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數字化時代組織效率的本質
- 陳春花 朱麗
- 949字
- 2019-10-22 16:15:49
第一章 觀點與判斷
對于所有行業和企業而言,問題不再是“我們是否被他人顛覆”,而是“顛覆會何時到來,會以什么形式出現,對我們和我們所在的組織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顛覆實實在在地發生,我們也無法逃避其影響……
——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在其著作《第四次工業革命》(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中指出,“這次革命剛剛開始,正在徹底顛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互相關聯的方式。無論是規模、廣度還是復雜程度,第四次工業革命都與人類過去經歷的變革截然不同……各行各業都在發生重大轉變,主要表現為:新的商業模式出現,現有商業模式被顛覆,生產、消費、運輸與交付體系被重塑。無論從規模、速度還是廣度來看,本次技術革命帶來的變化都具有歷史性意義……范圍之廣、程度之深不遜于前三次工業革命。它將數字技術、物理技術、生物技術有機融合在一起,迸發出強大的力量,影響著我們的經濟和社會。”
回顧改革開放4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國已然成為舉世矚目的商業大國,對于全球經濟的影響日益凸顯。過去40多年我們探尋的是高速增長的模式,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沿著“中國企業價值進化”的路線,實現更加高效的價值創造,這也是我們組織理論研究一直遵循的主線。全球經濟進入大發展和大變革的調整期,世界經濟從要素和資源驅動逐步向創新驅動轉變,經濟發展正面臨重大調整期,變革窗口已經開啟。國家、企業和個人,都將面臨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期。在過去的一年中,中美關系沖突、互聯網技術的挑戰、數字化帶來的價值重構、全球市場的變局等一系列震動,構筑了一個復雜性與多變性共存的外部環境。
最近廣受熱議的是中美貿易爭端,以及未來可能的世界經濟格局。關于這個問題,日本的NHK紀錄片有個觀點引起我們注意。NHK紀錄片在討論未來技術競爭中,中美技術差異以及日本如何選邊時,指出未來可能不用“全球化”這個詞,會有兩極或多極并存,一極是美國及其盟國,另外一極是中國和企業家群。這個觀點雖然我們還不能夠完全認同,但是很值得我們去思考未來全球格局的改變。創新驅動發展,創新是未來企業甚至國家獲得優勢的核心來源。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然來臨,國家的命運取決于能否在改革的浪潮中取得領導地位。中美德三足鼎立的局勢下,中國憑借一系列開放創新,有望在此次經濟活動和技術創新浪潮中,成為新時代的“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