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jié)??上市那些事兒(二):群星閃耀香江時

隨著房地產行業(yè)逐步壯大,一大批房地產企業(yè)茁壯成長,由此帶來的“資金饑渴癥”,不斷催動著房企上市融資的欲望。在A股IPO上市融資路徑并不暢通的同時,一大批房企走上了境外上市的道路,而臨近內地而又匯聚國際資金的香港,成為他們上市的集中地。

特別是2005年之后,內地房企掀起了大規(guī)模前往香港上市的風潮,并借助國際資本市場的資源,從中成長出一大批璀璨的明星企業(yè)。不過,國際資本市場瞬息萬變,中國房企出境上市,也面臨與資本巨浪的大斗法,有的沖破重圍,一往無前,有的折戟沉沙,黯然離場。他們的經驗和教訓,成了后來者的燈塔。

國企率先走出境外

1992年8月和12月,中國海外發(fā)展有限公司(0688.HK,簡稱“中海外”)和越秀投資有限公司(0123.HK,后更名為越秀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為方便表述,簡稱“越秀地產”)兩家國有企業(yè)先后在香港上市,開啟了內地房地產企業(yè)在香港上市的大門。

上市后,央企中海外充分利用境外資金低成本優(yōu)勢,一路領跑眾房企,在盈利能力和產品質量上成為行業(yè)標桿,并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別通過上市平臺發(fā)行股份收購母公司中建股份和另一家央企中信集團的土地儲備,實現(xiàn)了快速發(fā)展壯大。

而廣州國企越秀地產在2002年通過發(fā)行股份和支付現(xiàn)金,收購母公司越秀集團土地資產,逐步轉變?yōu)橐苑康禺a為主業(yè),并在2005年創(chuàng)造性地分拆首只投資內地物業(yè)的REIT越秀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在香港上市,創(chuàng)造一段傳奇。

1996年,華潤置地有限公司(1109.HK,簡稱“華潤置地”)的前身華潤北京置地在香港上市。特別的是,華潤置地上市時的資產來自當時的華遠地產,而且華遠地產的資產并沒有全部在香港上市,僅僅是持有華遠地產52%股權的外資公司在香港上市。因此時任華潤北京置地董事總經理的任志強,將此次上市稱為“借橋上市”。此后,華潤集團向華遠集團收購了華遠地產股份,并對華潤置地進行了多次的資產注入,其中多次通過股份支付。借助資金優(yōu)勢和母公司的實力,華潤置地得以在行業(yè)內一路高歌猛進,成為全國最具實力的綜合型地產發(fā)展商之一。

2003年,首創(chuàng)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868.HK,簡稱“首創(chuàng)”)在香港上市。首創(chuàng)引入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作為戰(zhàn)略股東,不斷嘗試多元化融資路徑,并于2013年在香港收購一家殼公司,將其打造成首創(chuàng)鉅大,作為發(fā)展奧特萊斯項目的平臺。

除前述的四家國資背景的房企外,一些民企如合生創(chuàng)展集團有限公司(0754. HK)于1998年在香港上市,復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337.HK)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但一直未形成大規(guī)模的風潮。

事情的變化出現(xiàn)在2005年。這一年,中國房地產迎來了歷史上首個大舉宏觀調控的年份,同時A股由于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導致IPO發(fā)行暫停。房企在內地上市受阻的情況下,紛紛將目光轉向香港,并由此開啟了民營企業(yè)在境外上市的熱潮,成為2007年和2009年兩場資本盛宴的先聲。

民企H股小試牛刀

2005年率先在香港上市的是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2777.HK,簡稱“富力”)和雅居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3383.HK,簡稱“雅居樂”)。與房企A股上市主要受上市政策和國家對房地產行業(yè)的調控不同,房企赴香港上市,更多的是受到國際資本市場及其對內地房地產行業(yè)的信心的影響。

富力原本計劃在2005年5月上市,但2005年上半年調控政策頻出,在港上市的內房股表現(xiàn)一直不佳,如華潤置地從2月28日的2.05港元的高位,跌至5月26日的低位1.12港元,跌幅達到45%,直到7月份才有回升的趨勢,富力也延期至7月14日才上市。由于投資者的觀望,富力面向普通投資者的公開發(fā)售部分僅獲得約38%的認購,只能將未獲認購的公開發(fā)售股份轉至國際配售部分。招股價也以接近招股區(qū)間下限的10.8港元定價,加上超額配售[2]合共集資22.8億港元。

2005年下半年,在港上市的內房股走出一波股價高潮,新上市的富力一路攀升,至2006年5月9日達到50.2港元的高位,較招股價足足漲了3.6倍!受到富力股價的鼓舞,中國房企紛紛跟進,同樣來自廣東的雅居樂在2005年12月上市,其香港公開發(fā)售部分獲得241倍超額認購,國際配售也獲得24倍超額認購,并以招股價區(qū)間上限3.3港元定價,加上超額配售合共集資36.2億港元。

進入2006年,內地的宏觀調控依舊沒有放松,而且貨幣政策收緊,2006年4月至2007年9月,央行連續(xù)7次加息合計1.71個百分點,并且多次升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目的是抑制信貸的過快增長。

銀行資金收緊的壓力,迫使內地的房企繼續(xù)尋找在香港地區(qū)上市的機會。2006年,來自上海的世茂房地產控股有限公司(0813.HK,簡稱“世茂房地產”)和來自杭州的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3900.HK,簡稱“綠城”)都在香港實現(xiàn)上市,但由于香港市場對內地房地產業(yè)前景心存疑慮,世茂房地產、綠城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

2006年5月初到6月中,受全球股市下跌影響,香港恒生指數(shù)下跌了一成多。此后市場略有回升,世茂房地產抓住時機在7月5日上市,但公開發(fā)售認購不足,僅獲得約54%的認購,最終依靠國際配售部分的輕微超額認購,世茂房地產得以成功上市,但只能以招股價區(qū)間的下限6.25港元定價,加上超額配售的集資額為42.8億港元。

在7月13日上市的綠城情況則有所好轉,香港公開認購部分獲得10倍超額認購,加上超額配售的總集資額為30.7億港元。上市前綠城的負債水平極高,2005年年底的凈借貸比率高達466%。上市后同一年的11月,綠城就迫不及待地發(fā)行了4億美元7年期公司債。第二年的5月,綠城又通過配股集資約23億港元,并發(fā)行5年期可轉換債券約23億港元,不僅緩解了綠城的債務危機,也為大幅擴張?zhí)峁┝速Y金來源。

眾星云集的2007年

進入2007年,國際資本市場正處在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前最樂觀的時候,流動性充斥市場。行業(yè)方面,之前一輪嚴厲調控之下,房地產行業(yè)卻繼續(xù)強力增長,也給予了國際資本市場極大信心。這一年,香港股市迎來了一大批房地產企業(yè)上市,其中既有民企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2007.HK,簡稱“碧桂園”)、合景泰富地產控股有限公司(1813.HK,簡稱“合景泰富”)、中國奧園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883.HK,簡稱“奧園”)、SOHO中國有限公司(0410.HK,簡稱“SOHO中國”),也有國企背景的方興地產(中國)有限公司(0817.HK,簡稱“方興”)、遠洋地產控股有限公司(3377.HK,簡稱“遠洋地產”)等。

其中,碧桂園上市創(chuàng)造的“首富”傳奇,至今仍為資本市場津津樂道。碧桂園在2007年4月3日開始正式招股,得到了眾多投資者的力捧,香港公開發(fā)售獲得255倍的超額認購,凍結資金約為3300億港元,金額在香港股票發(fā)行歷史上,僅次于中國工商銀行于2006年10月招股時凍結的約4100億港元。最終碧桂園以發(fā)行價格區(qū)間的上限5.38港元定價,加上超額配售合共融資148億港元。

2007年4月20日,碧桂園上市首日收盤價為7.27港元,較發(fā)行價上漲了約35%。按該收盤價計算碧桂園的總市值達到1163億港元,而當日香港內房股龍頭中海外的收市市值僅約710億港元,而A股地產股龍頭萬科的收市市值換算成港元也僅為790億港元,碧桂園因而一躍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上市房地產公司。碧桂園的創(chuàng)始人楊國強之女、年僅25歲的楊惠妍持有碧桂園59.5%的股權,價值達到692億港元。

碧桂園的“造富”效應,吸引其他房地產公司加速了上市的步伐。特別是7月開始,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房地產公司登陸香港。

7月3日,來自廣州、主打高端住宅物業(yè)的合景泰富在香港上市,香港公開發(fā)售超額認購倍數(shù)達到226倍,以招股價區(qū)間上限7.28港元定價,加上超額配售合共融資52.3億港元。

8月17日,央企中化集團旗下的方興在香港上市,香港公開發(fā)售部分錄得169倍的超額認購,最終以2.35港元的招股價區(qū)間上限定價,加上超額配售合共融資38.1億港元。

當年9月底至10月初,更是出現(xiàn)了遠洋地產、SOHO中國和奧園三股連發(fā)的情形。

9月28日,央企中遠集團旗下遠洋地產在香港上市,上市當日股價大漲43%。

遠洋地產是北京市場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之一,公開發(fā)售獲得205倍的超額認購,發(fā)行價也以7.70港元的招股價區(qū)間上限定價,加上超額配售的總集資額為137億港元。

10月8日SOHO中國上市,將這波上市熱浪推向了高潮。SOHO中國主打商業(yè)地產,且大部分項目位于北京CBD的核心區(qū)域,因而在眾多房地產新貴中脫穎而出。SOHO中國在香港的公開認購獲得168倍超額認購,發(fā)行價以招股價區(qū)間上限8.3港元定價,加上超額配售合共融資148億港元,集資額比肩碧桂園。

緊隨SOHO中國上市的第二日,來自廣州的奧園也登陸港交所,超額認購203倍,加上超額配售合共集資41.9億港元。

在這一年10月10日公布的胡潤百富榜,楊惠妍登頂中國首富位置,在前10名的位置中,還有多位房地產公司的老板,包括排名第3的許榮茂(世茂房地產)、排名第5的張力(富力)、排名第6的許家?。ê愦螅?/p>

金融危機后的資本盛宴

但2007年的這場轟轟烈烈的“造富”運動,很快被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打斷,香港資本市場動蕩不安,恒生指數(shù)大幅跳水,從2008年5月至10月跌幅高達六成。同時,2008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在連續(xù)幾年的嚴厲調控之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跌接近兩成,這是自1998年住房改革以來,商品房銷售面積首次出現(xiàn)下降,市場甚至傳出中國房地產行業(yè)出現(xiàn)“拐點”的聲音。

在這樣的形勢下,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和房地產行業(yè)的未來信心不足,對準備上市的房地產股也持保守態(tài)度。原本計劃在2008年上市的眾多房企紛紛選擇延緩上市,其中就包括恒大、龍湖、寶龍和佳兆業(yè)等。

而來自河南的建業(yè)地產股份有限公司(0832.HK,簡稱“建業(yè)地產”)則堅持在當年上市,但市場對其招股反應冷淡,香港公開市場認購率只有75%,最終只能以招股價區(qū)間的下限2.75港元定價,總集資額僅約13.75億港元,6月6日上市首日更跌破了發(fā)行價。

進入2009年,隨著“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推出,房地產市場開始復蘇。同時,香港股市也觸底反彈,資本市場春暖花開,這一年香港共有69只新股上市,集資合共2429億港元,位居全球首位,其中40只集中在第4季度上市。

2009年在香港上市的房地產公司約10家。不過牛市之下,房企的上市之路也并非完全順風順水。由于新股集中在當年第4季度大量上市,市場資金被嚴重分流,投資者面對數(shù)十只新股應接不暇。面對競爭,不少準備上市的公司只好忍痛割愛,調低招股價格,或者干脆推遲上市。

寶龍地產控股有限公司(1238.HK,簡稱“寶龍”)在2008年沖擊上市未能成功,這次卷土重來,志在必得,不惜以較低的價格參與市場競爭。寶龍于9月25日發(fā)布招股章程,招股價區(qū)間為3.30港元至4.90港元,預計最高集資49億港元。但是市場反應冷淡,寶龍不得不在10月6日將招股價下調至2.75港元,遠低于此前設定的招股價區(qū)間下限。但是即便如此,寶龍最終在香港公開發(fā)售部分錄得的認購率也只有約29%,只得將未獲認購的公開發(fā)售股份分配到國際發(fā)售,最終加上超額配售的集資總額為29.9億港元,較最初計劃的最多融資額縮水了約40%。

值得注意的是,寶龍上市的聯(lián)席保薦人工銀國際,日后還因在寶龍上市過程中的不當操作,遭香港證監(jiān)會譴責及罰款1250萬港元。香港證監(jiān)會在2014年5月發(fā)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工銀國際未對寶龍介紹的若干承配人進行客戶盡職審查,盡管懷疑承配人缺乏獨立性,仍然確保承配人會獲提供保證金融資,令寶龍得以順利上市。寶龍上市時面臨的危機程度,從中可見一斑。

進入10月,市場形勢更加危急。10月29日,來自深圳的卓越集團在公司網站宣布:由于國際投資市場徘徊觀望氣氛濃厚,考慮到認可卓越的投資者的利益和意愿,公司決定延遲全球發(fā)售計劃。而來自廈門的禹洲地產股份有限公司(1628.HK,簡稱“禹洲”)則最終以招股價區(qū)間的下限2.7港元定價,香港公開發(fā)售部分獲得2倍超額認購,在11月2日成功上市,融資16.2億港元。

好戲還在后頭。進入11月,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3333.HK,簡稱“恒大”)和龍湖地產有限公司(0960.HK,簡稱“龍湖”)的上市,成為2009年房地產公司赴港上市的高潮。

11月5日,經歷了2008年上市失敗的恒大在香港成功掛牌上市。恒大以招股價區(qū)間的中段3.5港元定價,香港公開發(fā)售部分獲得45倍超額認購,刷新了9月以來多家房企削價上市的頹勢,合共融資65億港元。恒大上市當日收盤價為4.7港元,較發(fā)行價溢價34%。

以4.7港元收盤價計算,恒大的市值達到了705億港元,超過碧桂園成為當時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民營房企中市值最大者。而恒大主席許家印持股約68%,其價值高達479億港元(約422億元人民幣)。就在2009年10月,最新一期公布的胡潤百富榜,比亞迪汽車的王傳福以350億元人民幣榮膺中國首富。許家印因此一舉超過王傳福,成為中國內地的新首富。

11月19日,同樣經過2008年上市折戟的龍湖,跟隨恒大的步伐登陸港交所。與2008年的慘淡認購情況不同,卷土重來的龍湖受到了資本市場的熱烈歡迎,公開發(fā)售部分獲得57倍超額認購,發(fā)售價也以接近招股價區(qū)間上限的7.07港元定價,加上超額配售合計融資約81.3億港元。上市當日,龍湖股價上漲13.3%達到8.01港元,總市值達到401億港元。龍湖董事長吳亞軍及其丈夫兩人合共擁有龍湖約78%的股份,夫婦總資產達到約313億港元。

2009年是中國房企沖擊港股上市的大年,不僅數(shù)量龐大,其中還不乏恒大、龍湖等日后在行業(yè)舉足輕重的重要企業(yè)。然而,這一年開始,國際投資者對不同規(guī)模的房企的態(tài)度也出現(xiàn)了分化,由于經歷了2008年經濟危機和行業(yè)下滑的洗禮,恒大、龍湖等規(guī)模較大、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房企,越來越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而對于一些中小型房企,投資者的心態(tài)則越來越謹慎。來自資本市場的支持,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房企中“強者更強”局面的出現(xiàn)。

中小型股的集體沖刺

恒大和龍湖上市之后,當時主要的大型房地產商基本都已經上市了。中小型房地產企業(yè)要突圍而出,一定要抓住接下來的一波上市機會。同時,由2010年開始, A股出現(xiàn)了長達數(shù)年的房企上市空窗期,促使大量的房地產開發(fā)商奔向香港資本市場。

2010年至2012年,融創(chuàng)中國控股有限公司(1918.HK,簡稱“融創(chuàng)”)、旭輝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884.HK,簡稱“旭輝”)和新城發(fā)展控股有限公司(1030. HK,簡稱“新城發(fā)展”)先后成功上市,也推動其成為此后數(shù)年房地產行業(yè)中快速發(fā)展的幾匹黑馬。

2010年10月7日,融創(chuàng)在香港聯(lián)交所正式掛牌上市。融創(chuàng)的上市籌備工作始于2007年,并引入雷曼兄弟作為戰(zhàn)略投資者,但因為趕上了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而擱淺。2009年,融創(chuàng)已經確定在12月18日上市,并開始路演,但市場狀況并不理想,融創(chuàng)不想折價發(fā)售,因而在上市前4天發(fā)布公告稱,鑒于當時的市場狀況以及為投資者爭取最佳利益,公司決定暫緩上市。

這一次融創(chuàng)再次沖擊港股,公開發(fā)售部分的超額認購倍數(shù)約3倍,合共融資約26億港元。上市之后,融創(chuàng)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和并購功能,參與對綠城、萬達商業(yè)的資產收購,迅速躋身中國房地產行業(yè)的一線梯隊。

2012年11月23日,旭輝正式登陸香港聯(lián)交所,集資約17億港元。上市后,旭輝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渠道,股債并舉,接連發(fā)行境外美元債和永續(xù)債、境內公司債和私募債等,并于2013年、2015年和2017年分別進行定向增發(fā),引入戰(zhàn)略性股東如亞洲知名投資公司RRJ和平安人壽,助力其迅速擴大規(guī)模。

2012年11月29日,新城發(fā)展在香港上市。特別之處在于,新城集團此前已經擁有國內的B股上市平臺,但長期無法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為了滿足對資本的需求,這次由B股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新城發(fā)展實現(xiàn)了整體上市。此后,新城B股在2015年成功轉為A股,新城集團旗下?lián)碛蠥股和H股兩個上市平臺,打通了境內外融資的雙渠道。

2013年和2014年,港股市場更是刮起了一股中小型房企上市的熱潮。2013年,朗詩綠色地產有限公司(0106.HK)、當代置業(yè)(中國)有限公司(1107.HK)、龍光地產控股有限公司(3380.HK)、時代地產控股有限公司(1233.HK)等相繼登陸港股。2014年,則有力高地產集團有限公司(1622.HK)、中電光谷聯(lián)合控股有限公司(0798. HK)、陽光100中國控股有限公司(2608.HK)等在香港上市。

2014年12月23日,還有一只超級大盤股大連萬達商業(yè)地產股份有限公司(3699. HK,簡稱“萬達商業(yè)”)在H股上市。以萬達廣場為拳頭產品的萬達商業(yè),自2005年以來,多次爭取在內地和香港上市,長達10年時間,終于夢圓港股。

萬達商業(yè)以接近招股區(qū)間上限的48港元定價,公開發(fā)售部分獲得4倍的超額認購,加上超額配售合共融資313億港元。以發(fā)行價計算,萬達商業(yè)上市時的總市值達到2148億港元。按照萬達商業(yè)董事長王健林擁有上市后的萬達商業(yè)54.3%的股份計算,其持股價值高達1166億港元。此后在2015年和2016年,王健林連續(xù)兩年成為胡潤百富榜上的中國首富。

在2014年的上市小高潮之后,在2015年至2018年,港股上市已經屬于“拾漏補缺”的階段,房地產公司上市數(shù)量明顯減少,但因為內地資本市場的大門對大部分房地產企業(yè)依舊緊鎖,港股依然成為部分房企突破上市的路徑。

2015年10月,來自福州的福晟集團宣布將位于長沙的6項物業(yè)注入香港上市公司佑威國際,開始運作地產資產通過港股借殼上市。由于收購觸發(fā)了香港交易所的“新上市申請人”的要求,佑威國際向港交所提出了新上市申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交易最終在2017年12月1日成功完成,公司名稱隨后也更改為福晟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627.HK,簡稱“福晟”)。

2016年1月13日,來自福建的融信中國控股有限公司(3301.HK,簡稱“融信”)在香港上市,融資約18億港元。融信在上市前的2012年、2013年、2014年以及2015年6月,凈借貸比率分別達到170%、500%、1540%及640%,其高杠桿快擴張的做法,與10年前的綠城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上市之后,融信迅速做出了調整,采取多元化的融資方式,凈借貸比率于2016年年底下降至98%。

2018年1月16日,同樣從福建起家的正榮地產集團有限公司(6158.HK,簡稱“正榮”)成功上市,融資約45億港元。上市之后,正榮的凈借貸比率從2016年年底的206%下降至120%。值得注意的是,正榮的實際控制人為歐宗榮,其弟歐宗洪正是上述融信的主席。以融信、正榮為代表的閩系房企,以高杠桿、高周轉的經營方式聞名,上市之后,隨著股本的增加和融資渠道的打開,發(fā)展的道路變得更加穩(wěn)健。

有人漏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里。就在一些房企還在努力爭取在香港上市的時候,一批已經在港上市的房企,卻冒出了回A股上市的念頭,其中包括首創(chuàng)、富力等,而萬達商業(yè)和恒大更是積極付諸行動,前者在香港私有化并退市,后者積極參與A股上市公司深深房的重組工作。究竟是什么因由在鼓動這波回歸A股的暗涌?下一節(jié)將詳細講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冈山市| 德安县| 新蔡县| 城口县| 宾川县| 龙陵县| 武功县| 宁城县| 香格里拉县| 文成县| 葫芦岛市| 邻水| 中牟县| 合肥市| 鲁甸县| 板桥市| 扎赉特旗| 田阳县| 康保县| 淮阳县| 布尔津县| 上犹县| 巴塘县| 山西省| 鄂伦春自治旗| 墨玉县| 九龙城区| 武宁县| 始兴县| 瓮安县| 房产| 阿瓦提县| 云龙县| 龙游县| 建水县| 都江堰市| 曲靖市| 吉水县| 碌曲县| 霍山县|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