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心理側寫4:用犯罪心理學解讀微行為
- 高文珍
- 10字
- 2019-10-11 17:40:08
第二章 讀懂人心是關鍵
聲東擊西,請君入甕
東漢時,班超為抵御匈奴,出使西域。由于莎車國歸降匈奴而反漢,故班超決定首先出兵平定莎車。此后,雙方各自尋求支援力量,無奈敵眾我寡,班超難以力克,只能智取,定下了聲東擊西之計以迷惑敵人。班超首先派人在軍中四處散布漢軍軍心渙散、準備撤退等對己方不利的言論,并于一日黃昏之時命令援軍東撤,自己則慌亂地率軍西撤。隨后,班超使計故意放走了幾個莎車國的俘虜,令其逃回去向莎車國國主匯報班超大軍慌忙撤退的消息。莎車國的援手龜茲國王果然信以為真,大喜之余決定出兵追擊,集結精兵一萬追殺班超。誰料,胸有成竹的班超僅撤退十余里便就地埋伏,果真等來了求勝心切的龜茲王。班超于是待敵軍飛馳而過后,與按約定東撤的東路援軍回師包圍殺向莎車大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的莎車大軍就這樣土崩瓦解。
這便是成語“聲東擊西”的由來,這是一種博弈的心理戰術,也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方法,比如在買衣服的時候為了讓銷售員多給一些折扣,我們就會故意說“衣服的顏色有點暗”“布料好像不太舒服”等,看起來是在挑剔衣服的顏色和材質,其實是想通過對衣服“不滿意”的表現和對材質、顏色的重點關注來給銷售員施加壓力,從而讓他們產生補償心理,達到降價銷售的目的。
犯罪心理側寫師在審問嫌疑人時也常常采用這種迂回的方式,因為多數嫌疑人都存有強烈的戒備心理,采用單刀直入的方式難以實現目的,而采用聲東擊西的方式往往能夠掩蓋問話的真實動機,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令對方產生錯覺之后乘虛而入,出奇制勝。
當年僅7歲的小女孩的尸體在棒球場邊的小溪里被人發現時,整個小鎮的人都感到無比憤怒和悲傷,人們無法想象到底是怎樣兇殘的人才能對一個可愛的孩子下這樣的毒手。在犯罪心理側寫師介入調查的過程中,一名嫌疑人進入了他們的視線。這名嫌疑人名叫艾瑞克, 25歲,在當地的出租房里居住。艾瑞克之所以會被當作兇殺案嫌疑人,是房東太太向警方舉報的。
據房東太太描述,艾瑞克平時就行為怪異,不上班的時候,他經常穿一身黑色衣褲,戴上黑色頭帶和露指手套,還戴著一只銀色骷髏頭的耳環,給人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他幾乎沒有什么朋友,很少參加聚會,講話也不靠譜,每天神出鬼沒,總是半夜才回到住處。最關鍵的是,小女孩被害的地點正是艾瑞克上下班的必經之路,而且小女孩被害當天艾瑞克剛剛與女朋友分手,這些事房東太太都是了如指掌的。當房東太太憑借強烈的直覺認為艾瑞克有可能與此案有關之后,她看似無意地嘗試著問他當天有沒有經過小女孩被害的那條小溪。艾瑞克很快移開眼神,環抱著雙臂,然后突然轉回視線冷冷地盯著她說經過了,并且說自己在經過棒球場邊的小溪時弄濕了腳,話音剛落就馬上轉身離開了。他的語氣冰冷,談話結束得又那樣倉促,絲毫沒有對受害女孩的憐憫。以上一系列舉動進一步加深了房東太太的不安,恐懼和不安使她決定立刻報警。
面對犯罪心理側寫師的詢問,艾瑞克表現得很配合,有問必答,但是把自己的嫌疑撇得干干凈凈。犯罪心理側寫師知道艾瑞克一定在關鍵點上撒了謊,再這樣問下去也沒有什么成效,于是索性改變了策略,開始問一些看似無關的問題,比如:“你有沒有打過架?”
艾瑞克回答:“沒有,我是一名和平主義者,從來不打架。”
“聽說你很少出門應酬,怎么打發業余時間?”
“看書、看電視……”
“一般看哪類書或者電視節目?”
“嗯,我喜歡動漫之類的書。電視節目看得比較多的是綜藝、比賽類的。”
“看電視是消遣的好方式,工作勞累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我也喜歡看電視。”犯罪心理側寫師一邊說一邊觀察艾瑞克的反應,心中暗想,如果艾瑞克是兇手,那么他一定有著些許變態心理和暴力傾向。“《過關斬將》這個節目看起來過癮極了,昨天晚上我看了最新一期,阿諾太帥了!”犯罪心理側寫師故意表現出興奮的樣子,好像是在與一個老友分享自己的快樂,完全忘記了審問這回事。
“是的,是的,我也喜歡看這個節目,我看過好多遍,阿諾太完美了……”艾瑞克跟著侃侃而談。犯罪心理側寫師一邊回應一邊想,這樣的人居然說自己不喜歡暴力,怎么可能?
犯罪心理側寫師又接著說:“阿諾一招制敵的手法太酷了,不過湊巧的是,我上小學時和女孩子打架就用過類似的招數,當時也不知道把握下手輕重,直接從身后把她撂倒了,幸虧沒出大問題,但因為這件事我還是差點被她的父母告上法庭!”
聽到這里,艾瑞克的眼中閃現出興奮的光芒:“沒錯,我也試過,簡直太爽了……”說到這里,他突然閉嘴,立刻改口說:“沒錯,我是說,看起來很酷,因為……”
“所以你在殺害這個小女孩的時候就使用了這一招是嗎?”FBI探員突然臉色一變,厲聲問道。
艾瑞克還想辯解,但只是張了張嘴,什么也沒說出來,最后他頹然地低下了頭。
此案例中,犯罪心理側寫師就是采用了聲東擊西的戰術,看似是在和嫌疑人聊天,實際上卻是通過談話了解對方更多的個人信息進而摸清其想法,找到對方口供的矛盾點和突破口。
面對那些完全處于高度警惕和嚴密防范狀態的嫌疑人,FBI探員經常采用這一戰略,先退一步,把談論的話題轉移到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分散嫌疑人的注意力,稀釋他們的戒心,盡力發掘他們供述的矛盾點。一旦獲得關鍵信息,犯罪心理側寫師就會在嫌疑人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直接拆穿他們,此時,嫌疑人往往啞口無言,無力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