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精要
- 陳嘉禾
- 1176字
- 2019-10-18 16:12:30
相信市場的無序與非理性
盡管市場的有序、理性是金融理論界和實際設計者們一直希望達到的目標,但是在商言商,對價值投資者來說,市場的無序和非理性,才是超額收益率的最佳來源之一。只有有了市場的無序,價值投資者才能以低價買、高價賣,才能獲得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回報率。但是,市場的無序會是永恒的嗎?當A股市場逐漸平靜下來,喧囂的投資氛圍似乎消散的時候,我們還能夠期望市場會變得無序與非理性嗎?答案是肯定的,不論我們討論的無序是過度泡沫化的無序,還是過度衰退的非理性,我們都會在將來繼續遇到。這種無序的永恒性,來自于投資者認知的缺陷。
一方面,信息在社會中的傳播是非公平的,同時分析信息所需的學習和教育也是非公平的,這就導致投資者不論從得到信息的渠道,還是分析信息的能力,都存在不平等。舉例來說,內地的個人投資者在資訊產品上來源匱乏,一般并不擁有機構投資者使用的萬得終端、彭博終端等,這顯然是一種不平等。再如,美國的精英學校一般從小學開始就開設投資課程,我國廣州最近也開始在小學開設投資教育課,而大部分中國的城市目前仍沒有對中小學生進行投資教育的計劃,這就導致同一批學生分析投資信息的能力會存在差別。
另一方面,投資者認知的缺陷來自人類與生俱來的認知和行為缺陷,這種由短視、功利性、情緒化、主觀偏差、自大、自我保護等各種心理因素構成的復雜缺陷,存在于人類行動的各個方面。當貪污的官員為了蠅頭小利毀掉自己前途的時候,他們是非理性的。當行人為了省下幾十秒鐘而冒險闖紅燈的時候,他們是非理性的。當家長為了響應應試教育而督促孩子們挑燈夜戰,并不惜因此壓縮運動時間的時候,他們是非理性的。當企業主為了謀取利潤不惜污染環境時,他們也是非理性的。我們必須意識到,社會是同一批人組成的,當這些官員、行人、家長、企業主,以至千千萬萬各行各業的人們,在社會行為中表現出數不清的無序和非理性時,我們又怎么能夠指望他們在做出自己投資決策的那一刻,突然能夠變得理性呢?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 《莊子·大宗師》)在從過去幾百年中發展過來的、當前已經比較成熟的資本市場的歷史中,我們常常會觀察到這一點,即社會的成熟與進步,與投資市場的理性與有序是同步的。1960年代的香港社會秩序和今天判若云泥,而1960年代香港股票市場的投機氛圍與今天的理性也相去甚遠。所以,投資社會的理性與有序,一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當我們看到社會教育完善、信息流暢,人們大都安居樂業、不蒙不騙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投資市場,也會變得有序得多。在那時候,能夠給價值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的市場機會,也就會少得多。不過,雖然社會的進步會消除價值投資者可以找到的超額收益機會,但這卻是一件值得期待而非懼怕的事情。因為更成熟的社會在消除投資機會的同時,也會補償給價值投資者更好的生活環境。畢竟,錢不是萬能的,生活才是投資最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