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古代希臘
  • 晏紹祥
  • 12192字
  • 2019-09-30 10:57:58

第二節 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農業的發展

希臘城邦的經濟基礎是獨立的小農經濟。農民的獨立,我們在荷馬史詩中已經看到某些端倪。奧德修斯的父親拉埃提斯雖貴為太上皇,實則不過是個獨立的農民。在不受任何干擾的情況下,他開墾新的土地,種植糧食、果樹,飼養牲口。在赫西奧德筆下,稅收體系仍然沒有建立起來。《工作與時日》確實提到愛接受賄賂的巴賽列斯,但除非農民有需要,如提起訴訟,否則不用給這些所謂的王爺們送上賄賂。只要人們遵循正義,判決公正,“他們源源不斷地擁有許多好東西,他們不需要駕船出海,因為豐產的土地為他們出產果實”[1]。也就是說,大體上可以不受外界干擾。對于農民的生產和生活,似乎也沒有任何代表國家的機構進行干涉,至少荷馬和赫西奧德從來沒有提到有關的情況。這樣看來,邁錫尼文明崩潰后,希臘的農民確實取得了對生產的自主權。

由于土壤肥力的限制,糧食的產量始終不高,因而要供養更多的人口,必須開墾更多的土地。土地利用率相對固定,一般是二圃制。只有在非常緊急的情況下,如為防止家人挨餓,才會去耕種休耕地。為了應付更多人吃飯的需要,除向外殖民或征服外,希臘人還發明了一種精耕細作型農業。精耕細作型農業實際上在荷馬史詩中已有所反映。阿爾西諾的園地不僅有圍墻,而且有灌渠,可以保證收成。給土地施肥的做法流行開來,在奧德修斯的院子中,就有一堆牲口糞,等待奴隸們運往田間。農家肥的利用,使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提高,有些土地可能會得到連續耕作。古風時代,這種精耕細作型農業應當得到較廣泛的推廣,它主要有以下特點:

1.深翻土地。赫西奧德提到休耕地必須翻三次。第一次在初春之時,將土地翻一道,以便草類更好地生長;夏天亦應翻地,可能是為了把草翻入地下,讓其腐爛以增加土壤肥力,同時打碎泥坨,增加土壤的透氣能力;秋季雨前翻耕播種,應有一孩童跟在后面用耙子扒土把種子蓋住,以免讓鳥吃掉。這樣做的目的顯然是想增加單位面積的產量。如果錯過了秋天或冬天的播種,作為補償,可以在春天播種。

2.種植多種經濟作物,尤其是橄欖、葡萄、無花果等。除了正常的栽種外,希臘人還發明了嫁接技術,即在野生橄欖樹上嫁接家橄欖,家橄欖發芽抽條時,再將野橄欖的樹枝砍掉,以保證家橄欖的生長,這樣,一些無法利用的山地便可得到利用。葡萄則通常截取一段枝條栽培。橄欖、葡萄還需進行剪枝,希臘人注意到葡萄需每年剪枝,橄欖樹大概幾年一剪。這些經濟作物的推廣,無疑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修筑圍欄、灌溉渠道等。這兩類設施在荷馬時代已經出現,在古風時代應當同樣存在。圍欄既是為了防止牲口進去糟蹋莊稼,也是為了防人偷盜。不過由于希臘的河流大多屬小河,且夏季需水時往往無水,估計這種灌溉不會十分普遍,但圍欄已得到考古與文獻的證實。對農作物的田間管理也被提上日程。色諾芬要求對果樹培土。荷馬明確提到,拉埃提斯精心侍弄他的果園;提奧弗拉斯圖稱灌溉對無花果等植物至關重要。這樣,作為希臘的一個農民,他必須既懂種谷物,還須懂得如何嫁接果樹、栽培葡萄、剪枝等技術性活計。與此相適應,農民大多住在鄉間,事實上在古典時代,大多數人口仍住在農村。

4.與精耕型農業同時出現的應是農業某種程度的商品化。古風時代是希臘城市興起的時期,新興的手工業者、商人需要一定的農產品供給,在當時缺少長途貿易,尤其是蔬菜瓜果類也無法長途販運的情況下,農民所提供的剩余產品無疑是城市人口生活必需品的主要來源。赫西奧德提到農民在閑暇時會從事長途販運,以出賣其剩余農產品。某些農民,特別是那些比較富裕的農民,肯定和市場有一定聯系。他需要購買一定的金屬打制農具。作為重裝步兵,他需要購置全套武器裝備。上層社會的人士,為滿足奢侈生活的需要,或者為支付公益捐獻的開支,必須出賣一部分農產品。而那些土地嚴重不足的農民,則需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充當雇工,以購買必要的糧食供家庭消費。這樣,勢必有部分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導致農業、至少是部分農產品的商品化。

5.在從事種植業的同時,農民同時飼養牲口、家禽,或者燒制木炭。在荷馬史詩中,家畜的數量似乎相當大。奧德修斯家的牲畜至少達到幾千頭,有豬、綿羊、山羊和牛等。此外,在其他英雄的產業中,可能還有不少馬。但那么大規模的牲口,更可能是詩人的想象而非歷史的實際。在赫西奧德的詩篇中,畜牧業仍然重要,他先后提到了牛、綿羊、山羊、騾子、狗等。但在赫西奧德這里,牲口主要不是用來滿足人們的口腹之需,而另有用途。牛和騾子用于耕田、拉車,綿羊會提供羊毛,狗用于看守莊稼,山羊提供羊奶,羊皮用來制作手套。動物肉提供的脂肪與蛋白質反倒退居到次要地位了。到古風時代,希臘人仍然喂養著不少牲口。阿摩爾戈斯的一個命令規定,牲口不得到屬于阿波羅的神圣土地上放牧,否則那些牲口將成為阿波羅的財產。[2]在其他希臘城邦,可以相信,也有不少牲口。按照希臘人的習慣,出征之時,需要趕上部分山羊以供犧牲和占卜。希臘國家向神靈表示感謝時,屠宰牲口祭祀神靈,往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儀式。在瓶畫上,農民趕著豬的情形經常出現。家禽養殖隨著雞的引入也有所發展。燒制木炭在希臘可能也相當重要。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劇中,阿卡奈人出場時就背著一筐木炭。因此,農耕、畜牧以及其他養殖業相互補充,加上偶爾參與工商業活動,是農民維持生計的重要手段。

農業的復合化,是古風時代希臘農業發展的重要標志。從古風到古典時代,希臘世界的人口應當一直在增長,而且增長的速度可能相當快。古風時代大規模的殖民,是人口增長最直接的表現。但是,外出殖民者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仍然留在希臘本土。這些人的生存,部分靠進口糧食解決,部分依靠工商業,但最主要的,還是依靠土地提供的收入。因此,單從社會總產值來說,希臘的農業確實有發展。正是農業的發展及其提供的剩余,使得一部分人脫離農業,轉變為專業的手工業者與商人成為可能,也使得社會的上層能夠過上更奢華的生活,并讓一部分人從事專業的思想創作。在這個意義上,希臘文明確實奠基于農業之上。

二、海外貿易的興起

與農業進步的同時,古風時代希臘經濟的發展,最突出的表現在工商業上。希臘商業的恢復始自公元前9世紀。該世紀中期,由于腓尼基人的活動,希臘人的逐漸定居,愛琴海各地區之間的聯系逐漸恢復。雅典創造的幾何陶行銷愛琴海各地,優卑亞、雅典等地也逐漸開始出現一些西亞的器物。公元前800年前后,優卑亞人開始到達敘利亞北部的港口城市阿爾明那。呂底亞自巨吉斯登基以后,歷代國王都把征服小亞細亞沿岸的希臘人作為自己最重要的任務。到公元前6世紀中期,除米利都外,大陸上所有希臘城邦似乎都被呂底亞征服。從經濟的角度看,呂底亞以富有知名。列斯堡的女詩人薩福抱怨說,她的姑娘們有的跑到薩狄斯去了。雅典人梭倫、阿爾克美昂都到過薩狄斯,雖然他們的目的未必都是商業上的,但就當時大多數到薩狄斯的人來說,不會只是快樂的旅行,希臘人的經濟條件遠不能許可他們單純為享受旅游的樂趣而前往呂底亞。呂底亞的樂器、某些手工藝品曾經傳到希臘,并給希臘以重大影響。部分希臘人可能在呂底亞充當雇傭兵。與此同時,呂底亞也從希臘得益不少。呂底亞的字母可能是對希臘字母的改寫;國王們經常給希臘圣地奉獻各種昂貴的祭品。甚至在準備和波斯人決戰時,國王克洛伊索斯也遣使征詢德爾斐的阿波羅的意見,并向希臘人求援。對希臘影響最大的是呂底亞人所發明的錢幣,正是從呂底亞那里,希臘人學到了打造錢幣的方法并加以推廣。

希臘與埃及早在愛琴文明時期就已建立貿易聯系。公元前2000紀末東地中海局勢的動蕩使這種聯系中斷,但埃及始終未從希臘人的視野中完全消失,埃及人的一些小裝飾品如念珠、寶石等在公元前9—前8世紀希臘的墓葬中時有發現,分布在從雅典到斯巴達、克里特的廣大地區。在荷馬史詩中,麥涅拉俄斯曾因風向不利,長期滯留在尼羅河河口。奧德修斯在自己編造的一個故事中,稱自己是一個克里特人,因在搶劫埃及的過程中,被埃及軍隊擊敗,幸得埃及國王庇護,才揀得一條性命。在古風時代的文獻中,埃及出現的更加頻繁,幾乎希臘所有名人都和埃及有關系。詩人薩福的弟弟卡拉克索斯就到過埃及;斯巴達立法家來庫古和雅典改革家梭倫也都和埃及有聯系。哲學家泰利斯可能到過埃及,并且和祭司在一起待過一段時間;據說畢達哥拉斯還學會了埃及語言,并進入了埃及人的神殿。不過這些人到埃及未必就是為了貿易,有關的傳說也沒有提到他們在埃及從事商業的情況。對古風時代的希臘人來說,埃及更多的是作為智慧和知識的寶庫存在。用希羅多德的話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樣多的令人驚異的事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樣多的非筆墨所能形容的巨大業績。”[3]但我們也不應忘記,如此之多的希臘人到達埃及,絕不只是為了解埃及人的巨大業績。除了那些到埃及充當雇傭兵、在納烏克拉提斯當妓女的人外,其他的可能就是商人。希羅多德提到薩摩斯人科拉伊奧斯。此人本準備到埃及去,但因為一陣大風,結果到了西班牙的塔爾特索斯,并因此獲利豐厚。希羅多德似乎暗示,科拉伊奧斯經常到埃及從事貿易活動。公元前6世紀前期,希臘人在尼羅河三角洲獲得納烏克拉提斯為商業據點,二者之間的聯系變得更為緊密。19世紀以來的考古發掘表明,納烏克拉提斯是一個希臘人城市,早在阿瑪西斯之前,那里已有希臘人活動,其手工作坊生產埃及人需要的一些裝飾品和陶器。希臘人從埃及得到的主要是谷物,出口到埃及的似乎主要是銀子、橄欖油、葡萄酒等。

希臘人與黑海地區的交往非常之早。雅遜取金羊毛的傳說,暗示可能在邁錫尼時代,希臘人已經染指黑海地區。但取金羊毛歷程的艱辛,說明黑海地區遠不像后來希臘人給它取的名字“好客海”那么好客,而是很難接近的海,因為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的狹窄,以及洋流和風暴,讓進入黑海的航行相當困難。盡管如此,隨著希臘人的探險和航行,對黑海地區的貿易,自公元前7世紀起逐步發展起來。希羅多德多次稱呼黑海地區的城市為商埠,它們中最有名的就是波里斯特涅斯人的城市,即奧爾比亞。該地位于布格河口,可能是米利都的殖民地貝雷占建立的,目的顯然是和當地居民開展貿易活動。希羅多德提到,某些西徐亞人種植麥子“不是為了食用,而是為了出售”。[4]既然西徐亞人并不缺糧食,而在從黑海地區輸往希臘人的貨物中,小麥是其中的大宗,那么西徐亞人的小麥,應當是出賣給希臘人了。除小麥外,西徐亞人出賣的還有咸魚、皮革、金屬和奴隸等。而希臘人輸送到黑海地區的,在考古文物中最常看到的,是陶器。但希臘人出賣的,主要應當是隨陶器到達那里的葡萄酒和橄欖油等。參與到貿易中的,公元前6世紀以前,主要是小亞細亞的希臘人。公元前6世紀以后,雅典和埃吉那的因素日益重要。

在西部地中海的貿易中,優卑亞人起了領頭作用。他們最早建立的殖民地皮特庫撒位于那不勒斯海灣,同時也是希臘人最初建立的殖民地中離本土最遠的。這里以前可能并無居民,缺少良好的耕地,但有兩個良好的海港。和阿爾明那一樣,這里是一個貿易港口。考古發現表明,冶鐵是居民的重要職業。這里除發現過優卑亞的產品外,還有來自埃及的護身符和蜣螂雕像(后者也是護身符),科林斯與西亞的陶器,腓尼基的酒罐與小器物,伊達拉里亞南部的顏料等。似乎整個地中海的產品,都在這里有所體現。所以,這里可能還有腓尼基人活動。古風和古典時代,希臘人在這里的商業貿易活動范圍可能更加廣大,程度更加深入。公元前481年,當希臘使者前往敘拉古請求援助時,僭主格農指責希臘人不曾支持他早些時候對迦太基進行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他曾經解放了一個“給你們(即希臘人)帶來巨大的利益和收獲的商埠”。[5]希臘人從這里得到的利益,實際上就是商業利潤。它們的存在和希臘人參與的廣泛性,格農把它作為一件需要抱怨的事情提出等,都說明這些商埠對希臘人有著重要意義。

三、希臘大陸的商業中心

隨著海外商業的發展,希臘的某些國家繁榮起來。優卑亞人在早期開風氣之先,首先到了阿爾明那和皮特庫撒,建立起希臘與西亞和伊達拉里亞的聯系。卡爾西斯因有現代建筑豎立其上而無法發掘,但對埃利特里亞的發掘表明,它在公元前825年突然繁榮起來。公元前750—前700年,那里有大規模的神廟建筑,說明其應擁有相當數量的財富。問題在于這些財富中,有多少來自對外貿易。勒夫坎地發現的各種器物,說明那里是最早與西亞建立聯系的地區。在喪失拉倫丁平原后,埃利特里亞的貴族要單純依靠土地,大概難以維持他們的地位。“埃利特里亞的土地賦予地位,但并不必然會產生大量財富。如果勒夫坎地的貴族騎士希望維持他們在埃利特里亞所享有的傳統獨特地位,他們可能需要獲得其他收入來源。他們中的某些人可能是阿爾凱歐斯的兄弟安提門尼德斯或雅典貴族梭倫的先驅,投資于商業經營,因此和上層階級融合形成了一個更加廣泛的集團,一個寡頭而非真正貴族的集團,其勢力主要依賴動產。埃利特里亞可能早在公元前800年就在安德羅斯島上建立了市場。它是在一小隊埃利特里亞的流亡者到達后不久建立的,似乎完全是為了商業目的。”[6]此時愛琴海各島嶼上,優卑亞的產品是最常出現的。除安德羅斯外,特諾斯、克奧斯及其他島嶼上也都有埃利特里亞人商業活動的足跡。

科林斯的繁榮和商業也不無關系。修昔底德認為:“科林斯位于地峽之上,自遠古以來即為重要的商業中心,雖然古代的交通是在陸地上而不靠海道進行的。住在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人和半島以外的人來往必然經過科林斯的領土。所以科林斯因其財富而勢力增加;這一點,古代詩人在科林斯的名字前面,常加一個‘富庶的’形容詞可以看出來。當希臘的海上運輸事業更發達的時候,科林斯人有了一個艦隊,鎮壓海盜;同時因為它能夠在陸地上和海上供給同上的便利,從海陸交通上得來的收入使它富強起來了。”[7]

在古風時代貿易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還有埃吉那、薩摩斯和開俄斯。亞里士多德告訴我們,在埃吉那和開俄斯有大量海外商人。[8]關于埃吉那商人,希羅多德提到一個叫索斯特拉托斯的商人,是希臘世界從商業經營中獲利最多的。1970年,在伊達拉里亞發現的一塊銘文上,出現了如下字樣:“我屬于埃吉那的阿波羅,?的兒子索斯特拉圖斯制造了我。”該銘文的年代為公元前6世紀末,文字屬于埃吉那風格。無獨有偶,在伊達拉里亞發現的陶瓶中,有100多個刻有“SO”的字母,很可能是索斯特拉圖斯的縮寫。因此,希羅多德所說的這個人,應該是個真實的歷史人物,而且因為與意大利(而非希羅多德所說的與西班牙)成功的貿易發了財。對于開俄斯貿易的情況,我們的了解不多。希羅多德提到,當弗凱亞人希望買下鄰近開俄斯的島嶼時,開俄斯人因為擔心對方會在那里開辟市場而拒絕了。對于開俄斯人貿易的物品,希羅多德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例子。一個叫帕尼歐紐斯的人專門購買容貌秀麗的男童,將他們閹割后賣到東方的市場,后來因此受到殘酷的報復。[9]除了希羅多德提到的科拉伊歐斯外,薩摩斯顯然還有其他人參與貿易。考古發現證實,至少在僭主波利克拉特斯統治時期,薩摩斯與外界保持著廣泛的經濟聯系。在埃及,薩摩斯人在尼羅河三角洲建立了貿易港口;它與塞浦路斯、雅典、意大利等地,也都有著這樣那樣的來往。

四、古風時代希臘的手工業

農業生產的進步,海外貿易的興起,刺激了希臘手工業的發展。公元前8世紀以來希臘社會經濟的發展,激起了貴族對奢華生活的需求,也需要手工業向他們提供更多、更優良的產品,因而公元前8世紀以后,希臘的手工業也擺脫黑暗時代,逐步走上了發展道路。但在最初,可能是從西亞來的手工業者占優勢,至少是希臘人從西亞手工業者那里借鑒了某些技術。腓尼基的、亞述的、呂底亞的、弗里吉亞的,甚至烏拉爾圖的產品和觀念,都曾傳到希臘,被希臘人不同程度地接受。在克里特,早在公元前9世紀就已出現了具有東方風格的工藝品及金屬制品。一度被希臘人忘記的制造黃金裝飾品和粒化技術,再度被帶到了希臘。象牙雕刻、青銅鍛制技術,可能也是由西亞手藝人帶到希臘的。早期希臘的雕刻大多仿制賽斯王朝時代埃及的風格,陶器裝飾風格與題材,也多與東方有關,以致學者們把公元前8—前7世紀的希臘稱為東方化時期,又因這一時期物質生產技術的進步或宗教的變化而稱為“東方化革命”。作為希臘歷史上最富有創造力的時期之一,希臘人并不是單純的吸收,而是在學習的同時對這些技術加以改造,以使其適合希臘人的需要,并逐漸創造出自己的風格。正如柏拉圖所說:“無論希臘人從非希臘人那里學來什么,我們都使之更加完善。”[10]大體說來,這一時期希臘手工業生產主要集中在下述領域。

金屬冶煉與煅制。金屬冶煉首先與武器有關。在阿哥斯發現的一副公元前700年的金屬盔甲,其制作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在卡爾赫米什一個希臘人墓葬中出土的一副盔甲和圓形盾牌,其中央是戈爾貢的頭顱,邊緣飾以動物奔跑的情景,可能出自希臘工匠之手。由于重裝步兵的興起,這類武器的需要量較大,可以相信當時希臘有不少手工業者從事這類手藝。其次是神像制作。由于神廟建筑的興起,需澆鑄一些神像,因而青銅鑄造業也在這時興起,現藏于柏林的一個阿提卡的陶杯上,生動地再現了希臘人鑄造神像的情景。左邊一人正在煉銅,中央一人扶錘而立,顯然是等銅煉好后準備敲打,右邊一人正拿著小錘敲打已快鑄成的神像。這尊神像只剩下頭部未能鑄成。左邊爐中正燒煉著的銅,顯然是用來鑄造神像頭部的。[11]法國人在德爾斐發現的克列奧比斯和比同的青銅鑄像,無疑可歸于希臘藝術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品之列。另外,希臘人廣泛使用的錢幣,同樣是由手工業者完成的。他們需要的生產工具,當然也需要煅制。錢幣大多是十分不規則的圓形,多為銀幣,中央還有各種圖案,如雅典的是保護神雅典娜的標志——貓頭鷹;麥塔蓬圖姆的錢幣圖案是麥穗;克羅同的是三角形;希麥拉的是公雞;埃吉那的是龜。這些錢幣的制作都需要十分高超的技巧,很多應是有模具的。

陶器。制陶業是希臘較早興起的手工業,即使在荷馬時代,當希臘人差不多忘記了金屬煅制時,他們仍在生產陶器。在希臘人那里,它可能扮演著今天瓷器、陶器、玻璃,甚至部分金屬器皿所扮演的角色。公元前9—前8世紀通常稱為幾何陶時代,因雅典生產的幾何紋陶器而得名;公元前7世紀,科林斯的陶器占優勢;但到公元前6世紀中期,科林斯陶器的地位被雅典的紅底黑畫陶取代,希臘陶器史進入雅典時代。陶器是至今發現的最多的器物之一,它們隨著希臘人的橄欖油和葡萄酒等被輸送到地中海世界各地。陶器上繪制的精美畫面,既是十分難得的藝術品,又是希臘人日常生活的反映。陶器在地中海世界的分布,也是希臘人經濟活動的重要證據。

造船。希臘多山近海,航行是希臘人生活中的常事。荷馬時代的希臘人已經開始航海經商。赫西奧德曾勸帕爾塞斯必要時航海賺錢。詩人薩福的兄弟也有過航海的經歷。但航行所用的船只并不是人人都能造的,它需要高度的技巧,同時還需要諸如木料、油漆、桅桿等專門的材料以及工具。奧德修斯離開女神卡呂普索時,曾給自己制造了一條船。但那條船更像一個普通的木筏,而且不夠結實,很快被海神掀起的巨浪打散。古風時代,希臘人無論是外出殖民,還是經商,都需要使用船只。當時希臘人普遍使用帆船,載重幾百噸的船也常有。古風時代早期,商船和戰船可能不分。為對付海盜,甚至可能為速度和安全而犧牲效益。專業的商船,可能出現于公元前6世紀末。但商船并非唯一的種類。水師也在古風時代發展起來。早期的戰船多為30槳或者50槳,每邊分別有15人或者25人劃槳。后來,希臘人發明了三列槳戰船。與以前的戰船相比,三列槳戰船的水手多達180人,因此船速快得多。船舷可能還有擋板,可以有效地保護水手免受對方弓箭與標槍手的攻擊。至少到古風時代末期,希臘各邦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戰船。拉戴戰役中,伊奧尼亞人集中了353條戰船;公元前480年希臘人抵抗波斯入侵時,在阿爾特米西翁參戰的三列槳戰船達271艘,另有不少五十槳大船。[12]集中在薩拉米斯的希臘三列槳戰船數量更大,達到366艘。[13]為建造船只,希臘人需要進口木材、索具,而且要集中相當數量的手工業者。因為造船的技術含量,顯然需要一定數量的專業手工業者。修昔底德所提到的阿密恩諾克利,可能就是一個專業的造船工匠。在雅典、開俄斯、米利都、埃吉那等航海比較發達的城邦,應當有專業的造船隊伍。因為資料限制,我們無法對他們的人數進行估計。

紡織與制衣。古風與古典時代的希臘似乎沒有大規模的紡織業,紡織大多在家中進行,可能由女主人自己完成。在荷馬史詩中,當家中的女主人第一次出現時,不管她們是一般平民,還是貴族婦女,似乎都在紡織。奧德修斯的妻子帕涅羅帕還要親自為公公織壽衣。一些富人家里可能有奴隸幫忙,其種類主要是羊毛紡織。古風時代女像上罩的華美衣裝,顯示了希臘人的紡織技術。色諾芬尼曾在詩歌中輕蔑地談到科羅封的貴族:“當他們擺脫了可惡的奴役時,他們從呂底亞人那里學會了過度的奢侈。他們身穿紫袍走進廣場,常常不下1000人,舉止闊綽,高視闊步,頭發卷得漂漂亮亮,遍身擦著精工調制的香膏。”[14]制衣可能主要在家中進行,至少在文獻中沒有出現過專門的作坊,分工大概也不精細。

建筑。古風時代希臘不少城邦建立了規模巨大的神廟,如奧林匹亞、德爾斐、埃吉那、科西拉等地。這些神廟建筑大多由國家出資,雇人修建,即使是本邦公民參加勞動,可能也有工資。在一些公共圣地,如德爾斐等地,還有各城邦的財庫。這些財庫,如德爾斐地區西菲諾斯人的,建筑精美,用漂亮的女像柱支撐柱廊,其雕刻技術讓人驚嘆。在西部希臘,西西里和意大利的眾多城邦都修建了大量神廟,其中塞林諾斯、帕埃斯圖姆、西利斯等地的神廟,因其神廟的規模和雕刻的華美,尤引人注目。因而可以肯定,希臘這一時期的建筑業應當也十分興旺。在這一行業中,石工、雕刻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上述事實表明,較之邁錫尼時代,古風時代希臘的手工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由于擺脫了宮廷的控制,手工業者顯然處于獨立而非依附者的地位。荷馬社會的手藝人似乎已經獨立,古風時代成長起來的希臘工匠,理應也是獨立的。那些擁有一定技術水平而本邦活計不足的工匠,可能還會到處旅行,尋求新的活路。還有一部分人,大多數時間也許仍是農夫,只有在農閑時才會外出,掙得部分現金貼補家用。但這并不意味著希臘人一定鄙視手藝人。相反,在希臘人的工匠中,確實有部分人對自己的職業頗感自豪。在提洛島上發現的一個雕像上刻有如下銘文:“優提卡提德斯制造和奉獻了我。”阿提卡的陶工也經常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而且公然聲稱,他的對手不可能制造出如此精美的作品。不過,當時希臘有多少職業的手工業者,難以確估,但數量肯定不會很大,分工與專業化水平也不會特別高,而且在不同城邦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在一些小城市中,一個手工業者可能需會多種手藝才行。而在一些大城市如雅典、科林斯等地,其分工水平顯然應更高一些。色諾芬給我們提供的一段材料或許不無意義。

“在一個小鎮中,一個手藝人需同時制作椅子、門、犁和桌子,有時還要蓋房子。如果能找到足夠的活計養活自己,他就心滿意足了。當然,一個人不可能精通所有的行業。可在大城市中,由于人口眾多,對一門手藝的分支有大量需求,只要一門手藝,甚至還不是一門手藝的全部,便足以養活一個人。例如,一個人專制男鞋,另一個人專制女鞋。有些地方甚至一個人只負責縫制,另一人切削,再一人上鞋幫,最后還有一個人什么都不做,只是把這些鞋搜集起來而已。因此,一個當然的事實是,那專注于一項具有高度專業化工作的人,肯定會把它做得最好。”[15]

五、錢幣的發明與流通

從邁錫尼到荷馬時代,希臘世界一直實行以物易物式的商品交換。根據希羅多德的意見,把金銀分割成一定的小塊與重量,打上價值印記,把它變成一種財富交換的媒介,是呂底亞人的創造。[16]呂底亞人還被視為零售商業的發明人。年代稍早的色諾芬尼也說,呂底亞人是第一個發明了錢幣的人。[17]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錢幣,是不列顛博物館收藏的,發現于以弗所阿爾特米斯圣地的93枚錢幣。這些錢幣從半斯塔特爾到1/96斯塔特爾不等,有些甚至未打印記,可能是準備用于打造的,或者本來就是讓它們保留毛坯狀態。一般認為它們的年代屬于公元前7世紀初期或中期,至遲不會晚于公元前7世紀后期。小亞細亞希臘各邦的錢幣系模仿呂底亞。希臘大陸的錢幣則學自小亞細亞的希臘人,時間應當更晚。公元前7—前6世紀,埃吉那人在愛琴海的貿易中相當活躍,它的錢幣不會晚于公元前600年,隨后科林斯、雅典等紛紛發行自己的錢幣。科林斯最初錢幣的年代不易確定,雅典大約到公元前6世紀中后期才發行自己的錢幣。西部地中海的希臘人不甘落后,先后發行了自己的錢幣。到公元前500年,大大小小的希臘城邦都發行了錢幣。

錢幣的發行當然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作為一種交換媒介,錢幣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它由國家發行,一面是國家的標志,另一面是幣值,具有相當的可信度;它的幣值固定,不會像其他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其價值本身可能就存在差異;它體積小而價值大,便于儲藏和攜帶。錢幣的這些功能,實際上得到了古代作家的認可。古風時代的希臘人不曾就發行錢幣的動機進行論述,不過亞里士多德的論述可以提供某些啟示。他指出,由于人們的職業各不相同,創造出來的產品也各有不同的使用價值。為了便于這些不同使用價值之間的交換,發明了貨幣。否則,交換就不可能實現。“貨幣作為一種尺度,可將一切事物公約,并加以等價化。”[18]早期發行的錢幣大多是烏金,乃一種金銀合金,來自呂底亞統治下赫爾姆斯河的支流帕克托魯斯河地區。這種金銀合金的錢幣成色難以確定,到克羅伊索斯時被放棄,改用純金或純銀制造。希臘人接受錢幣后,多采用金幣或銀幣。大多數錢幣僅在本邦內流通。在國際上流通廣泛的,是馬其頓和色雷斯等地的錢幣。這是由于愛琴海北岸地區礦產豐富,發行的錢幣多且量大,更多的是因為貨幣本身的價值被接受。流通最廣的則是雅典的錢幣。到公元前5世紀初,雅典那種打上了保護神貓頭鷹符號的錢幣幾乎遍及整個地中海地區。原因部分可能是雅典錢幣的成色,另外則是雅典貿易的廣泛。

六、城市的興起

城市在古代世界的興起,往往意味著文明的出現。荷馬史詩中已經出現了城市。史詩中幾乎所有的英雄們都居住在城市中。但那時的城市不過是一個比較大的村莊,城市的居民,包括那些英雄在內,都還是農民。專業的手工業者和商人雖然已經出現,但人數有限。盡管如此,荷馬社會的定居點,仍是后世希臘城市的雛形。至少在其中的一處,城市曾作為交換中心存在。當時阿喀琉斯拿出一塊鐵作為獎品,詩人說,如果誰能得到這塊鐵,他5年不用進城買鐵。從考古資料看,希臘本土城市類型的定居點最早可能起源于優卑亞,時間約在公元前9世紀。雅典、阿哥斯、伊奧爾科斯、伊阿里索斯和克諾索斯等地可能也有了城鎮。這些早期城鎮面積可能不大,“在所有這些主要的定居點……我們絕不能認為它們是充分定居的,更可能的是,每個主要城市最初是作為分散村莊的集合,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墓地,但仍因屬于同一共同體的感情被聯結在一起”。在小亞細亞,士麥爾拿于公元前9世紀中期修建了希臘最早的城墻。它們表明,城市化在希臘開始萌芽。[19]

公元前8世紀,隨著希臘人口的增長,殖民運動開始后與地中海地區商品貿易關系的啟動,希臘城市化的步伐明顯加快。士麥爾那城墻內的面積大約為8.75萬平方米,到公元前8世紀后期,城內的房屋似乎已經相當密集。城墻的修建,瞭望哨的設立,既說明居民遇到了外來威脅,也表明城市內的居民已經有了自己屬于一個整體的意識,希望通過城墻表明自己的歸屬和認同。但城內顯然缺乏規劃,房屋形狀多樣,而且相互分離。因為市中心尚未發掘,不知那里是否存在神廟一類的公共建筑。大約同時的扎哥拉和恩波里奧雖位于海島上,但也有設防的城墻。扎哥拉有港口,也有圣地;恩波里奧的面積約7.5萬平方米,有明確的市政規劃,也有圣地。在士麥爾那和恩波里奧,考古學家都發現了水井。科林斯、阿哥斯、雅典等地先后禁止在廣場埋葬死者,可能是為了居住的需要。

在希臘本土,公元前8世紀最繁榮的地區是優卑亞。當希臘其他地區仍處在孤立狀態、物質文明衰退不堪時,優卑亞的勒夫坎地已經有了比較豪華的墓葬;在對外交往的恢復方面,優卑亞人也是先驅者,最早到達阿爾明那和意大利的,都是優卑亞人。希臘人傳說中的第一次大戰,即爭奪拉倫丁平原的戰爭,發生在島上的兩大城邦卡爾西斯和埃利特里亞之間。關于這兩個城邦,埃利特里亞相對清楚。考古發現表明,雖然它失去了對拉倫丁平原的控制權,但仍保持某種程度的繁榮。由于那里是逐漸定居和擴張的,街道缺乏規劃;但古風時代它先后修建了阿波羅、阿爾特米斯等多座神廟;至少到公元前6世紀中期,它完成了規模宏大、工藝精致的城墻建筑;廣場得到裝飾。

在希臘大陸上,此時發展最快的,是南希臘的所謂多利亞人國家。阿哥斯、斯巴達、美塞尼亞等地,居民點數量急劇增長,科林斯的發展尤其迅速。這里在邁錫尼時代已經有了居民,黑暗時代也許從沒有完全被放棄。考古資料證實,公元前900年前后,科林斯地區的居民已經不少,墓葬的集中,暗示了居住點的集中。公元前8世紀中期,水井數量的增加,顯示了科林斯人口的增長。公元前7世紀,科林斯開始修建阿波羅神廟以及其他公共建筑,供水設施明顯增加,科林斯作為一個城市的基本特征此時基本具備:“公元前7世紀中期,科林斯因那時最輝煌的神廟之一而自豪,公元前6世紀早期,佩里安德羅斯修建了獻給奧林匹亞的宙斯的大廟。格勞克和配爾涅泉到公元前6世紀中期已經大量供水。它們中的每一個都是巨型建筑。此外,格勞克泉的水源有一定距離,暗示中心區的人口增加如此之快,以致配爾涅泉的水源不足。庫普塞羅斯城墻的修建,表明市中心區值得防衛。除這些可以作為城市標志性特征的巨大公共建筑外,其他因素也顯示了它有大量的城市人口和經濟的專業化,兩者在科林斯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末以前;伯里安德在勒查烏姆——該地乃科林斯距海最近之地——修建人工港口的決定,顯示了該地貿易往來的規模。我們有關城市設施、人口和經濟活動的有限資料強烈支持下述結論:到僭主政治時代,科林斯已經是一個真正的城市。”[20]

雅典自邁錫尼時代以來一直有人居住,邁錫尼文明末期,由于衛城地形險要,可能還有城墻,雅典擋住了入侵者的進攻。公元前8世紀后期,雅典人口已相當密集。公元前7世紀,衛城已經成為宗教崇拜中心,后來成為廣場的地區,到該世紀末也許已被清理干凈。至少到公元前6世紀,雅典修建了城墻和供水設施。克里斯提尼改革時,城區被單獨作為一個地區,占了1/3,說明城市的存在,已經得到官方和民間的認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市| 旬邑县| 来凤县| 郸城县| 徐汇区| 南丹县| 楚雄市| 施甸县| 蒙自县| 浙江省| 香港 | 上饶县| 安龙县| 赤峰市| 卢氏县| 太谷县| 云梦县| 卫辉市| 左贡县| 忻州市| 宜城市| 彩票| 新邵县| 南平市| 东乡族自治县| 安顺市| 梁平县| 阿勒泰市| 亚东县| 巴彦淖尔市| 贵港市| 昭苏县| 延长县| 泸溪县| 谷城县| 北安市| 兴和县| 句容市| 平凉市| 平陆县| 余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