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中國鐵路

一 中國鐵路40年發展概況

40年來,伴隨國家在重大基礎設施工程上的投入力度持續加大,鐵路網的建設如火如荼。從北國冰雪風光到南國絢麗風情,從西部遼闊邊疆到東部沿海河畔,從鄭徐高鐵、蘭新高鐵到武九高鐵,鐵路的觸角日益伸進我們生活的每一片土地,切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中國幅員遼闊,鐵路的四通八達提高了地區可達性。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里程最長的青藏鐵路建成通車。2008年8月1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京津城際鐵路以350公里的時速通車;蘭新高鐵連接了物產豐饒的新疆與中東部地區,新疆的各種誘人的特產,像“吐魯番葡萄”“庫爾勒香梨”等豐富的瓜果菜蔬,通過高鐵大通道源源不斷輸送到中東部地區。高鐵350公里的運營時速創造了高鐵時速新高度,北京到上海只需5個小時,中午嘗北京烤鴨,晚上就能吃到上海小籠包。西成高鐵將西安與成都連接起來,只需3個小時,就能先吃肉夾饃后吃老火鍋。對既有的鐵路干線實施了提速改造,時速達200公里及以上國產動車組列車大面積開行;快速地發展了鐵路重載運輸,干線大量開行5000~6000噸貨物列車,大秦鐵路大量開行l萬噸和2萬噸重載組合列車,運量在2008年達3.4億噸,創造了世界鐵路重載運輸的奇跡。40年的發展,國家更加注重人文關懷,更多普惠民生之舉切實地服務于人民,鐵路也在飛速發展中創新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推出一系列科學化、人性化的服務措施,著眼于人民出行的根本需求,為旅客打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家”。比如列車無線WiFi的試點全覆蓋,讓我們可以利用便捷的網絡進行工作、學習;動車組互聯網訂餐,可以讓我們在餓的時候隨手點擊一下手機訂餐APP,在彈出的網頁中盡享沿線美食;大力推進校園機關的“移動售票車”[1],實施貨運列車“門對門”運輸服務,精準對接運輸平臺,為廣大貨主提供高效的“私人定制”;實現電話、互聯網訂票的多種組合訂票方式,加長互聯網訂票的預售期。這些便民措施充分釋放了改革紅利,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鐵路在40年來實現了跨越式的快速發展,滿足了人民生產生活的需求,也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平穩運行。在鐵路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推動中國鐵路進一步的平穩健康發展,促進企業提升效率,發揮鐵路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作用,我國也進行了一系列鐵路改革,加快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構建。[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鐵路行業在建設、運營管理、技術創新、運價制定、鐵路體制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為深刻的當屬鐵路體制改革,即所謂的“鐵道部政企分離改革”。2013年3月,國務院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撤銷,建立了國家鐵路局,由國家鐵路局進行鐵路的發展規劃制訂以及承擔原鐵道部行政職責,并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由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角色職責。自此,鐵路運輸指揮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統一調度,確保鐵路的運營管理安全和保質保量完成運輸任務,繼續為人民、國家提供安全優質的運輸服務。中國鐵路總公司以鐵路客運運輸服務為主營業務,并且實行業務多元化的戰略,鐵路總公司負責全國鐵路運輸的調度指揮工作,并且負責經營管理鐵路客運貨運運輸,負責制訂和實施相應的鐵路建設投資計劃,并負責相關建設項目的管理以及前期總工作,如圖2-1所示。

圖2-1 鐵路行業“政企分開”體制改革

資料來源:筆者繪制。

鐵路大規模建設和鐵路行業大刀闊斧的改革為改革開放40年來鐵路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礎。40年來,中國鐵路發展迅速,在營運里程、客運、貨運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發展。由《中國鐵路發展統計公報》知,截至2016年底,全國鐵路路網密度為129.2公里/萬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3.2公里/萬平方公里。其中,復線里程為6.8萬公里,比上年增長5.2%,復線率為54.9%,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電氣化里程為8.0萬公里,比上年增長7.4%,電化率為64.8%,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西部地區的鐵路營運里程為5.0萬公里,比上年增加2230.9公里,增長4.6%。由圖2-2可知,截至2016年底全國鐵路營運里程達到12.4萬公里,比上年增長2.5%。與1978年的5.17萬公里相比,復合增長率為2.32%。40年以來,中國鐵路營運里程實現了平穩增長。由國家發改委、交通部、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發布的《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全國鐵路營運里程在2020年將達到15萬公里。

圖2-2 中國鐵路營運里程及其增長率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圖2-3 中國鐵路客運量及其增長率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圖2-4 中國鐵路旅客周轉量及其增長率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在鐵路旅客運輸方面,如圖2-3、圖2-4所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28.14億人次,比2015年增加2.79億人次,同比增長11.0%,1978年,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僅為8.15億人次,與1978年相比,鐵路旅客發送量復合增長率為3.3%;2004年后,鐵路旅客發送量呈高速增長。2016年底,全國鐵路旅客周轉量完成12579.29億人公里,比上年增加618.69億人公里,同比增長5.2%,1978年,全國鐵路旅客周轉量僅為1093.2億人公里,旅客周轉量復合增長率為6.6%,2004年的鐵路旅客周轉量增長率最高,為16.17%。

圖2-5 中國鐵路貨運量及其增長率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圖2-6 中國鐵路貨物周轉量及其增長率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貨物運輸方面,如圖2-5、圖2-6所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鐵路貨運總發送量完成33.32億噸,比上年減少0.26億噸,下降0.8%。1978年,全國鐵路貨運總發送量為11.01億噸,鐵路貨運發送量的復合增長率為2.96%。2004年,鐵路貨運發送量增長率達11.05%。到2015年、2016年,鐵路貨運發送量略有下降。2016年底,全國貨物周轉量為23792.26億噸公里,同比增加0.16%。1978年,貨物周轉量為5345.2億噸公里,貨物周轉量復合增長率為4%。2004年貨物周轉量增長率達11.84%。

截至2016年底,如圖2-7所示,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015億元,2000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僅為672.2億元,相比2000年復合增長率為16.75%。投產的新線達3281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為1903公里。

40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鐵路發展迅猛,人民出行得到了極大的便利,鐵路的發展離不開鐵路車輛、車站的建設發展、技術進步,以及鐵路的體制改革和對區域經濟的推動作用。車輛是鐵路運輸的載體,車站是客運、貨運的重要樞紐,鐵路的發展離不開載體及樞紐的發展升級;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力,鐵路技術發展也是鐵路發展的重要推力,鐵路發展過程中有著幾個舉世矚目的技術進步,如鐵路電氣化改造、建造青藏鐵路、發展建造重載鐵路、鐵路大提速等。鐵路的體制改革也為鐵路改革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圖2-7 中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額及其增長率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 县级市| 司法| 庄浪县| 建阳市| 昌都县| 名山县| 太仆寺旗| 华坪县| 保靖县| 汉中市| 哈尔滨市| 大邑县| 称多县| 通州市| 福州市| 张家川| 金阳县| 宽城| 渝北区| 龙泉市| 昔阳县| 岑巩县| 贡山| 德令哈市| 婺源县| 巍山| 三江| 石台县| 临汾市| 集贤县| 玉屏| 孝义市| 西青区| 怀化市| 兴山县| 竹溪县| 淳安县| 山阴县| 乌鲁木齐市| 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