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營養如何影響人體活動?

沒有刺激也就沒有生命。生命過程是“刺激和防御”的對立統一。對嚴重刺激起反應就是應激,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反應則是防御。防御是為了保持機體的內環境相對穩定,以利于各種生命過程的進行和發展。適度的應激是促進防御能力的必要條件。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外環境的變化、環境因素的綜合作用,通常都是首先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并通過應激反應而引起機體生理及代謝變化的。所以應激適應與營養的關系在特殊營養工作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而機體對環境的反應能力,則取決于機體的生理及營養狀況。

應激適應與營養的關系

1.應激與大腦營養:由于神經系統負責體內外信息的接收、傳遞,并調節控制著機體所有器官、組織的生理功能和代謝,有思維、判斷、記憶、聯想機能并與性格、情緒、行為等活動有關,所以大腦的功能直接影響應激反應。現已證明腦功能是受膳食及血液中神經遞質前體供應情況影響的,膳食質量影響腦功能狀態,人們已經注意到腦神經元對血液營養成分的變化是很敏感的,營養成分缺乏時,人的精神狀態、記億力、思維、判斷、感覺、語言和行為表現等都會受到影響,垂體-腎上腺激素的生成和釋放也有改變,而降低機體應激適應能力。

2.應激與內分泌營養:有大量的資料說明神經內分泌系統對機體內、外環境及飲食營養的變化是很敏感的。不僅長時間的饑餓、營養不良對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有影響,即使是短時間的饑餓、營養不良或營養素間的配比不平衡,也會引起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變化,而影響應激。但人體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有機整體,在機體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不同營養素與內分泌的相互關系錯綜復雜,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深入研究。

3.應激與疾病:隨著環境醫學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環境應激與高血壓、心血管病及癌癥等疾病的發生有關。但在同樣不利的環境條件下,不同人的受害情況有很大的差別,這主要與機體的生理及營養狀況不同有關。機體發育不成熟、遺傳方面的欠缺、飲食營養不合理、某些疾病的存在和不良的個人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都使機體對化學性有害物質敏感性增加。

總之,飲食營養不僅是構成機體的物質基礎,生命活動能量的來源,在機體內環境相對穩定適應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神經遞質、激素的生成及其生物效應也取決于機體的營養狀況。在同樣不利的環境條件下。營養不良的人往往較營養狀況良好的人更容易受到有害因素的損傷。例如,多種有害化學物質影響酶的活性,導致代謝紊亂、組織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的損耗量增加,可以導致繼發性營養不良的發生。反過來,營養不良可使機體對多種有害化學物質的敏感性增加,解毒功能降低,因此,特殊環境、特種作業條件下,合理的飲食營養是綜合性防護措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應激時能量代謝與微量元素的關系

應激時機體處于緊急動員狀態、代謝率升高,耗氧量增加,從氧的運轉供應到線粒體內的氧化磷酸化、ATP的生成及動用,在能量代謝的一系列環節上都有微量元素參與并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如氧的運轉和CO2的排出,鐵和鋅是必不可少的,在需氧量增加或供氧不足時,機體的造血機能加強,紅細胞數目增加,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合成增加。缺鐵性貧血可使機體對低氧的耐力明顯降低。缺鋅可使紅細胞碳酸酐酶的活性下降,影響CO2的清除。

錳與機體應激反應的關系特別值得重視,這不僅因為丙酮酸羧化酶、精氨酸酶、谷酰胺合成酶等含錳或受錳激活的酶催化糖原異生及蛋白質代謝廢物(氨)的清除,對于保證應激情況下腦功能的正常和紅細胞的代謝是必需的,而且錳有促進肌醇摻入磷脂酰肌醇,在細胞膜起第二信使的作用,并可能通過對腦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的作用調節腺苷環化酶的活性及CAMP的生成,對機體的生理和代謝產生深刻的影響。此外,當ATP缺乏,線粒體Ca2+蓄積增多時,錳還有防止Ca2+對線粒體膜的破壞作用。

應激適應過程中微量元素與蛋白質合成的關系

應激情況下,一方面體蛋白的分解增加,另方面代謝產物的蓄積及激素類對腺昔酸環化酶的活化又促進DNA、RNA及蛋白質的合成,從而使機體的適應能力得到發展。有研究表明:錳、銅、鎂等微量元素在蛋白質合成的各個階段都是必需的,這些元素含量的異常,可以導致蛋白質合成代謝及遺傳信息傳遞的紊亂,所以平時要注意這些微量元素的攝取。

應激適應的營養補充

急性應激時,機體動用貯備來應付急需,消耗超過組成。為保證應激時的急需,必須有適當的營養貯備,保證應激適應最重要的營養成分是熱能和蛋白質,當然無機鹽微量元素等也是不可缺少的。

1.熱能:維持生活的最低熱能供給量是1.4基礎代謝率(BMR),包括每天有3小時的站立、走動的生活活動量。熱能不足,就會引起應激激素反應。

2.蛋白質和氨基酸:

蛋白質營養:身體的生長發育、衰老組織的更新、損傷后組織的修復都需要蛋白質。所以,良好的蛋白質營養可以應付急性應激時外加負荷的短時間大量消耗。以植物蛋白為主的我國膳食在經濟條件不斷改善的情況下已趨向西方型膳食,即高動物蛋白、脂肪,高熱能型膳食。

氨基酸營養:應激適應過程中,中樞神經系統起決定性調節作用。保持應激時正常的腦功能,除保證腦血流供氧、供能量外,保證神經遞質的合成、抗脂質過氧化、消除分解代謝產生的多量氨都需要有適量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已知的20余種神經遞質,除乙酰膽堿外,都來源于膳食中的蛋白質和氨基酸。應激和體力勞動時,進入腦內的色氨酸和中性氨基酸增多。應激時,煙酸耗量增大,應充分補足煙酸。大劑量的精氨酸能非常有效地減輕或消除應激時的胸腺受損。精氨酸還能提高耐超壓氧的能力。在蛋白質分解代謝加劇時,部分氨基酸可被再利用,也有一部分被氧化或經尿排出而丟失,必須補充來滿足應激適應的需要。

3.脂肪和脂肪酸:人體觀察表明,調整應激時脂質代謝紊亂的有效成分是亞麻酸,它降低血液膽固醇的作用比亞油酸強700倍;有人曾給在地面模擬倒立臥位傾斜4.50的航天員在參加試驗第72天起開始補充F-99制劑(亞油酸和亞麻酸各250毫克),一天3次,連續48天,使開始補充時已紊亂的血液膽固醇、磷脂代謝轉為正常,提高了應激耐力。人體觀察結果表明橄欖油使經受精神緊張應激的青年學員在食正常膳時下降的T細胞數、血清和唾液溶菌酶活性回升,補體增加40%,因橄欖油中含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較多。在精神情緒緊張條件下增加橄欖油、乳蛋白和多種維生素,可以增強應激耐力。因乳蛋白含磷脂和鈣多,對機體有利。

4.維生素: 應激增強機體代謝,涉及許多需維生素參與的酶反應,能量代謝,需要B族維生素參與,例如,在丙酮酸轉為乙酰輔酶A這一級,是涉及糖代謝供能和脂肪、蛋白質合成的轉折點,就有煙酸、硫胺素、泛酸、生物素參與酶的轉化過程。另外,應激時,激素的合成增強,維生素是眾多激素合成時的重要輔因子,如核黃素參與合成生長激素(GH)、甲狀腺素(T4)、促甲狀腺素(ACTH)、胰島素,煙酸參與合成GH、T4和胰島素,泛酸參與合成考的松。因此,為了保證持久性應激時這些水溶性維生素的消耗,最好按比例成套補充。如每天補充復合維生素制劑,可減輕疲勞,增強精神——運動的反應性,有更強的耐力。

5. 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鈣:鈣是應激適應中一種重要的微量元素。1989年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推薦11一24歲人群的鈣攝入值是1200毫克/天,鈣、磷比1:1。我國的標準是800毫克。應激時糖皮質激素(Gc)分泌增多抑制鈣的吸收,加速尿鈣排出,使血鈣濃度降低,應該注意補充。

鎂:鎂參與機體骨骼中鈣、鉀的代謝,并是細胞構成的重要離子,調節許多酶的活性。此外,鎂還對神經、肌肉的傳遞及活動有重要影響,鎂離子對維持心肌的正常結構和功能有重要作用。攝入鎂不足會影響應激反應。

6.微量營養成分與免疫力:應激時細胞介導免疫力被抑制,血清鐵、鋅濃度減低。鋅缺乏,胸腺素減少,限制T細胞的分化。缺硒和銅限制中性粒細胞的滅菌活性。

總之,應激適應的機理非常復雜,由于機體調節功能所涉及的神經遞質、激素、神經肽、二十碳烯酸衍生物、細胞因子以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質的數量愈益增加,它們或促進、或制約反應過程。目前,我們主要是做好心理適應的鍛煉,其次在平時應按照營養成分的推薦標準,組織好供膳,保證平時有良好的營養狀態,有富裕的組織貯存量,以應付突然出現的應激急需。

另外,對應激時的營養問題,必須強調保持平衡的營養,在突出某一營養成分時,須注意涉及的其它營養成分的失衡。國外有的學者強調綜合性補充,我們也應了解我國傳統膳食型的優點和不足之處,了解西方膳食存在的嚴重問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符合應激適應需要的科學膳食。2、營養學知識課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山县| 慈利县| 南江县| 缙云县| 清流县| 清苑县| 鄯善县| 谷城县| 阳谷县| 武宁县| 三亚市| 汾西县| 南郑县| 吉木萨尔县| 惠东县| 漯河市| 夹江县| 西安市| 阿拉善盟| SHOW| 凤山市| 瑞丽市| 开封县| 仙游县| 莫力| 紫金县| 丹江口市| 宣汉县| 遂川县| 张北县| 盐池县| 合川市| 寿宁县| 华亭县| 浮山县| 桂平市| 裕民县| 怀集县| 蒙自县| 铁力市| 上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