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國的工業發展:與日本比較
- 關權
- 1982字
- 2020-08-13 19:31:19
第三節 原動機的普及
一、原動機馬力數的估計
伴隨著工廠動力化的進展,原動機的數量和馬力數都有增加,平均工廠原動機馬力數和馬力集約度(原動機馬力數與職工的比例)也會增加。為了計算這些指標,需要準確的原動機馬力數的數字,關于行業方面的計算已經有南亮進的研究,這里對地區進行一些討論。關于制造業的地區原動機馬力數的估計,能夠利用的資料是相同的。從1909年、1914年、1919年及此后每年的《工廠統計表》以及1884~1919年《農商務統計表》中可以獲得,但是二者之間的差異如上所述,在計算動力馬力數時出現了新的情況。
第一,雖然這些資料當中都有原動機的數量記錄,但是馬力數則不一定都有,于是根據南亮進(1965)的方法進行了估算。例如,東京的日本型水車1909年有43部,其馬力數為143匹,不明的為7部,那么就可以按照如下計算方法進行推算。143/43= 3. 3,再用這個3. 3乘以不明數量的7部,其馬力數就是7×3. 3= 23. 1。這樣,東京的日本型水車馬力數就是143+ 23. 1= 166. 1,四舍五入為166匹。還有一個問題是沒有參考馬力數而只有原動機部數記載的情況,如1909年熊本縣的渦輪水車只有一部但不知道馬力數。這種情況在《農商務統計表》中比較多見,特別是日本型水車這種情況較多,1938~1942年《工廠統計表》中汽輪機、渦輪水車、沖擊式水輪機也一樣,這種情況只能放棄。
第二,原動機的分類問題。原動機的分類按照年份的記錄有所不同,具體地說包括電動機、蒸汽機、渦輪蒸汽機、煤氣機、煤油機、水輪機、沖擊式水輪機、日本型水車,我們將其整合成電動機、蒸汽機、煤氣機、煤油機、水車五種。
第三,一部分地區個別年份的數據顯然有問題,或者特別高或者特別低。例如,神奈川的蒸汽機馬力數1895年和1897年分別為442匹和1441匹,但夾在這兩個年份中間的1896年卻是321024匹。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將這個數字改成前后兩年的平均值,當然,做這種調整的都是非常必要的情況。
第四,1909~1914年發電機表示的是瓦特而不是馬力數,對于這種情況,按照1馬力= 746瓦特進行換算(反過來是1千瓦= 1. 34馬力)。
二、原動機馬力數的變化
下面從幾個角度考察原動機馬力數的地區性變動。首先觀察原動機馬力數的變化,表5-2顯示了原動機馬力數的增長率。整體上,除了東山地區最初的時期是負數之外,所有地區的所有時期都是正增長,也就是說,1895~1940年的46年間(5年移動平均值)原動機馬力數一直在增加。再看增長率的水平,1901~1910年最高,而且地區的方差也最小,雖然北海道比其他地區高出很多。1911~1920年、1931~1940年以及1895~1900年這三個時期的增長率雖然比不上上述時期,但是也都在兩位數上下。1911~1920年、1931~1940年多少有些地區之間的差異,但并不是很大,而1895~1900年地區間的差異最大,1901年以后東日本和西日本之間也看不出多大差異。
下面觀察原動機馬力數的地區分布,表5-3顯示了這種情況。整體上,原動機馬力數的地區分布與工廠的分布十分相似,不過也有一些不同。例如,南關東、北九州等地的原動機馬力數比重遠高于工廠的比重,而東北、北陸、東山、山陰、四國等地則低于工廠的比重[見表5-1]。這里雖然沒有顯示按地區劃分的工廠規模的結構,但是與前面討論的工廠的分布有所不同。在工廠的分布中,5~29人的工廠所占份額很大,但原動機馬力數則更均等地分布在大多數規模的工廠當中。大企業的動力化率較高,原動機馬力數也應該更多,原動機馬力數并沒有像動力化率那樣傾斜于大企業是由于中小企業眾多。
三、原動機需求函數的測算
如同上面觀察的那樣,隨著工廠動力化的進展,原動機馬力數也快速增加。這里嘗試計算原動機馬力數增加的原因,參照南亮進(1976)設計了如下關系。原動機是生產者耐用設備的一部分,其增加是實際固定投資的一部分,因此原動機馬力數的需求分析可以應用投資函數的原理。投資函數的理論中主要有利潤原理和加速度原理兩種,這里使用前者,具體用利潤(P)或其代理變量產出額(Y)作為投資(I)的解釋變量,于是就有
I= a P 或 I= aY
這里,把I換成原動機馬力數對前一年的增加量(ΔH),加上誤差項(u t),就有如下計算公式:
ΔH t= a+ bY t+ u t
式中,下標t為年份。
由于數據的局限,這里只計算了1909~194 0年,結果顯示在表5-4中。可以看出各地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全國的情況基本良好,各地區的t值都是顯著的,只是判定系數差異較大。總的來說,這個結果是可以成立的,也就是利潤(產出額)越高,投資導致的結果,即生產性耐用設備以及其馬力數也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