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字如來
- 張大春
- 2443字
- 2019-09-12 10:59:52
魔與騙的欺迷之障
——看魔術(shù)而受騙上當(dāng),才會大呼過癮,這不奇怪嗎?

初學(xué)騎自行車,還是小學(xué)五年級的時候。我騎的是父親那一輛二十八吋的幸福牌,左腿落地像個撐子,屁股還夠不著坐墊,右腿則必須從橫杠下方斜穿到對過,才能勉強踩住踏板,一使勁兒,輪子左左右右扭晃著,迤邐歪斜能踩出幾十尺,從巷子口騎回家門口,還沒有摔趴,我已經(jīng)相當(dāng)?shù)靡饬恕?/p>
門口的母親操著一口終身不改的濟南土話對我說:“你要能騙上車,才算是真會了?!闭f時,她半旋了一下身子,右手順勢夸張地畫了一個大圓弧。當(dāng)時聽在耳朵里,是那個“騙”字。她的意思,我是明白的,就是要我用左腳發(fā)動,單踩一邊,踩得車身向前移動了,同時高抬右腿,直接坐上坐墊,右腳也就搭上位在高點的右踏板了。
就跨身上車而言,“騙”,是個意思完全不相干的錯字。
學(xué)習(xí)母語之時,并不是字字皆就音而通義,往往在還很幼小的時候,人們留得了某些“字”與“意思”的關(guān)聯(lián)印象,便以為就是那么寫,就是那么讀,就是那么解釋。然而,若是沒工夫查考,卻可能誤會一生;這是自己騙自己的障眼法,應(yīng)該算是一種原生的魔術(shù)。讓我們從魔術(shù)說起。
有的魔術(shù)師愿意這樣說:魔術(shù)就是騙術(shù)。但是能這么說,需要一點兒勇氣。
“魔術(shù)”二字的翻譯詞極好,因為“魔”這個字的來歷恰恰符合了這種雜技的特性。魔,不見于甲骨文、金文。小篆中有此字(),便是群鬼之一,但是在一般文史資料中也罕見。這個指稱某種鬼怪的字若非佛教東傳,用來作為梵文mara的音譯,恐怕也就是一個死掉的字了。
佛教之中,將一切擾亂身心、妨礙修行的心理活動都稱為“魔”。所以,這個重生的字便不再是某一神秘妖物的名字,而成了我們感知、情智與意志上軟弱、迷惑的代詞。大約除了“魔力”一詞以外,絕大多數(shù)冠以魔字的語匯——如魔心、魔道、魔障等,都意味著施與受相對、相需而導(dǎo)致某種功果受阻的情況。也只有“魔合羅”看來算個好東西——這是宋元以降,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七,為表送子祝福之意,市集上會出現(xiàn)的一種吉祥物。
既然說魔術(shù)是騙術(shù),被騙的人越是受愚受弄,越是開心,這心理狀態(tài)也有趣。其情頗類同于閱讀《見字如來》,原先自以為明白的字,忽然發(fā)現(xiàn)出于長遠的誤會,一旦恍然大悟,也頗有意趣。
就像先前提到的這個“騙”字,在中古時代,就是描述一人“側(cè)身抬腿跨上”的動作,之后,就可以在大量的元代戲曲、明代小說里讀到這個字。最初應(yīng)該是專指飛身上馬的動作,像是《金瓶梅詞話·第六八回》:“一面牽出大白馬來,搭上替子,兜上嚼環(huán),蹝著馬臺,望上一騙,打了一鞭?!?/span>一直到幾百年后,洪昇的《長生殿·合圍》里也這么說:“雙手把紫韁輕挽,騙上馬,將盔纓低按?!?/span>
大約在這個字義普遍成立而廣泛使用的同時,也引出跨越、超越的意思,汪元亨《醉太平·警世》曲:“吞繡鞋撐的咽喉裂,擲金錢踅的身軀趄,騙粉墻掂的腿脡折?!?/span>明代無名氏《下西洋·第三折》:“西洋取寶傳天下,故駕輕帆騙海來?!?/span>
從“騙(跨過、超越)粉墻”的說法開始,“騙”字已經(jīng)悄悄地跨過單一語意的藩籬,準(zhǔn)備行騙。我們用久了這個和“翻墻”“跨界”意象密切相關(guān)的字,自然也就讓我們上了當(dāng)(被人超越了理智防范的屏障),于不知不覺間被欺罔的感受也就跟著堆疊上來。欺騙之意,遂乃成立。
除了“騙”是從超越這個意義上轉(zhuǎn)入了欺哄之外,“欺”這個字原本也有遮蔽、凌駕甚至辜負的含意。我看小篆此字(),右邊就是“欠”,那是一個人喘著大氣,像是要搬動左邊幾上的一個大籮筐——也就是“其”。這跟哄、騙有什么關(guān)系呢?那就得查考:在許慎的《說文》中,欺應(yīng)該是“諆”的簡化字,原本形容人說話不老實,是得費挺大的勁兒的,大言成風(fēng),屢屢長吁短嘆,這“諆”乃是形聲兼會意之字,一旦簡化,“欺”字反而表現(xiàn)得不明不白了。
障眼法應(yīng)該是吳承恩在《西游記》里的一大發(fā)明,這三字似乎表示,念一口訣即能使人注意力渙散、轉(zhuǎn)移,而不能見物。障字,原本也沒有什么好意思。除了遮擋、阻塞之外,還可用以稱呼邊境檢查崗哨所在的戍居小城區(qū),以及與“嶂”字相通的險屏高山、與“瘴”字相通的毒癘病害。佛經(jīng)翻譯也豐富了這個字的內(nèi)涵,人的煩惱,還有基于某種輪回因果而導(dǎo)致的挫折,都可以用“障”來涵攝。
障字結(jié)詞,也會產(chǎn)生美感。古代帝王儀仗里的長柄大扇子,用雉尾毛羽制成,目的不是扇清涼風(fēng),而是蔽人耳目。至于拿袖子遮臉的,一定是美人嗎?請勿存疑——遮住了也就不暇求證了;白石道人的《角招》詞寫得多好:“猶有。畫船障袖。青樓倚扇,相映人爭秀。”“障日”一詞常出現(xiàn)在書畫史,古人題壁于佛寺,稱墻為“障日”;走馬時跨下有鞍韉,垂于馬腹兩側(cè)的“擋泥板”制作精致,常以錦繡裝飾。李白《紫騮馬》有句:“臨流不肯渡,似惜錦障泥。”形容的“障泥”,又名“障汗”。
我們把這些與受騙、錯覺、屏蔽、障礙有關(guān)之字一氣讀來,應(yīng)該不難體認:上了當(dāng)、著了魔,不必他求于人,是我們自己的感官知見出了岔子。至于到底是怎么岔的?可別問我。語言本身不能解決現(xiàn)實——語言,人說也是一障,很難騙——跨越——過去。
字詞辨正
魔障心生
一、下列哪一個詞匯中的“魔”與他者語意疏遠不類?
①魔術(shù) ②魔駝 ③魔星 ④魔漿
二、“魔合羅”與下列哪一個選項無關(guān)?
①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七 ②表示上天送子之意 ③一種吉祥物玩偶 ④人身蛇頭的護法神
三、“騙”字的本義是:
①側(cè)身抬腿跨上 ②欺瞞 ③哄 ④搬弄唇舌
四、“騙馬”不包含下列哪一個意思?
①欺哄婦女 ②不務(wù)正業(yè) ③精于騙術(shù)的老手 ④翻身上馬
五、美女明星出游,防狗仔偷拍而躲閃,正符合古代哪一個形容美女之詞?
①障狂 ②障袖 ③障面 ④障扇
六、婚嫁時新婦過門,夫家親族鄰里圍觀,擁門塞巷,這是唐人婚儀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謂之:
①障車 ②下婿 ③卻扇 ④觀花燭
七、“障日”是指:
①屋檐 ②墻壁 ③屋頂 ④窗簾
八、“障汗”是什么東西?
①衣領(lǐng)襯墊 ②馬腹擋泥錦片 ③綁縛頭顱的毛巾 ④鳥籠外的罩布
九、“欺”字語意豐富,包含下列何者?(※本題復(fù)選)
①詐、騙 ②遮蔽 ③辜負 ④超越、勝過
十、不常見的語詞“欺魄”,所指的是:
①向生者求代一命的鬼 ②求雨所用的土偶 ③含冤負屈的心情 ④禳災(zāi)所用的祭器
答案:②、④、①、③、②、①、②、②、①~④、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