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創業與投資啟示錄
- 動脈網蛋殼研究院編著
- 1905字
- 2019-09-29 14:00:30
2.3 互聯網+醫療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陳鵬輝曾提到,醫療行業是剩下的幾個較難被互聯網改變的行業之一。正是因為難改變,所以還有很多不容易被挖掘的痛點或者不容易被變現的痛點。各個細分子行業都有創業的機會。
“互聯網+醫療”一定會為行業帶來積極的變化,并逐步解決傳統醫療行業當前存在的問題。醫療問題的主要癥結在于供需不平衡。供給側資源不足,資源使用不均衡,資源利用效率低下,需求卻在不斷增長。要緩解這個問題,有如下幾方面建議。
第一,要提高供給能力。增加醫療衛生人員數量,增加醫療投入。
從當前醫療現狀來看,短時間內增加醫療衛生人員數量不太現實。因為醫療有其特殊性,必須要達到一定標準才能從業。從目前來看,因為執業環境差、風險高、物質激勵不夠,合格的醫療人才還在迅速流失。對于中國醫療環境,無疑是雪上加霜。
近年來,涌現了不少創業公司,它們面向醫生群體提供服務和產品。甚至隨著資本的升溫,一度出現醫療App太多、醫生不夠用的情況。對這些醫療團隊來說,獲取了醫生之后,接下來做什么,是個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第二,要提升醫療資源效率。短期看,期待改善現有醫院體系流程和效率也需要極大的耐心。
目前已有一些醫療機構開始借助互聯網的力量進行服務流程的邊緣性改進。比如,現在可以通過微信或醫療App進行掛號,這在一定程度上做了邊緣改進,而就醫流程的整體體驗,依然看不到任何改進的可能性,效率也依然低下。
醫學是需要持續學習的領域,如果可以通過新的傳播媒介、新的技術手段讓醫生群體快速學習,第一時間獲取最新的醫學知識,學到新的治療手段,那么無疑會對行業有積極促進的作用。但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第三,是要滿足患者對醫療的需求。面對中國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對醫療健康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
現在的問題是,常見病和一些慢病的醫療需求,是否可以通過二級醫院分流,減輕三甲醫院的醫療壓力。那么是否有可能對患者群體日益增加的需求進行引導,從而緩解醫療壓力?
政府在積極推動分級診療政策,但只有培養患者群體對于醫療和健康具備基本的科學認知,消除不必要的誤解,這一問題才有可能得到緩解。而對患者群體的認知培育,需要長期投入,現在可以借助互聯網渠道,能更有效地進行信息傳播,降低了用戶教育的成本。
正是基于以上的需求和機會背景下,隨著資本的涌入,一大批“互聯網+醫療”企業誕生,它們分布在各個領域。
互聯網醫療公司分類
根據初創公司在醫療行業的服務方向不同,互聯網醫療公司可分為以下五個類別。
(1)醫患交易平臺(healthcare cost transparency)—為醫患雙方提供廣泛而實惠的市場交易平臺。讓價格透明化,促進醫保計劃的實施。
在此版塊,海外不只有醫藥電商,還有類似PokitDok的醫療服務價格透明化交易平臺。Pokitdok是一個醫療類交易平臺,為用戶提供各項健康服務的透明價格,查詢產品的廠家直銷價。該平臺還能收集對服務提供方的打分,根據得分高低,按個人臨床需求確定最理想的交易對象。該公司已獲得天使、A輪共計430萬美元的融資。
(2)面向醫療服務者的管理工具(office/patient management)—利用軟件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幫助醫生/醫院管理病人。包括電子病歷、費用協議、預約掛號、院外病人監測等。
國內在這個領域的公司比較多,針對醫生的醫療工具有杏樹林、掛號網等,而掛號類的一些醫療工具也逐步開設了在線問診,并向此領域延伸,如就醫160網;還有針對醫院服務的,旨在幫助醫院解決一些流程問題,如康程醫管、安華億能等。
(3)醫療大數據分析(big data healthcare analytics)—根據大數據為醫療行業提供精準的行業預測和分析服務。
國外眾人所知的是23andMe,該公司針對遺傳疾病、患病風險等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目前能提供200多項檢測結果。國內類似的企業有華大基因、iDNA網。iDNA網于2008年在美國硅谷成立,而后回國發展,致力于提供個人DNA信息服務、個性化安全用藥指導和DNA互聯網信息服務。華大基因打造的互聯網云平臺Genebook基因譜,為用戶提供全方位基因健康科普資訊、實時全景健康管理應用及個性化健康解決方案。國內企業基本只在基因診療領域有一些涉足,而其他方面的醫療數據整合挖掘能力較弱。
(4)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應用傳感器和數據分析追蹤個人健康,向用戶傳達包括卡路里熱量、計步、睡眠追蹤等數字化信息。
國外有Jowbone、Fitbit等,國內在此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的有咕咚、Bong、FitRoot、TONY跑步表,通過硬件內置傳感器記錄用戶完整的一天,然后結合App推送信息。還有一類是專注單病管理的(糖尿病、肝病、腫瘤),像微糖、抗癌衛士等,這個領域在近五年的融資中也成為較火熱的領域。
(5)在線問診(real-time healthcare)—提供平臺和技術,方便獲得授權的衛生從業者為患者服務。
移動醫患交流平臺“春雨醫生”是這方面的佼佼者。在2017年,春雨醫生問診用戶覆蓋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平臺活躍醫生數達到1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