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客觀詩人與主觀詩人
- 人間詞話全鑒(典藏誦讀版)
- 王國維
- 1055字
- 2019-09-09 11:16:14
【原文】
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①、《紅樓夢》②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注釋】
①《水滸傳》: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為明初小說家施耐庵。書中寫了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被迫落草為寇,后被朝廷招安,為朝廷東征西戰的故事。對于《水滸傳》的作者也有些爭議,除了被廣大讀者接受的施耐庵以外,還有羅貫中和金圣嘆兩說。
施耐庵:(1296—約1371年),元末明初小說家,名子安,本名彥端,今江蘇白駒人。
②《紅樓夢》:原名《石頭記》,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為清代小說家曹雪芹。《紅樓夢》的問世,引發了一門新的學術研究——紅學,這在我國歷史上是極其鮮有的。對于《紅樓夢》的作者,也有一些爭議。有人認為曹雪芹是《紅樓夢》的唯一作者,有的則認為清代小說家高鶚是《紅樓夢》后四十回的續寫者。對于此種說法,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
曹雪芹:生卒年約1715—1763,清代著名小說家,名霑(zhān),字芹圃,號芹溪、夢阮,祖籍遼陽,今江蘇南京人。
【譯文】
客觀的詩人,不可不多閱歷世面。閱世越深,創作的材料才會越豐富,越可以有變化,《水滸傳》《紅樓夢》的作者就是這樣的。主觀的詩人,不用有太多的閱世經歷。閱世經歷越淺,他的性情就會越真,南唐后主李煜便是這樣了。
【賞析】
客觀地描述事物,需要人有極其豐富的閱歷,才能夠更好地利用收集到的材料組合成自己的文章,如寫出《紅樓夢》《水滸傳》這種宏偉巨作的曹雪芹、施耐庵便是如此;主觀地描述事物,則更多注重個人的感覺,不需要太多閱世的經歷,懷有一顆赤子之心即可。有赤子之心的人,感情就越細膩,便越能夠發現事物的細微之處,能夠將最真性情的東西融入自己的詩作中,從小生在深宮、長于婦人之手的李煜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王國維將詩人分為主觀的和客觀的之說,也有其不妥當的地方。詩人本身就是一個融入客觀又建立于主觀上的個體存在,主觀和客觀并不是獨立分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融合的。施耐庵和曹雪芹二人,雖大部分都是客觀地創作,但里面也不乏他們主觀上的一些情緒和觀念;李煜雖有主觀的創作,但李煜如若沒有經歷家破國亡,他又如何寫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千古名句。所以,不能純粹地依靠主客觀來評判一個詩人的著作,不可以此來限定詩人的情感抒發。
究其而論,只要是忠于生活的詩人,只要是忠于藝術的詩人,只要是忠于現實的詩人,不管他們是客觀還是主觀,他們都能夠表現出真性情,都能夠寫出絕世佳作,而這些和個人的閱世深淺并無太大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