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第七則

【原文】

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1],水際聽欸乃聲[2],方不虛生此耳。若惡少斥辱,悍妻詬誶[3],真不若耳聾也。

【原評】

黃仙裳曰[4]:此諸種聲頗易得,在人能領略耳。

朱菊山曰[5]:山老所居[6],乃城市山林,故其言如此。若我輩日在廣陵城市中[7],求一鳥聲,不啻如鳳凰之鳴[8],顧可易言耶?

釋中洲曰[9]:昔文殊選二十五位圓通[10],以普門耳根為第一[11]。今心齋居士耳根不減普門,吾他日選圓通,自當以心齋為第一矣。

張竹坡曰:久客者,欲聽兒輩讀書聲,了不可得。

張迂庵曰[12]:可見對惡少、悍妻,尚不若日與禽蟲周旋也。又曰:讀此,方知先生耳聾之妙。

【注釋】

[1]松聲:風吹過松林發出的像波濤般的特殊響聲,稱為松濤或松風。

[2]欸乃(ǎi nǎi)聲:本指搖櫓劃船的聲音,后來也指船歌或漁歌,即劃船時唱的歌。唐元結有樂府《欸乃曲》:“誰能聽欸乃,欸乃感人情。”題注:“棹船之聲。”唐代柳宗元謫居永州時寫有一首《漁翁》:“漁翁夜伴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后有人據此做古琴曲,稱為《漁歌》或《欸乃歌》,借以表達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情趣。

[3]詬誶(gòu suì):辱罵。

[4]黃仙裳:黃云(1621—1702年),字仙裳,一字樵青,號舊樵、悠然堂等,江蘇泰州人。他工畫擅詩,明清之際,于江淮一帶頗負盛名。明末諸生,明亡后隱居不仕。有《悠然堂集》《桐引樓詩》等。

[5]朱菊山:朱慎,字其恭,號菊山,武義人,居揚州,善作詩,性格豪放,與孔尚任等友善。

[6]山老:指張潮,字山來。

[7]廣陵:即江蘇揚州。

[8]不啻(chì):如同。

[9]釋中洲:法名海岳,字菌人,號中洲,住金陵(今江蘇南京)清涼寺,工畫。

[10]文殊:佛教大乘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專司“智慧”,與司“理”的右脅侍普賢并稱。圓通:佛教語,謂悟覺法性,圓即不偏倚,通即無阻礙。據《楞嚴經》記載:“阿難及諸大眾,蒙佛開示,慧覺圓通,得無疑惑。”觀音菩薩以耳根圓通,被文殊菩薩贊為二十五圓通中第一圓通,故觀音又稱圓通大士。

[11]普門:佛教語,指普攝一切眾生的廣大圓融的法門。見《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此處代指觀音菩薩。耳根:佛教語,六根之一,指對聲境而生耳識者。

[12]張迂庵:不詳。

【譯文】

春天聽鳥鳴,夏天聽蟬唱,秋天聽蟲子唧唧叫的聲音,冬天聽雪落的聲音。白天聽下棋的落子聲,明月當空時聽悠遠的簫聲,身處在大山之中聽松林風嘯的聲音,水邊聽搖櫓聲,才算沒有白長了這雙耳朵。假如聽到是無賴少年的呵斥辱罵,蠻橫女人的叫罵惡言,那真不如耳朵聾了的好。

【原評譯文】

黃仙裳說:這幾種聲音很容易聽到,在于人能不能欣賞罷了。

朱菊山說:張老先生居住在城市中的山林,所以他這樣說。要是像我們這些人整天待在揚州城中,聽到一聲鳥叫,就像是聽到鳳凰的叫聲一樣,哪里還能說出容易聽到的話。

釋中洲說:當年文殊菩薩評選二十五圓通,把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列為第一。如今心齋居士的耳根不亞于觀世音,我將來要是評選圓通,自然當把心齋列為第一。

張竹坡說:常年在外的人,想要聽孩子們的讀書聲,是完全不可能的。

張迂庵說:由此可見整日面對無賴少年、兇悍妻子,還不如整天與禽鳥蟲類相處。又說:讀了這篇才理解張老先生耳聾的妙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阳县| 屏山县| 阿图什市| 星座| 正蓝旗| 神农架林区| 金华市| 涟源市| 平武县| 陆良县| 怀来县| 寿宁县| 永嘉县| 瑞安市| 灵武市| 涞水县| 宁蒗| 延边| 西藏| 中宁县| 平武县| 绍兴县| 犍为县| 博兴县| 清新县| 武穴市| 开封市| 积石山| 彭州市| 体育| 酒泉市| 泰安市| 苗栗市| 茶陵县| 宽甸| 胶州市| 丹凤县| 盐城市| 新河县| 德令哈市| 沂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