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唐美術空間表現研究:以敦煌壁畫為中心
- 張建宇
- 722字
- 2019-10-25 20:01:41
第二節 早期藝術的視覺結構
本節主要考察中國史前及三代藝術的“視覺結構”特征。具體分為三個步驟(子問題)進行考察:首先分析單個形象母題的形式特征,其次考察多個物象是以何種方式組織起來的,最后分析早期平面性圖像如何表現空間場景。
這種研究思路,以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邁耶·夏皮羅(Meyer Schapiro,1904—1996)的風格理論為基礎。夏皮羅在《風格》(1953)一文中提出,風格研究涉及三個層面:第一層是“形式要素和母題”(form elements and motifs);第二層是“形式之間的關聯”(form relationships),即本書所謂的“視覺結構”;第三層是“表現上的品質”(expressive qualities)。
本節所考察的三個子問題,首個子問題對應夏皮羅風格理論中“形式要素和母題”這個層面,后兩個子問題對應夏皮羅風格理論中的“形式之間的關聯”層面。由于第三個子問題“空間表現”是本書研究焦點所在,故別立一段。
注釋
[1]Meyer Schapiro.Style//Donald Preziosi,ed.The Art of Art History:A Critical Antholog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145.該文中譯本:夏皮羅.藝術的理論與哲學:風格、藝術家與社會.沈語冰,王玉冬,譯.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6:53.案:方聞最早將夏皮羅的風格理論引入到中國藝術史研究中,他強調第二個層次——“形式之間的關聯”——在斷代和鑒定中具有主導作用,進而將其定義為“視覺結構”(即“視像結構”),并與沃爾夫林的“視覺看法”(mode of seeing)理論相聯系,從而將藝術史內部的風格研究與外部的文化史或思想史研究結合起來。關于其學術思路,可參閱:Wen C.Fong.Why Chinese Painting is History?.The Art Bulletin,2003,85(2):258-280;方聞.清華大學中國考古與藝術史研究所學術定位及學科發展問題:答黃厚明、申云艷、邱忠鳴、彭慧萍同學問.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5-19;方聞,謝伯柯.問題與方法:中國藝術史研究答問(上).何金俐,譯.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8(3):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