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一)雙語教學民族中小學校公用經費嚴重不足

從全區情況看,盡管自治區財政近年來每年為民族教育投入專項經費4億多元,但主要用于學生的生活費補助和學費減免。而學校公用經費按生均撥付,小學生生均560元/年、初中生生均760元/年已遠遠不夠。加上雙語教學民族中小學辦學規模小、寄宿生多、辦學成本高,更顯經費短缺。

(二)雙語教學民族中小學、幼兒園專任教師缺編嚴重

這些學校大多數是在布局調整中整合而成的,一方面教師數量多,但合格教師短缺;另一方面教師年齡老化,學科不配套突出。再加上教師編制是十多年前核定的,與目前辦學規模不相匹配(2002年雙語教學民族中小學校校均規模分別是小學155人、初中541人、普通高中789人;2013年校均規模分別是小學385人、初中511人、普通高中682人)。據不完全統計,全區雙語教學民族中小學、幼兒園園均缺少合格教師30人以上。

(三)雙語授課教師待遇偏低、隊伍不穩定

雙語教學民族中小學多數處于邊遠落后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教師除正常工資外,無任何福利。造成了合格教師流失、隊伍不穩定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內蒙古區內高校蒙漢雙語授課在校大學生占蒙古族在校大學生的比例逐年上升

這一比例2013年已達到62.12%。一方面反映了蒙漢雙語授課高中畢業生升入區外優質高校就讀的機會少;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內蒙古自治區蒙漢雙語授課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五)小學外語課程的開設爭議較大

調研發現對于小學三年級是否應該開設外語課程,不同群體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家長與教師及教育部門的意見相左。家長普遍認為外語課程開設得越早越好,孩子學得越多越好。而很多老師及教育部門則認為這樣過早地開設外語課程,尤其是對于農牧區語言環境相對較差的地方來說,少數民族孩子的學習壓力過大,不僅要學習本民族語言,還要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再加上外語教師的專業水平較低,所打的基礎較差,這樣的做法往往事倍功半。由于學生的課時總量恒定,外語課的開設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民族語言文字的學習和使用,有的家長甚至反映和不解為什么孩子的母語學習質量有所下降。

(六)教學資源的信息化建設及雙語教材教輔的建設仍須加強

調研發現盡管內蒙古自治區非常重視教學資源的信息化建設,并且基礎建設的標準相對較高,但目前自治區蒙古語學習的數字化資源仍然相對較少,且利用率相對較低。此外,隨著雙語教育的穩步發展,學前和中小學雙語學生規模不斷擴大,市面上供雙語學生使用的教輔材料相對較少,學生選擇的余地不大,對雙語教育質量的提高造成了一定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台县| 刚察县| 浙江省| 康马县| 龙南县| 固安县| 龙门县| 渭南市| 云阳县| 株洲县| 信丰县| 县级市| 喀什市| 北票市| 双柏县| 五指山市| 巴林右旗| 右玉县| 临沭县| 法库县| 西安市| 噶尔县| 鄂托克前旗| 高平市| 和田市| 夏津县| 南木林县| 威信县| 亳州市| 贞丰县| 江陵县| 银川市| 富阳市| 临颍县| 伊金霍洛旗| 乐山市| 临夏市| 徐州市| 松滋市| 湄潭县| 四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