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道路的發展性貢獻
中國道路使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從總體上達到了小康,這既有利于拓寬世界在中國的市場,為世界發展創造機會,也有利于世界共享中國發展成果,這是發展性貢獻。
這種發展性貢獻與中國道路直接相關。
中國道路表明,中國共產黨可以發展中國。中國共產黨具有獨特優勢:一是在決策正確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動員、組織國家一切資源和力量辦成大事。二是注重基于中國基本國情、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來解決中國問題,處理各種復雜的矛盾關系。三是注重學習,善于總結經驗教訓、自我糾錯、自我更新和開拓創新。它積極學習世界各個國家一切文明的有益成果,如“市場經濟”“國家治理”“社會組織”等。這既可激發經濟發展活力,也可促進社會和諧,還可使中國共產黨不斷克服自身的局限,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四是它既一脈相承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政治立場,同時又與時俱進地適應新時代、新環境進行開拓創新。五是它努力反映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和趨勢,不斷確定具有動員和凝聚作用的戰略目標,具有戰略定力。顯然,這些獨特優勢不僅能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能極大推進中國發展。某些人較多看到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所謂“弊端”,卻忽視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獨特優勢,這需要澄清。
中國道路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以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獨特優勢:它注重從客觀實際出發,立足中國基本國情,具有實踐基礎,不浮漂;它注重“一元主導”,堅持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原則,具有正確導向,不改旗;它注重“二基結合”,強調改革發展歷史進程中基本的矛盾雙方的結合、協調,具有可持續性,不搖擺;它注重“自主創新”,實施創新驅動,具有動力作用,不懈怠;它注重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能有效解決改革發展進程中的問題,蘊含著治國理政的政治智慧,不僵化;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注重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把發展看作硬道理,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推進中國發展的根本路徑,集中解決社會主要矛盾,使中國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使中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不折騰;它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戰略目標,把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總體方略,不迷失。顯然,這些獨特優勢能極大促進中國發展。
中國道路表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并追趕西方發展水平的根本動力和重要法寶。發展中國家所要實現的現代化目標很宏偉遠大。然而,實現這種目標卻遇到了種種體制機制弊端和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之阻礙。只有不斷改革這些體制機制和破除這些思想觀念,國家才能順利走上現代化發展之路。因此,自1978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人積極推進改革,推動了中國發展,終于在2010年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道路表明,正確把握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對解決發展問題尤為重要。在生產力相對落后的時候,發展就是硬道理,需要利用市場經濟和市場機制的力量,其中動力機制尤為重要。要發展就必須進行改革,即破除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良好的治理機制,這時,轉變政府職能并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力量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尤其是相對發展起來以后,社會進入矛盾多發期,穩定問題會凸顯出來。這時,通過建立平衡機制并發揮其作用,同時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就顯得相對突出。所以,在實現現代化進程中,需要正確把握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充分發揮好動力機制、平衡機制和治理機制的作用,并使三種機制達到協調、優化,從而獲得快速發展。實際上,中國提出的計劃與市場相結合、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相結合、“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相結合的理論及其后來的實踐,是對當今世界包括廣大發展中國家尋求經濟發展道路的重要貢獻。
中國道路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中國發展本身就是對世界的一種發展性貢獻。中國的發展,既為整個世界貢獻了諸多低成本的日常生活消費品和高技術含量的中國制造產品,如在世界許多國家,我們都可以看到由中國生產的日常生活消費品,中國的高鐵走出去也是為世界所做的貢獻;又拓寬了世界在中國的市場發展空間;也為發達國家的資本獲取利潤提供了機會;還能使一些國家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中國實施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可以使沿帶沿路、沿途沿線的國家從中受益。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貿易國,如果繼續保持這個勢頭,中國將為世界提供巨大市場。因而,把中國發展的事情做好,就是對世界發展的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