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與列寧關系的探討

西方馬克思主義發軔于20世紀20年代,正值列寧主義的理論發展和俄國革命建設的實踐如火如荼之時,針對后者表現出的教條主義傾向,它主張重新發現馬克思主義,突出其與列寧主義的對立。所以,也可以說,西方馬克思主義就是西方學者為質疑列寧主義而構建的一套哲學理論體系。

與多數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尖銳批判列寧的思想不同,施密特在《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書中對列寧的哲學思想有諸多褒揚之處,肯定了列寧對馬克思思想的堅持與發展。具體體現在:第一,列寧強調馬克思把“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視作“自然史的過程”。施密特指出,列寧在其對于理解歷史唯物主義具有極重要意義的著作《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中特別強調了馬克思研究方法的“自然史”性質及其與達爾文進化論的關系[1]:與達爾文第一次把生物學置于科學的基礎之上一樣,馬克思也第一次把社會學置于科學的基礎之上,確定了這種形態的發展是自然歷史過程。第二,列寧對物質含義的界定符合馬克思的觀點。在施密特看來,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中所闡述的“物質是在一切意識之外并不依賴于意識而存在的客觀實在,這個認識論定義,完全和青年馬克思已在《神圣家族》中從社會勞動的觀點給物質所作的規定相一致”[2]。第三,列寧發現了馬克思的辯證法具有認識論性質。施密特指出,“列寧早在盧卡奇之前,就已提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哲學內容問題,強調了黑格爾的和馬克思的辯證法具有認識論的性質,這一點歷來的研究文獻都沒有充分注意到”[3],他援引列寧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中的論點“辯證法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予以佐證。第四,列寧根據馬克思的實踐概念,提出了實踐檢驗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生活、實踐的觀點,應該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斎唬谶@里不要忘記:實踐標準實質上決不能完全地證實或駁倒人類的任何表象。這個標準也是這樣的‘不確定’,以便不讓人的知識變成‘絕對’,同時它又是這樣的確定,以便同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的一切變種進行無情的斗爭?!?a href="#zhu4" id="zw4">[4]

當然,施密特也看到了列寧的反映論與馬克思的認識論存在的對立,相比于后者的辯證性,前者過于強調物質的獨立性,而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誠如施密特所指出的,列寧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片面地摹寫實在論方法,強調物質存在對于意識的獨立性[5]

但是,作為正統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列寧無疑與馬克思的思想存在使徒關系,有著相似之處,這一點柯爾施并不否認。例如,在《馬克思主義和哲學》一書中他稱馬克思和列寧都是“唯物主義者”,因為他們都主張共產主義的實現離不開實踐,“這些遠大目標不能在一種虛無縹緲的夢幻般的精神世界里通過純思維或者通過某種自我滿足的想象力實現。它們只能在人世間世俗的具體社會生活的現實中,在物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通過人世間世俗的活動而實現”[6]。更典型的表現體現在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對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有關章節的批判性評價和詳盡闡述,柯爾施指出:“在高度集中的20頁里,列寧討論了社會和國家的關系問題,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轉變的有關問題,民主和專政的不同形式,以及通過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逐漸形成而對舊的民主和專政的拋棄……列寧在這方面所說的一切都相當明確地顯示出對馬克思1875年在關于哥達綱領的信件中就這些問題第一次展開的基本見解的連貫發展?!?a href="#zhu7" id="zw7">[7]而且,在列寧的領導下,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以現實的實踐體現著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唯物主義原則,誠如柯爾施所言:“它是馬克思在他的全部著作——但決定性地是在《哥達綱領批判》——中為之戰斗和工作的這個原則在理論上的實現?!?a href="#zhu8" id="zw8">[8]

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早期代表人物,柯爾施的視野主要聚焦于馬克思與列寧的對立。第一,列寧所持的基本哲學傾向正是馬克思所反對的??聽柺┲赋觯骸傲袑幹皇歉鶕钦軐W的考慮和結果來決定哲學問題。他并不是根據這些哲學問題的理論內容和哲學內容來判斷它們。在這樣做的時候,他犯了馬克思所說‘德國實踐派’所犯的那樣的錯誤?!?a href="#zhu9" id="zw9">[9]柯爾施批評列寧根據現實斗爭的需要來判斷哲學問題,不論是否合乎推理,只要對無產階級的革命有利就是理應堅持的哲學,同樣,只要不利于無產階級的革命實踐就是錯誤的哲學。對于現代資產階級哲學中的各種唯心主義派別,列寧不是在理論上回擊和駁斥他們,而是把這些錯誤傾向看作從黨的工作的角度(實踐)看來完全錯誤的意識形態。對于唯物主義哲學,列寧也并不關心其在理論上是否正確,他關心的是這種唯物主義哲學在實踐上能否應用于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第二,列寧強調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唯物主義”方面,而忽視了“辯證法”??聽柺┱J為,這一點也是列寧實用主義哲學傾向在辯證唯物主義立場上的表現,在列寧那里,基于整個思想氣候的變化而不是哲學的考慮,在研究辯證唯物主義時必須強調唯物主義以反對資產階級哲學的某些流行傾向,而不是強調辯證法。對此的例證是,“列寧把從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轉變僅僅看做這樣一種轉變:由不再是‘唯心主義的’而是‘唯物主義的’新的哲學世界觀取代植根于黑格爾辯證法的唯心主義世界觀”[10]??聽柺┱J為,列寧錯誤地將這一唯物主義顛倒理解為用物質的絕對取代精神的絕對,這使得其沒有真正脫離黑格爾的立場。因為缺乏辯證法的因素,列寧回到了“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絕對對立,走向了形而上學。第三,列寧在認識論上也表現出不同于馬克思的非辯證性和抽象性。這可以通過三點揭示出來:其一,列寧及其追隨者們片面地把辯證法轉移到了自然和歷史等客體上,把認識僅僅描繪為主觀意識對客觀存在的被動反映,如此一來,他們既破壞了存在和意識之間的辯證關系,作為必然的結果,也破壞了理論和實踐的辯證關系[11]。其二,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詳盡闡述過歷史存在的整體和所有在歷史上流行的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這個問題,但列寧及其追隨者們以倒退的形式修正了它,即用主體和認識客體之間的關系這樣一個更狹義的認識論或“知識論的”問題取代它。其三,列寧及其追隨者們“把認識說成是一種根本協調的進化過程,一種趨向絕對真理的無線上升。他們對革命運動內部理論和實踐的一般關系和特殊關系的論述完全拋棄了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退回到發現真理的純理論與把這些吃力發現的真理運用于現實的純實踐的完全抽象的對立”[12]。

在眾多闡述馬列關系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中,赫伯特·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的觀點尤其值得關注。在《蘇聯的馬克思主義:一種批判的分析》一書中,他對涵蓋列寧主義、斯大林主義和后斯大林傾向的蘇聯馬克思主義進行了全面剖析,分析了馬克思的學說與蘇聯現實的關系。他的核心觀點是:“馬克思的理論在蘇聯政策的形成和實行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布爾什維克黨和布爾什維克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原理發展起來的,而斯大林主義對蘇聯社會的重建,則是以列寧主義為基礎的,列寧主義乃是對馬克思的理論和實踐的一種特殊的解釋?!?a href="#zhu13" id="zw13">[13]所以,在馬爾庫塞看來,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斯大林主義之間存在著某種邏輯關系。這種邏輯關系既包括列寧主義和斯大林主義對馬克思“原來學說”的繼承,更包括在國內外環境的壓力下,二者對馬克思理論的改造和發展[14]。具體而言:

第一,關于無產階級在向社會主義過渡中的作用。馬爾庫塞認為,在馬克思的理論中,無產階級是完成向文明的更高階段過渡的唯一社會力量,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和革命意愿直接決定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進程。但是,現實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出現了相反的趨勢: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合作取代階級斗爭成為主流,這對傳統馬克思的觀點構成了挑戰。對此,馬爾庫塞指出:“在階級意識的程度、‘工人貴族’的數量和分量等方面,馬克思主義的概念承認無產階級內部的變化。但是,這些變化并不損害無產階級作為革命的唯一執行者的身份。如果這個階級不存在,就是說,不是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那么社會主義革命也就不存在了。”[15]因此,對于列寧主義而言,需要在堅持無產階級作為革命主力的前提下,為向社會主義過渡提出新的解釋。馬爾庫塞指出,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一種新形式,列寧主義通過兩種策略解釋社會主義過渡問題:一是試圖把農民納入馬克思的理論與策略的軌道,二是試圖重新確定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和革命發展的前景。實際上,這兩個策略是密切相連的,在壟斷時代,經濟、文化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帝國主義體系中防御最完備的地方,最可能發生革命的地方是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而在這些國家中工人階層發育不全,農民占總人口的大多數,所以,要想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必須走工農聯合的道路。在馬爾庫塞看來,隨著“外部灌輸論”的形成,列寧背離了馬克思的思想。他論證說:“列寧借以表明無產階級概念的革命先鋒隊的策略,已遠不只是經典的馬克思的概念的一種重新闡釋;他的反對‘經濟主義’和群眾活動自發論的斗爭,他的關于階級意識必須‘從外部’灌輸給無產階級的名言,預示了后來事實上無產階級由革命過程的主體變成了革命過程的客體。”[16]

第二,在十月革命的性質認識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方略問題上,列寧并沒有完全脫離馬克思的思想。一些學者認為,馬克思和列寧在社會主義革命問題上的重要分歧在于“同時勝利論”和“一國勝利論”。馬爾庫塞則認為,盡管列寧由資本主義的不平衡發展規律得出社會主義將首先在一個或幾個國家獲勝的可能性,但“列寧保留了馬克思的結論,即社會主義革命將是充分成熟的資本主義國家矛盾爆發的結果,甚至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勝利也沒有使他放棄這一信念”[17]。最典型的例證是,列寧對十月革命的性質是否具有社會主義性一直遲疑不決,在1919年以前他仍將十月革命稱為“資產階級革命”,并堅持認為,俄國革命必須得到德國革命的援救。這表明列寧在沿著馬克思提供的思路和方法審視其領導的俄國革命。轉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受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觀點的影響,即社會主義要以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為前提,在工業化、勞動生產率和工人素質方面都要有充分的發展,列寧認識到,沒有完全工業化和合理化的經濟,就不能有社會主義,沒有物質、經濟、生產方面的“前階”準備,就不能走進社會主義的大門,所以,要不惜代價地推進工業化,因而導致一系列的非常手段和舉措。

第三,在辯證法問題上,在列寧的誘導下,蘇聯馬克思主義背離了馬克思的觀點。馬爾庫塞認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辯證法具有決定論的傾向,但是列寧主義在具體革命實踐中從強調決定論轉向了唯意志論,這從“列寧的‘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入’和他的集中的權威黨的概念”[18]中可以發現論據。單純的決定論是存在弱點的,表現在:“主觀因素的客觀化是以犧牲它的革命內容和意圖為代價的:無產階級——連同整個社會——在客觀規律的支配下向著社會主義運動,領導者也在同樣的規律支配下發揮作用?!?a href="#zhu19" id="zw19">[19]也就是說,決定論在某些情況下束縛了革命者的手腳。具體到20世紀初,辯證法中的主觀因素壓倒客觀因素和規律,是由俄國革命和建設的客觀條件決定的,俄國革命不管是從工人基礎來看還是從生產力條件的準備來看都不屬于“成熟的革命”,在進入建設時期后,又面臨內憂外患,掃清革命和建設的障礙迫切需要發揮黨和領導者的個人意志。


注釋

[1]A.施密特.馬克思的自然概念.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36.

[2]A.施密特.馬克思的自然概念.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60.

[3]A.施密特.馬克思的自然概念.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117.

[4]列寧.列寧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3.

[5]A.施密特.馬克思的自然概念.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120.

[6]柯爾施.馬克思主義和哲學.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113.

[7]柯爾施.馬克思主義和哲學.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104-105.

[8]柯爾施.馬克思主義和哲學.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105.

[9]柯爾施.馬克思主義和哲學.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79.

[10]柯爾施.馬克思主義和哲學.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81.

[11]柯爾施.馬克思主義和哲學.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82.

[12]柯爾施.馬克思主義和哲學.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83.

[13]馬爾庫塞.蘇聯的馬克思主義:一種批判的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6.

[14]按照對馬爾庫塞觀點的解讀,這里的“改造和發展”既包括與時俱進的積極發展,也有歪曲的意思。

[15]馬爾庫塞.蘇聯的馬克思主義:一種批判的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5.

[16]馬爾庫塞.蘇聯的馬克思主義:一種批判的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7.

[17]馬爾庫塞.蘇聯的馬克思主義:一種批判的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25.

[18]馬爾庫塞.蘇聯的馬克思主義:一種批判的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82.

[19]馬爾庫塞.蘇聯的馬克思主義:一種批判的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8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关县| 静海县| 东莞市| 晋中市| 正镶白旗| 札达县| 肇东市| 利津县| 涟源市| 剑河县| 凤翔县| 平阳县| 木兰县| 文登市| 开原市| 抚远县| 庐江县| 类乌齐县| 乳源| 丰宁| 屯门区| 钦州市| 团风县| 二连浩特市| 敦煌市| 沁源县| 新乡市| 万山特区| 白朗县| 新竹市| 襄汾县| 石屏县| 乌鲁木齐市| 余江县| 宁城县| 镇雄县| 万载县| 黄浦区| 花莲市| 宜州市| 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