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意義

從整體性角度出發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把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作為一個整體,對于我們深刻認識黨在不同時期的理論創新的一脈相承性,對于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尤其是毛澤東社會主義建設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間的關系,對于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開放前后兩個30年的關系,對于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各個理論成果之間的關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加強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有助于我們深刻把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及理論主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歷史與邏輯的統一、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體系結構和總體特征、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與價值觀的有機統一、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傳統文化底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方法論等等,進而從整體上把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第一,有助于我們深刻把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及理論主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的,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等重大理論成果。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而產生的理論成果,它源于馬克思主義,又體現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思想文化和時代特征的內在要求,凝聚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雖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理論內容,但是,其理論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二,有助于我們深刻把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從歷史的縱向發展來看,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道路的實踐中,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體現了歷史和時代的統一。從橫向的理論邏輯來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在一定時空范圍內的具體運用和體現,解決了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等方面的基本問題,對這些基本問題的認識貫穿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中。從整體上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在內容上是完整的、系統的,在邏輯上是嚴密的、統一的,無論是在理論主題、思想基礎上,還是在基本觀點、理論內容上都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和繼承性,體現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一脈相承性和與時俱進。

第三,有助于我們深刻把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體系結構和總體特征。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涵蓋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是一個內容豐富、邏輯嚴謹的理論體系。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體系結構可以分為這樣幾個部分:一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內涵、歷史進程、主要內容、歷史地位。二是新民主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改造理論。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其基本問題包括:社會主義本質和根本任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祖國完全統一的構想和國際戰略、外交政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依靠力量和領導力量;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有其共同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科學性,它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系統性,它是關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完整的理論體系;實踐性,它是關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的經驗概括和理論總結;民族性,它體現了中國作風、中國氣派;時代性,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開放性,它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不斷吸收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

第四,有助于我們深刻把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與價值觀的有機統一。雖然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但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有其共同的價值原則和價值取向。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堅持以符合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為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根本價值原則;堅持以符合并反映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規律,有利于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符合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和潮流,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有利于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這一目標的最終實現為基本價值原則。

第五,有助于我們深刻把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傳統文化底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又是中國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中國文化精神和馬克思主義的某種契合與融通為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創造了文化條件,并為形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提供了文化土壤。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實踐觀點、辯證思維模式、無神論思想等,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的哲學基礎;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本主義傳統、道德實踐理性和現實主義精神、人生哲學與社會理想的追求等,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在價值觀念、知識系統和社會心理上奠定了文化基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粹也以其獨特的實踐智慧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提供了啟迪。

第六,有助于我們深刻把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方法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有著共同的哲學基礎、思想方法和基本原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主要體現為實事求是的根本觀點、矛盾學說、以群眾觀點為基礎的群眾路線。實事求是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形成了符合中國國情、行之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基本原則,主要表現為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唯物辯證的工作方法。

(2)加強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有助于我們厘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毛澤東思想之間的關系,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各個理論成果之間的關系。

黨的十七大把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因此也提出了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毛澤東思想之間的關系問題。學術界對此存在兩種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毛澤東思想應該包含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中,另一種觀點則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這兩種觀點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只有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才能準確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一方面,作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有著共同的理論基礎、價值取向和理論精髓,它們具有內在的聯系。另一方面,它們所處的時代條件、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以及它們的主體內容存在很多不同,這決定了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個整體不應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們是一種緊密聯系而又相互區別的兩個不同的理論體系。其中,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既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繼承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是聯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機鏈條。

加強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正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毛澤東思想之間的關系,也有助于我們正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各個理論成果之間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整體性研究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一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治理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如何治理國家”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在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領域形成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構成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一個整體,其各個理論成果之間的關系究竟是怎樣的?為什么要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作為一個整體?對于上述問題,需要通過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整體性研究來加以解決。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整體性研究本身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一部分,所以,加強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有助于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各個理論成果之間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只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各個理論成果放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語境下,才能全面深入地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整體性。

(3)加強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對于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開放前后兩個30年的關系、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和決心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認識和看待改革開放前后兩個30年的關系,是學術研究的熱點。對此,國內外學界存在不同看法。其中一些片面的觀點和傾向,混淆了人們的視線,模糊了人們的認識。“一種觀點或傾向,是在肯定改革開放以來30年歷史性進步的時候,有意無意地貶低甚至否定改革開放前30年的成就和經驗;另一種觀點或傾向,是在肯定新中國成立60年成就的時候,有意無意地淡化改革開放具有革命性的意義,甚至認為改革開放前30年比后30年好。”[1]這兩種觀點和傾向之所以是片面的,根本上是因為割裂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在聯系,既沒有看到毛澤東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貢獻,也沒有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實際上,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正確地處理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間的關系,也就正確處理了改革開放前后兩個30年的關系。因為如果認識到毛澤東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奠定了基礎,就不會以后30年否定前30年;而如果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就不會以前30年否定后30年。正如一些學者所指出的那樣:第一個30年的毛澤東思想,為第二個30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奠定了基礎;第二個30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第一個30年的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和發展。[2]正確地看待兩個30年的關系,對于我們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性質,堅定不移地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加強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有助于回答當今社會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和熱點問題。

近些年來,在學術界和思想界,存在一些頗為流行的觀點和論調,諸如“告別革命論”“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等,企圖混淆、模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之間的關系,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告別革命論”的最大危害不在于主張中國如果搭英美資本主義的快車,早就實現了現代化,而在于認為今天中國的現代化成果,絲毫不能歸功于中國革命的勝利,實質上是要否定中國革命和現代化建設之間的關系。從整體性角度出發來看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這些觀點是根本站不住腳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整體,它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經驗的系統總結。這其中,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經驗不是相互獨立、自成體系的,而是緊密聯系的。沒有當初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就根本不會出現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就認識不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本質,也就不能正確看待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歷史,也才會出現這些錯誤的論調。

十多年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舉世矚目。2004年5月,喬舒亞·庫珀·雷默在倫敦外交政策中心發表了題為《北京共識》的文章,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此后,中國模式逐漸成為國內外學術界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但關于中國模式的內涵、中國模式的特征、中國模式的意義等,在學術界還存在許多不同的思想觀點,并沒有形成比較一致的看法和觀點。實際上,盡管所謂的“中國模式”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模式,但如果僅從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實踐出發,是難以對中國模式的內涵及特征等做出科學合理闡釋的。要深刻剖析中國模式,還必須把它放在中國共產黨90多年來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只有通過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研究,才能認清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背景,把握其本質內涵和基本特征。


注釋

[1]李君如.怎樣看待新中國兩個30年.新湘評論,2009(10).

[2]葉志堅.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兩個30年”.(2009-11-17).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7/173162/173164/10397084.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丘县| 吉木乃县| 富民县| 南江县| 临江市| 贡觉县| 焦作市| 班玛县| 根河市| 江安县| 天祝| 枣庄市| 汉阴县| 岳普湖县| 嘉义市| 台中市| 乌苏市| 若尔盖县| 台南市| 隆子县| 略阳县| 文安县| 招远市| 湖州市| 玉屏| 化州市| 弋阳县| 当涂县| 葫芦岛市| 孟津县| 连云港市| 大同县| 宁德市| 阿尔山市| 张家口市| 惠水县| 乌拉特中旗| 岱山县| 门头沟区| 清涧县|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