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方法與問題

一、“分界”和“關聯”

通過學術史回顧可知,當代的敦煌藝術研究已呈現出超國界、跨學科、方法多元的良好局面,不同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不同方法的結合與互補,已成為學者的自覺意識。這一良好勢頭,正如李玉珉在《敦煌石窟研究的傳承與省思》(2006)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樣:

敦煌石窟藝術內容豐富,研究時必須結合考古學、圖像學、風格分析、文獻史料等多種不同學科的知識,始能深入。然而每個研究者的專精有別,因此團隊合作,無私地分享研究心得,是提高敦煌石窟研究水平的不二法門。[1]

李玉珉的論述涉及一個重要問題,即不同學科和研究方法之間的“分界”與“關聯”。神戶大學教授百橋明穗在《敦煌學百年間美術史研究的軌跡》一文中有一段話格外發人深省:

歸根結底敦煌學的研究還應該腳踏實地地立足在敦煌學百年研究成果之上的實證性研究,特別是充分繼承日本佛教圖像研究的悠久傳統及其研究成果才是敦煌學研究的根本。[2]

這段話本是對日本年輕學者的鼓勵,它帶給筆者的啟示是,在面對敦煌藝術這一需要跨學科、多方法的研究領域時,應該注意保持并發揚自己獨特的視角和研究特色,只有這樣方能在當代學術界占有一席之地。

近年來,人文學科之間的界限已漸趨模糊,至少藝術史學體現得非常突出,“學科中心”模式的學術形態逐漸被“問題中心”模式所取代,有些學者將其解釋為“學科形態”向“后學科形態”的轉變,總之跨學科的現象漸趨普遍。

跨學科研究,益處在于結合多種研究方法的優勢,彼此激活、左右牽制、互為助益。然而不同方法的有機結合,必須以保持各種研究視角和方法論的獨特價值為前提,如傳統學術的“文獻學”“考據學”,考古學的“類型學”“層位學”,藝術史的“圖像學”“風格學”,或者人類學的“禮儀研究”等。打一比方,跨學科研究如同多聲部合唱,單一學科或方法的研究好像單聲部獨唱,合唱的成功,必要以每一聲部的音準為前提。

換言之,當代人文學者必須處理好不同學科和方法之間“分界”與“關聯”兩個方面,不可片面強調一方面,顧此失彼。對于學術界整體,應該倡導不同學科和研究方法的合作與圓融;而對于個體學者,或者某專題研究,則應發揚自身獨特的學術優長,以各具特色的研究視角和方法體系,為建構起一個廣博的學術大語境做出獨特的貢獻。


注釋

[1]李玉珉.敦煌石窟研究的傳承與省思.敦煌研究,2006(6):6.

[2]百橋明穗.敦煌學百年間美術史研究的軌跡//2004年石窟研究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52-6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尔夫| 怀来县| 通城县| 腾冲县| 凉城县| 老河口市| 新民市| 上高县| 蒙自县| 台中县| 林口县| 海伦市| 常山县| 宾阳县| 峨边| 博乐市| 临洮县| 武功县| 万山特区| 子洲县| 石屏县| 政和县| 丽水市| 湟源县| 项城市| 乐平市| 越西县| 信阳市| 昌邑市| 新竹县| 益阳市| 镶黄旗| 宣汉县| 抚远县| 麻江县| 辽阳市| 伊宁市| 光山县| 丘北县| 怀仁县|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