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價值定向理論及其應用:中國本土心理學理論的突破與建構
- 杜曉鵬 金盛華 于全磊
- 735字
- 2019-10-21 15:13:22
第一編 自我價值定向的理論重構
理論是研究者用專業領域的內涵,相對明確的概念對客觀事物的表征體系,通常由一套概念和命題來建構對于事物的解讀。一個好的理論是對復雜客觀事物的簡化且可以進行科學分析的同構性表征。在心理學領域,理論是一套用來描述和解釋人的心理與行為的假設系統和參考框架(黃希庭,2001)。一切科學嘗試,理論都是根本性的。好的理論可以引導有價值的研究,并可應用到實際生活領域成功解決問題和創造效益。對于心理學而言,好的理論是對復雜心理與行為現象的建構和系統化,使得人們分析心理與行為現象時可以抓住要害,找到心理和行為的關鍵要素。
按照拉森等人的觀點(Larsen & Buss,2008),衡量一個理論是否是好的理論,主要看該理論是否滿足這樣五個標準,包括:第一,理論是否具有綜合性;第二,理論是否具有啟發性;第三,理論是否具有可檢驗性;第四,理論是否簡約;第五,理論是否與其他學科的理論相兼容。實際上,這五條標準的核心有三條,即綜合、簡約和可檢驗。
綜合是指理論需要有良好的解釋力和預測力,能夠很好地解釋和預測。簡約是用最簡單的概念體系建構事物的表征系統,使得人可以透過理論使觀察對象結構化并看到事物的本質;可檢驗是證明理論是系統化的,并且可以找到證據或數據說明其原理的合理性和穩定性。從衡量好理論的標準看,自我價值定向理論已經完成的工作通過了理論的檢驗。
第一編為自我價值定向的理論重構,包含三章,主要內容是闡述前人的理論和自我價值定向理論的完整體系。第一章簡要地介紹了西方心理學的重大理論及相關研究進展;第二章則簡要地回顧和總結了華人心理學家在本土化探索過程中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及需要突破之處;第三章則系統地闡述了自我價值定向理論的醞釀過程、理論框架、主要原理與概念,是本編和本書的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