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學界記往
  • 戴逸
  • 4077字
  • 2019-10-25 16:47:18

從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的光明大道原載《皓首學術隨筆·戴逸卷》,北京,中華書局,2006。——在紀念吳晗同志誕辰七十五周年、逝世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紀念會,隆重紀念已故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市原副市長吳晗同志誕辰七十五周年,逝世十五周年。我受北京市歷史學會的委托,在這里講幾句話。

吳晗同志(1909—1969)是浙江省義烏縣苦竹塘村人。他是勤奮、正直、淵博的歷史學家,愛國的民主主義戰士,優秀的共產黨員,社會主義學術文化的勤勞建設者。正像彭真委員長在為《吳晗史學論著選集》題詞中所指出:“吳晗同志從一個勤奮治學,追求真理,不斷進步的歷史學家和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的道路是本世紀我國知識分子前進的光明大道。”

吳晗同志自幼家境貧寒,在困難的條件下,一方面工作,一方面學習,時讀時輟。他奮發有為,刻苦努力,二十五歲畢業于清華大學歷史系以前,已經發表了《西漢的經濟狀況》《胡應麟年譜》《胡惟庸黨案考》《〈清明上河圖〉與〈金瓶梅〉的故事及其衍變》等四十多篇文章。一個青年學生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是很難得的。因此,他在同學中贏得了“太史公”的美譽,在學術界也初露頭角。

大學畢業以后,吳晗留在清華教書,在我國大學課堂上開設了系統的明史課程。他熱愛祖國的歷史,熱愛自己的專業,踏實鉆研,辛勤地耕耘著歷史學的園地,有了豐富的收獲。在1949年以前的十四年內,寫了幾本著作以及二百幾十篇文章和政論,很多收進了《史事與人物》、《歷史的鏡子》和《投槍集》內。他還用很多時間,抄錄和纂輯朝鮮實錄中關于明清史的資料,每天到圖書館去,早出晚歸,風雨無阻,抄錄的資料達三百萬字之多,當年的手稿幸而保存至今。從中可以看到這位可敬的學者鍥而不舍的可貴的治學精神。他的代表作《朱元璋傳》的初稿也在這時問世,這部著作內容翔實、豐富,論斷精辟,功力深厚,吳晗同志對此傾注了大量心血。新中國成立以后,還在不斷修改,達到了很高的科學水平,得到毛澤東主席和學術界的好評。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像吳晗這樣正直、愛國的學者不可能長期埋頭讀書而無動于衷,現實必然要迫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出書齋,投身到火熱的斗爭中去。這是舊中國千千萬萬愛國知識分子的共同經歷。當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時,吳晗還在大學中讀書,愛國主義的火焰在這位青年的心中燃燒著。他在《感事》詩中寫道:“陰風起地走黃砂,戰士何曾有室家。叱咤世驚獅夢醒,蕩除人作國魂夸。煩冤故鬼增新鬼,軒輊南衙又北衙。翹首海東烽火赤,小朝廷遠哭聲遮。”這首詩表現了他的救國熱情和對國民黨不抵抗政策的不滿。

全面抗戰爆發后,吳晗同志來到昆明,目睹國民黨的消極抗日、黑暗腐敗,更增加了他的憎惡。而對共產黨的堅決抗日、政治清明,表示由衷敬佩。他日益靠攏黨組織,接受黨的領導,提高了民族意識和階級覺悟。抗戰后期和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統治區的民主運動風起云涌,吳晗同志積極參加斗爭,逐漸鍛煉成為爭取民主、反對獨裁的無畏的戰士。他用犀利的筆鋒,寫了《論皇權》《論貪污》《明代錦衣衛和東西廠》等大量文章,矛頭直指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他經常在學生集會上發表演講,評論政局,措辭尖銳,旗幟鮮明。他和西南聯大的另一名教授聞一多,都因向反動勢力勇猛做斗爭而得到外號,聞一多被稱為“獅子”,吳晗被稱為“老虎”。斗爭是激烈而殘酷的,國民黨企圖用屠殺手段來遏阻愛國民主的浪潮。昆明發生了“一二·一”慘案,不久,李公樸、聞一多相繼被暗殺。吳晗同志看著戰友們一個個倒下去,心情十分沉痛。雖然自己的處境也非常危險,但他堅持真理,置個人生死于度外,在悲憤中寫了《哭公樸》《哭一多》等文章。他呼喊著:“公樸,你不會死”,“死去的是一個萬人所痛心疾首的政權”。他的聲音在千萬進步青年的心中引起廣泛的共鳴。

吳晗同志回北平以后,更加積極地參加革命活動。他在清華園的家,是聯系進步教師和革命青年的場所,也是特務們監視、盯梢的目標。不管壓力多么大,風浪多險惡,吳晗同志一直戰斗著。他繼續寫了《是誰絞死了民主?》《論兒皇帝》《明初的恐怖政治》等文章,熔歷史和現實于一爐,鑄成一支支鋒利的投槍投向反動派。他還幫助大批進步青年和黨的地下工作干部離開北平,投奔解放區,以免遭受迫害。可是他自己,據說已被國民黨特務列為黑名單上的頭號人物,卻仍堅持在崗位上,直到北平和平解放前不久,在黨中央的關懷和指示下,方才離開虎口,繞道前往解放區。他猶如一位經歷了激烈戰斗的將軍,掩護和送走了他的戰友和士兵,而自己卻挺立在槍林彈雨之中,最后才撤離戰場。

吳晗同志到解放區后,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政治思想和世界觀上發生了重大的轉變。他給毛澤東主席寫了一封長信,提出參加中國共產黨的要求。毛主席回信中說:“我們同意你的要求,唯實行時機,尚值得研究。詳情恩來同志面告。”幾天之后,周恩來同志找吳晗暢談了幾個小時,肯定他的進步,鼓勵他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吳晗同志以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繼續鍛煉,不斷前進。1957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多年的夙愿。

新中國成立以后,吳晗同志擔任北京市副市長兼文教委員會主任,主管首都的文化教育和民政工作。他認識到自己的重大責任,社會主義建設不僅要有經濟的迅速增長,而且要有科學、文化、教育的高度發展,特別是北京市,作為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首都,作為馳名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抓好這方面的工作,既很艱巨,又有重大意義。他遵循黨的方針,努力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發展文教事業,增添文教設施,發展群眾性的文教活動。他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推動和具體領導,建立了北京師范學院、北京市教師進修學院、北京少年宮、少年科技館、各區的少年之家、首都圖書館、北京天文館、北京市歷史學會、中國書店、龍潭湖教學植物園以及北京電視大學、廣播函授學校、工讀學校等。這些單位現在正為“四化”建設做出優異的成績,它們的創建過程,無不凝聚著吳晗同志的心血。

吳晗同志作為一名歷史學家,十分重視歷史文物的保護和整修,他參與了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籌建,在他的倡議和指導下,建立了首都博物館,保護了古代冰川遺跡,還對長城、雍和宮、戒臺寺進行了修繕。他又親自主持明朝定陵的發掘工程,在發掘和布置地下宮殿的陳列期間,他不顧嚴寒酷暑,多次親臨現場,參與各種問題的設計和討論,做具體指導,工作十分認真。當我們看到這些名勝古跡巍然屹立的雄偉新姿,怎能不懷念吳晗同志保護文物的辛勤勞績!

吳晗同志擔負著極為繁忙的行政工作、社會工作,兼職很多,占用了很多時間,但他并未因此放棄學術研究。他仍然保持著勤奮鉆研、刻苦攻讀的書生本色。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十七年,他努力運用馬列主義觀點,從事著述,參加學術討論,共撰寫了六百余篇文章,并修改整理以前的舊作,先后出版了《燈下集》、《春天集》、《投槍集》、《學習集》、《海瑞的故事》和《朱元璋》的新版。凡是熟悉他的人,對他那種淵博的知識、旺盛的精力、快速的效率無不表示欽佩和贊嘆。他怎樣在繁忙的工作中寫出這樣多的作品,《燈下集》的命名透露了部分的奧秘。這些作品都是在百忙中“擠”出來的。當夜深人靜,人們酣然入夢的時候,吳晗同志卻不顧疲勞,在燈下爭分奪秒地攻讀、鉆研、寫作,為祖國歷史科學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學術的繁榮而忘我地工作。

吳晗同志不但自己刻苦研究,以身作則,并且積極推動和領導我國的一些重大科研項目。標點《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以及繪制中國歷史地圖是規模宏大、意義深遠的學術工作,吳晗同志是這些項目的發起人和主持人之一。他親自組織眾多的學術單位和專家們進行協作,開展工作,參加討論。這些集體的學術項目所取得的重大成績,是和他的努力分不開的。他在歷史學方面的另一重要貢獻是積極提倡和領導普及歷史知識的工作。他說:“單有提高,沒有普及,只是少數人提高了,大多數人還是一窮二白,這是不符合我們黨和國家的要求的。”他希望“使人人懂得點自己和別的國家的歷史,掌握社會發展的規律,認識自己的前途,并通過歷史的學習,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信心百倍地投身到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洪流中去”。他把歷史知識作為進行愛國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教育的武器,主編了“中國歷史小叢書”和“外國歷史小叢書”,直至十年動亂以前,“中國歷史小叢書”出版了一百五十多種,“外國歷史小叢書”出版了五十多種,其選題之廣泛、影響之大是從來沒有的。叢書許多種的定稿發排,吳晗同志常常親自審閱、提出意見,還幫助青年作者修改稿件。他另外又主編了《中國歷史常識》八冊,給青年提供比較生動、通俗的歷史知識讀物。1959年初,吳晗同志根據中央負責同志建議響應毛主席發出的要學習海瑞剛直不阿精神的號召,寫了《海瑞罵皇帝》、《論海瑞》和歷史劇《海瑞罷官》。這些文章和作品的內容基本上是正確的,博得廣大群眾的贊揚。

吳晗同志的一生,在國民黨白色恐怖下堅持戰斗,又為祖國社會主義的文教建設做了大量工作。他對人熱情誠懇,對工作認真負責,對黨忠心耿耿。他貢獻于革命、貢獻于人民是這樣多。萬惡的“四人幫”把他視作眼中釘,這位杰出的學者、優秀的共產黨員竟成了“文化大革命”的突破口,被橫加許多莫須有的罪名,羅織株連,以至演變成一場危害全黨、危害國家的大災難,而吳晗同志本人也被投入牢獄,非刑毒打,吐血而死。吳晗同志的去世,是我國學術界的巨大損失,是革命人民的巨大損失。

現在,天空中的黑云早已驅散,“四人幫”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吳晗同志的冤案已經平反,這類悲劇也永遠不允許在中國重演。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車輪正在滾滾向前,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還要大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知識分子將更受尊重,更能發揮積極的作用。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更加懷念和惋惜吳晗同志過早離開了我們,時代多么需要像他這樣勤奮、正直、有理想、有作為的學者和領導人。吳晗同志就像許多老一輩的革命知識分子魯迅、郭沫若、吳玉章、鄒韜奮、聞一多、范文瀾、翦伯贊、茅盾、孫冶方一樣,他們身上閃耀著的愛國主義、共產主義的光輝,將引導和鼓舞后代知識分子為復興民族、振興中國而奮斗前進。


注釋

[*]原載《皓首學術隨筆·戴逸卷》,北京,中華書局,2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开区| 泸州市| 宁海县| 白沙| 宾川县| 科尔| 石首市| 无为县| 南华县| 浏阳市| 同江市| 宾川县| 翁牛特旗| 灵璧县| 新巴尔虎右旗| 怀化市| 平乡县| 洛隆县| 浦江县| 贵定县| 福建省| 南投县| 平阳县| 襄汾县| 高雄市| 蓬莱市| 丰顺县| 麦盖提县| 冷水江市| 忻城县| 达孜县| 清水河县| 安阳市| 保山市| 大连市| 荔波县| 磐石市| 福鼎市| 云和县| 思茅市| 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