馳援居巢。現(xiàn)在正是將軍立功效命之際,先與我比試一番再說。”言畢二人交起手來。
徐盛不像唐齊,盡管武藝超過袁錦,男人都有憐香惜玉之心。他隨著袁錦的招術,彼來我讓,彼追我退,彼讓我追,彼退我隨,不緊不慢,舒緩隨勢。二人過了幾十招,往往袁錦一拳打出,眼看擊中,卻被徐盛或閃身躲過,或游拳遮住。袁錦知道自己不是徐盛的對手,但人家始終也沒讓自己丟面子。又戰(zhàn)了幾個回合,袁錦忽然跳出,說“徐將軍,你贏了,授銜領賞去吧。”
徐盛一抱拳:“謝謝承讓。請問唐齊下落?”
袁錦說:“唐將軍已去授銜領賞了,徐將軍也去吧。”
徐盛下了擂臺,請教周瑜自己何去何從。
周瑜說:“好啊,你們同去授銜領命,然后我們一同去居巢馳援。”于是徐盛也去了袁術帳下受了銜。
第二天,周瑜帶著唐齊、徐盛一起,領了一千士兵,馳往居巢。
居巢――巢湖,東接長江,西靠大別山,北有淝河、派河注入,南有豐樂河、杭埠河注入。巢湖通往長江的裕溪河,河道淤塞,每年的雨水季節(jié),湖水因不能暢通排泄,致使湖水四溢,而淹沒了房舍農(nóng)田。當?shù)乩习傩湛嗖豢把浴?
攻居巢的不過是一些水賊,周瑜大軍一到,就風消云散,水賊們作鳥獸散去。
水賊是消滅了,可眼下的居巢是一片汪洋,房舍、農(nóng)田都淹沒在水中。災民遍地,餓殍遍野。周瑜心情無比沉重。
周瑜帶著唐齊、徐盛來到縣衙。縣衙冷冷清清,只有一個看門的老人。周瑜要找居巢縣令商議救濟災民,排除水患的事情。
徐盛走上前去,和藹的對老人說道:“老人家,你們的縣太爺在嗎?”
“縣太爺呀?水賊還沒到,早就帶著幾個姨太太跑啦。”
周瑜聽說后,遲疑著。思考了一下,就對唐齊、徐盛說道:“我們盡力為老百姓排憂解難吧。”
周瑜吩咐唐齊、徐盛,把部隊從壽春帶來的糧食分發(fā)給災民,又讓部隊晝夜不停地開挖裕溪河,疏通水道。
很快,洪水退下去了,災民紛紛回到家中,進行生產(chǎn)自救。社會秩序也很快恢復。
老百姓都說,周將軍消滅了水賊,疏通了河道,把軍爺?shù)募Z食拿出來救濟我們,真是我們的大救星啊。周將軍要是能做我們的縣太爺,那就是我們的福氣啰。
袁術剛剛在壽春稱帝完畢,聽說周瑜不僅消滅了水賊,還根治了水患,救濟了災民。十分高興,就讓周瑜任居巢長,并派周瑜去丹陽護送五十名宮女到壽春,供自己享用。
周瑜本來就不滿袁術的倒行逆施,現(xiàn)在又要選五十名宮女供自己玩樂,更是痛恨在心。路上有心想放跑這些女子。經(jīng)過一番苦思妙想,周瑜有了辦法。
這一天,護送宮女的隊伍一行來到了周瑜家鄉(xiāng)舒城,當晚就住在周家莊園。
周瑜好酒好菜款待那些抬轎的士兵。士兵們路上辛苦,哪有這般好吃喝?一頓大吃大喝后,個個是酩酊大醉,倒頭熟睡了。
這時,周瑜命一部分水性好的家丁鉆進五十頂大轎內(nèi),另一部分家丁手拿兵器,擂鼓吶喊:“不好啦,山賊劫寨了!”
那些熟睡的士兵被吶喊聲驚醒,慌亂中抬著轎子就跑。一口氣跑到了杭埠河邊。此時天還沒亮,這里無橋無船,后面叫喊聲又急。士兵們沒有辦法,只好抬著轎子,涉水過河。
走到河心,偏又遇到山洪暴發(fā),一個浪頭打來,頓時人仰轎翻。士兵們?nèi)紒G下轎子,紛紛逃命去了。
這邊,周瑜和家丁們帶著五十名宮女,連夜護送她們過河。可是過河無船,怎么辦?
周瑜對手下的弟兄們說道:“等船已經(jīng)來不及了,我們背她們過河,好不好?”
“好!”眾人齊聲響應。??????
于是人們就背著女子過河了。周瑜自己也背上一個女子過河。???????
周邊的百姓被河岸邊的嘈雜聲吵醒,紛紛來到河岸邊觀看。見周瑜和眾人從河里上來,還都背著個年輕漂亮的女子,十分驚奇。
周瑜對鄉(xiāng)親們細說了原委,大家這才明白過來,都夸周瑜好德行。
這件事后來在民間廣泛傳開,天長日久,越傳越廣。
以后陌生人問到這是什么地方,當?shù)厝司蜁嬖V他:這里是“周公瑾渡女”,后來傳成了“周公渡女”,再后來,人們就干脆叫“周公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