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凡四訓》讀本(大眾儒學經典)
- 紀華傳編著
- 1397字
- 2019-10-25 19:27:58
三、袁了凡晚年潛心著述及廣行善事
袁了凡是一個扎根于百姓的平民思想家,又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通才大家,他博學多才,一生著述近三十部,多達兩百余卷,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水利、農藝、史學、文獻學、軍事學、教育學、數學、音樂、佛學、道教、命理、相術、風水等眾多領域,而且“莫不洞悉原委,撰有成編”,稱其為曠古奇才毫不為過。
民國時期蘇州弘化社版《袁了凡先生四訓》所附《袁了凡居士傳》中載:“先生博學尚奇,凡河洛、理數、律呂、水利、兵備,旁及勾股、堪輿、星命之學,無不精密研求,富有心得。有《兩行齋集》、《歷法新書》、《皇都水利》、《評注八代文宗》、《群書備考》、《手批綱鑒》行世。”乾隆《吳江縣志》亦稱其“好奇尚博,凡河洛、象緯、律呂、水利、河渠、韜鈐、賦役、屯田、馬政,以及太乙、奇門、六壬、岐黃、勾股、堪輿、星命之學,莫不洞悉原委,撰有成編”。其主要著作有《皇都水利考》、《評注八代文宗》、《祈嗣真詮》,為《四庫全書》存目?!囤w田袁氏叢書》刊入《續修四庫全書提要》,還有《兩行齋集》、《歷法新書》、《寶坻政書》、《勸農書》、《春秋義例》、《論語箋疏》、《史漢定事》、《歷史綱鑒補》、《袁氏政書》、《袁氏易傳》、《群書備考》、《攝生三要》、《游藝塾文規》、《游藝塾續文觀》等。在上述著作中,《攝生三要》融匯道家、醫學思想,提出了聚精、養氣、存神攝生的三大綱要,提出了獨具特色的養生理論?!度簳鴤淇肌肥且徊恐匾奈墨I學著作,得益于他家中豐富的藏書。《游藝塾文規》,對科場文體進行了總結。他所著的《歷法新書》涉及46種歷法,在科技史上也留有盛名。此外,袁了凡還是方冊本《徑山藏》(即《嘉興藏》)刻印的最初提議者,時在萬歷元年(1573),然此倡議因當時條件不具備而未能實施,直到萬歷十一年(1583)袁了凡與法本將此事與高僧真可商量,才引起真可的注意,囑弟子密藏(道開)正式籌備藏經募刻之事。以往佛教大藏經均為梵筴本,不但印刷成本高,難以普及,而且經版均深藏于宮內,請印不易,為便于佛經流通,袁了凡才有了刻經之議。
袁了凡晚年還積極推動家鄉的慈善公益事業,他在嘉興倡導同善會,是嘉興四大善人之首,對民間慈善事業有推動之功。袁了凡與嘉善名人陳龍正的父親陳于王是同科進士,兩人情趣相投,常探討修德行義之舉,兩家還結為兒女親家。崇禎年間,陳正龍在嘉善倡舉同善會,崇禎十四年(1641)又建立同善會館,作為經辦善業的常設機構和公所。同善會館是江南最早興起的民間慈善組織,是近代中國慈善組織的雛形,成為后來風行全國的鄉村慈善組織。袁了凡先生并不十分富有,但他常行布施。他的夫人亦溫淑賢惠,助夫成德,一直協助他完成所有的善行。有一次她買了不少棉絮準備做棉衣,了凡說:“家中有絲綿,輕便而又保暖,何必再買棉絮?”夫人說:“絲綿貴,棉絮便宜,我想將家中絲綿換成棉絮,這樣可以多做棉衣施給買不起棉衣的人?!绷朔猜牶蠓浅P牢康卣f:“如果是這樣,就不愁我們的孩子沒有福祿了。”他的兒子袁儼,后來果然考中進士,擔任了廣東高要縣的知縣。袁了凡之后,袁家子孫為官者眾多,家族繁衍,興旺不衰。
袁了凡及其祖上五代歷盡坎坷,然而袁家從未對國家、對社會有一分抱怨和不滿,而是始終不渝以醫術濟世,以詩書傳家,以德行化天下,時機成熟則出而為官,護國利民,體現出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理想。清乾隆二年(1737)入祀魏塘書院“六賢祠”,受到世人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