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管理之道:任正非的36個管理高頻詞
- 鄧斌
- 2308字
- 2019-09-20 10:17:28
自序 華為管理之道,只有12個字
1998年,IBM年營業收入900億美元,華為年營業收入不到90億元,由此,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先生堅定了向IBM學習管理的信念。當時,華為內部有各種各樣的反對聲音,認為IBM太大了,華為學不會。任正非嚴厲地說:“現在有多少人有新的想法能超越IBM的請舉手,不要怕嘛。當你也能產生900億美元的產值時,我們就應該向你學習,我們就不向IBM學習。而眼前你沒有這個能力,自己學習又不夠認真,在沒有充分理解時就表明一些東西,你那是在出風頭。”時間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時間用在哪里,哪里就會有成效。2019年7月22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華為排在第61位,IBM排在第114位,華為超越了它的老師IBM,青出于藍勝于藍。世界500強排行榜,主要評價指標是年產值,嚴格來說是“世界500大”排行榜,因此可以說:如今的華為,完全可以被稱為世界級的大企業!
2018年10月4日,全球最大的品牌咨詢公司Interbrand揭曉“2018年全球最佳品牌榜單”,華為作為中國企業中唯一的登榜品牌,排名第68位,品牌估值達76億美元。排名第68位是什么概念?男士們很熟悉的路虎排在第78位,法拉利排在第80位;女士們很熟悉的蒂芙尼排在第83位,迪奧排在第91位,博柏利排在第94位,普拉達排在第95位。這么橫向比較起來,是不是更有感覺?這個榜單意味著在全世界范圍內尤其是在歐美民眾的心目中,“華為”兩個字對他們的品質生活已經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如今的華為,可稱得上是世界級的強企業!
但我想說的是,華為之“牛”,不在于“大”和“強”!華為是全世界唯一一家把3種銷售模式在同一個品牌下跑通的企業。這3種模式分別是:To大B, To小B, To C。華為的競爭對手愛立信、諾基亞、思科等都沒敢這么發展,華為竟然把三者都跑通了,而且都很成功。最讓人叫絕的是,華為在做這3種商業模式時,用的是同一套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這在全世界更是獨一無二的案例。管理的核心命題是什么?就是激活人的能力。人性是相通的,對經營環境的變化始終保持高度敏感、洞悉人性的任正非先生,擲地有聲地說出“華為不需要歷史”,不被“基因論”和“宿命論”綁架,不被過去的成功局限,始終把客戶需求和對市場的洞悉作為未來前進的向導,因此華為的發展所向披靡。
我持續跟蹤研究華為管理模式長達15年(其中在華為任職11年),得益于業界眾多企業對華為管理模式的持續關注,我和書享界講師團隊經常受邀走進企業和知名大學管理學院的課堂講授“華為管理之道”課程。截至2019年6月,我本人講授這門課程已突破300場。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華為管理之道”,大道至簡,真的只有12個字:“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
以客戶為中心,解決價值獲取問題;以奮斗者為本,解決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問題。企業的一切經營管理圍繞“價值管理”展開,多么簡單明了的邏輯,簡單到我們稱之為“常識”!但是,常識的可貴之處恰恰就在于:我們常人都知道,但只有極少人能做到!任正非選擇相信這個常識,而且堅持按這個常識行事30余年,這就是他的過人之處。
要復盤一家世界級企業“贏”的道理,實在是太難了!我既沒有這個能力,也無意去寫一本華為傳記,而且如今市面上關于華為的書籍已經汗牛充棟。因此,在這本書中,我想換一個視角與大家分享華為管理之道。我從任正非創辦華為30年來的內外講話和共計1000多萬字的總裁辦電子郵件內容中,選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36個高頻詞匯作為全書的主線。這36個高頻詞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管理類和經營類。我根據華為管理的兩種用力方向把管理類詞匯繼續拆解為兩類:代表管理拉力的詞匯和代表管理推力的詞匯。我把經營類詞匯也繼續拆解為兩類:代表經營當下生意的詞匯和代表經營未來事業的詞匯。本書解析了這36個高頻詞的提出背景和使用場景,配以大量鮮活的案例和漫畫插圖,獨立可成篇,連篇可成體。企業家朋友可以更自由、更輕松地學習“華為管理之道”。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我們學習華為的管理,應該重點研修華為管理之“道”,要注意理解當時的場景。因為每一個企業所處的行業賽道、規模、階段、商業模式、內部體制都不同,所擁有的團隊、資金力量也不同,而且不同企業的領導者風格也有很大的差異,脫離場景去學習是沒有意義的。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這一點,我在這里給大家打一個比方:農夫覺得地主家有錢是因為他家牛養得好,就跑去問地主怎么養牛。地主被農夫的誠意打動,就告訴農夫,他引進的是什么牛種,怎么給牛吃草,給牛聽什么音樂以促進其消化等。農夫一聽很受益,如獲至寶,回到家中變賣家產,也按這個法子去搞,結果不久農夫就餓死了。為什么?因為農夫家的那塊地是薄田,產出的糧食都不夠耕牛吃。他忘了地主家有錢的前提條件是:人家的田地很多且土壤很肥沃,是肥田。只有在肥田耕種,才能收獲足夠的糧食養牛,才能有余糧拿到集市上去換錢。薄田養牛的邏輯與肥田養牛的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看領先企業的管理也是如此。我們看華為的管理,不要脫離華為的經營場景,管理和經營是無法切割的,而且管理是第二性,經營是第一性;管理模式再牛,也是為了服務于經營。因此,本書如果能在“道”的層面給大家帶來一些觸動、啟發和反思,結合自己企業的“家底”去做一些改進,我就很欣慰了。
華為是一家團隊學習能力超強的企業,不管每年給所在行業交上多么靚麗的成績單,它總是在不斷地吸收不同行業的優秀實踐經驗,持續改進自身的經營管理,這是華為在實現7000多億元年營業收入時,年復合增長率依然可以保持在20%左右的關鍵原因。作為這家領先企業的長期研究者,我從未敢放慢腳步,一直用“三天不學習,跟不上華為”來勉勵我的團隊。
領先的企業,必有領先之道!讓我們一起向時代的領先者學習!
鄧斌
書享界創始人、CEO
華為咨詢部原高級管理顧問,2005-2016年服務華為
2019年6月于廣州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