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交通運輸發展(1978~2018)
- 林曉言 劉秀英
- 2770字
- 2019-10-11 16:15:25
三 農村公路建設
(一)農村公路的定義
1997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中還沒有“農村公路”的定義?!稗r村公路”的定義最早見于國家部委文件,是在2003年3月14日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現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交通部聯合印發的《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辦法》中,其具體表述是“縣際公路一般是指連接相鄰縣與縣之間的公路,包括經濟干線、口岸公路和省際公路。農村公路一般是指通鄉(鎮)、通行政村的公路”。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印發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05〕49號)中,對“農村公路”的定義有所改變,其表述為:“農村公路(包括縣道、鄉道和村道)是全國公路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農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礎設施?!鞭r村公路開始涉及村道概念。但在國家法律的層面上,村道依然沒有列入我國公路網的范疇。
雖然法律定義的出現遠遠落后于農村公路的誕生,但我們不能否認農村公路在廣大農村地區扮演的重要角色,特別是在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農村公路都做出了重要貢獻。在農村地區,農村公路作為唯一的交通基礎設施為我國新農村的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看似簡樸的柏油路和水泥路,在廣大農民的心目中卻十分重要。而讓農民同胞出門就能走上公路,則是我們大力開展農村公路建設的主要目標。
(二)國家高度重視農村公路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由于技術等級偏低,交通部的統計數據中只包含“國道”、“省道”、“縣道”和“鄉道”,沒有納入“村道”一項,直到2006年底,交通部完成農村公路普查后,才將縣道、鄉道以及達到一定技術標準的村道納入“農村公路”的統計數據。從此之后,國家和地方的交通主管部門才開始對農村公路進行統計,但是因為統計資料不足等客觀因素的制約,還有很大一部分技術標準低的公路未計入里程。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領導人始終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放在心上,把改善農村的經濟狀況、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放在工作的首位,要完成上述工作,發展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可謂重中之重。特別是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在農業基礎設施中,公路交通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在很多地區,公路交通是農民群眾與外界交往的唯一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農村公路的建設也一直有條不紊地進行,從少到多,從修通公路到逐漸提高相關技術標準,從建設最低等級的公路到不斷提高其技術等級,農村經濟也隨著農村公路的建設逐漸發展起來,農民從此開始走向發家致富的新道路。
1978年,我國農村公路建設里程雖然已在全國公路總里程里超過半數,但仍無法滿足農民群眾的出行需求,還未通公路的人民公社占9.5%。截至2016年底,農村公路總里程達395.98萬公里,全國通公路的鄉(鎮)占全國鄉(鎮)總數的99.99%,其中通硬化路面的鄉(鎮)占全國鄉(鎮)總數的99.00%;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國建制村總數的99.94%,其中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國建制村總數的96.69%,城鄉運輸一體化水平接近80%。2016年,我國用于修建農村公路的財政支出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1887億元,新改建的農村公路里程也再創新高。同年,交通部加大了對貧困地區農村公路的建設力度,全年全國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規模相比之前顯著提高,特別是對四川、云南等地區的公路投資進一步增加,對農村公路的建設持續深入。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的農村公路發展嚴重滯后,農民的出行極為不便,農村公路不論是建設里程還是運營技術等級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到2016年底,農村公路不論是在里程、等級還是通達深度上,40年前與現在都不可同日而語。國家對農村公路的建設力度和資金投入規模越來越大,也表明了國家對農村公路的重視、對農業發展的重視、對農村的重視和對農民的重視。農村公路真正成為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連接全國路網的重要紐帶,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農村公路建設不僅成為農民增收的直接來源,而且為農村經濟的騰飛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設施保障。
(三)農村公路助農民發家致富
40年來,各級地方政府響應政府號召,新改建的農村公路里程不斷增加,有效改善了農民的出行環境。農村客運貨運公交路線和客運站建設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農村公路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人們傳統印象中農村公路低級落后的刻板形象,改善了農村交通環境,惠及了廣大農民,為發展農村經濟、農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強大的生機和動力。
河南省項城市在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提升自己的公路設施建設水平。2016年項城市修筑農村公路里程超過1000公里,公路網密度達176公里/百平方公里,使該市466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90%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班車,農民出行問題得到極大改善。主管部門并沒有陷入“業績工程”的怪圈,在注重速度的同時也沒有放下對公路工程質量的監督和把控,甚至成立了專門的工程管理部門來負責監督管理農村公路的建設過程,下發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只為保障農村公路的建設項目不斷推進。河南省項城市農村公路的發展不僅改變了農民的出行方式,因為交通環境的改善,前來投資的外商也逐漸增加,給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農村公路的建成使農村與外界的連接成為可能,吸引了外商外資來到項城尋求新的發展和合作,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當地農民不再把務農當作唯一的謀生手段,徹底擺脫了之前貧窮落后的局面,真正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三張店鄉是項城市一個貧困鄉,外出務工人員眾多,在外地創辦的各類企業效益良好。但是由于交通設施的落后,外出務工人員回家時甚至不能把車開到自家門口。經過幾年的發展,三張店鄉的公路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外出務工人員回家感到驚喜的同時,也看到了家鄉的變化,決定返鄉投資辦企業及捐資支持家鄉公益性事業建設的有400多人,總投資達7000多萬元。
在交通基礎設施還不發達的西北地區,農村公路就像是連接綠洲及鄉村的生命線,有著重要的作用。地廣人稀的新疆天山地區南北星羅棋布地分散著800多個綠洲。鄉村公路以砂石路為主,路面坑洼不平,車輛經過時經常塵土飛揚,人要躲得遠遠的。改革開放以來,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及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2016~2017年,全區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488.75億元,完成新改建里程39409公里,改善了240個鄉(鎮)、2200個建制村的通行條件,使455萬名農牧民受益。截至2017年底,全區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2.28萬公里?,F在遍布天山南北的農村公路四通八達,農民能夠把當地的哈密瓜、核桃、大棗等農產品從大山和荒漠中運到全國各地,使農民的收入有了保障。天山深處的三道溝村因為沿河谷分布,景色優美,特別是夏天,更是人們避暑養生的好去處。農村公路修通后,全村100多農戶,有1/4轉型開始從事旅游業,現在一個月的工資趕得上之前種地時一年的收入。2017年以來,新疆的新建公路建設項目90%的勞動力從當地招工,成千上萬的新疆同胞,在家門口參與農村公路建設,實現了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增收的雙贏局面。農村公路在幫助農民發展經濟和維護少數民族地區穩定等方面發揮著更加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