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5—1821)
詩人濟慈只活了二十六歲,就因肺病而早逝。他出身中下層人家,學過醫,候診室里的凄慘景象是他熟悉的。也許是作為一種補償,他特別地向往“美”——美麗的人,夜鶯,花草,田園,古詩,藝術品,整個想象世界。他自己寫下的詩行也美:意境,音韻,形象,無一不美——有時美得有點艷麗了。因此,他曾被人看成是“唯美”,甚至是“頹廢”。
其實他兩者都不是。他追求的“美”不是表面的...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1795—1821)
詩人濟慈只活了二十六歲,就因肺病而早逝。他出身中下層人家,學過醫,候診室里的凄慘景象是他熟悉的。也許是作為一種補償,他特別地向往“美”——美麗的人,夜鶯,花草,田園,古詩,藝術品,整個想象世界。他自己寫下的詩行也美:意境,音韻,形象,無一不美——有時美得有點艷麗了。因此,他曾被人看成是“唯美”,甚至是“頹廢”。
其實他兩者都不是。他追求的“美”不是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