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水平研究
- 李曉琳
- 1642字
- 2019-10-11 17:03:57
摘要
裝備制造業被稱為“工業之母”,是國民經濟體系的基礎性產業。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裝備制造業大而不強的特征依然明顯。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國內外形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國裝備制造業正處于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關鍵轉折期,創新是未來我國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線、主題。明確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水平特征和影響因素,對于明確產業創新路徑、實現產業創新驅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通過大量定性和定量研究,對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水平的現狀、發展趨勢、行業特征、地區特征和關鍵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度分析,力求客觀、清晰地反映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的基礎和特征,為提升該產業的技術創新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本書正文部分共分為九章,按照文獻綜述、理論支撐、產業背景研究、技術創新水平實證分析、政策建議的邏輯順序展開。其中,第四章到第七章為本書的核心章節,從不同維度對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水平進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據裝備制造業創新的內涵以及積累性和過程性兼具的二元特征,本書將技術創新水平解構為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創新效率,并進行了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研究,這也是本書的核心創新點之一。
第一章為導論和文獻綜述,對與本書有密切關系的文獻進行梳理、歸納、總結,為全書寫作思路的形成提供有益借鑒。
第二章為本書的理論基礎,對產業技術創新內涵的剖析,以及基于網絡視角的解讀,為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分析應涵蓋的主要環節、主體、要素提供了理論支撐。本書通過對產業系統動態變化的累積性和過程性特征進行理論分析,得出研究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水平的解構思路。
第三章重點結合全球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背景,對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整體發展情況,以及代表性行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進行研究,這是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水平分析的關鍵背景和基礎。在產業層面,采用UN Comtrade的數據對國際市場占有率(MS)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標(RCA)進行定量計算,發現我國裝備制造業國際競爭力開始提升,但依然不強;在企業層面,依托于《2015年世界機械500強》排名數據,可以發現,雖然在高鐵、核電、船舶等行業,中國制造已經嶄露頭角,但與美、日、韓等國盈利性強的大企業相比,我國裝備制造企業仍有明顯差距。
第四章、第五章為行業維度的技術創新水平實證分析。第四章為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本書構建了包括創新經費投入、創新人力投入、企業參與產業技術創新的能力、技術獲取和應用四個層次,以及十三項三級指標在內的指標體系。在此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基于因子分析法,對2011~2016年重點行業創新能力進行了評估。總體來看,2013年以來,我國裝備制造業重點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表現出下滑特征。基于實證分析結果,本書深入探究了不同行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核心影響因素,并且結合我國裝備制造業創新實踐,對此次實證分析給予產業創新能力的啟示進行了探討。第五章基于改進的DEA模型、考慮一年的創新投入產出時滯,對2012~2016年重點行業技術創新效率進行實證分析,對實證結果從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及規模報酬的角度進行了解讀,并進一步通過敏感性分析找出影響各行業創新效率的關鍵要素,得出關于提升效率的關鍵啟示。綜合不同行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效率評估結果來看,不同行業提升技術創新水平的著力點各不相同。
第六章、第七章分別選擇了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和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兩個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行業,進行進一步分地區技術創新水平研究。使用2016年的數據,對兩個行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地區間差異進行評估,然后基于黃金分割原則對因子分析結果進行聚類分析;以DEA模型為基礎,進行分地區創新效率的實證分析;綜合比對技術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的實證分析結果,得出兩個行業創新水平的地域特征。
第八章總結歸納了美、德、日、韓等四個裝備制造業強國的創新政策,基于前文實證分析得到的啟示,結合我國裝備制造業創新實踐中遇到的主要障礙,提出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水平的政策建議。
第九章為核心結論總結。
關鍵詞:裝備制造業 技術創新能力 技術創新效率 因子分析 數據包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