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心理側寫4:用犯罪心理學解讀微行為
- 高文珍
- 1647字
- 2019-10-11 17:40:11
窺探暗藏玄機的笑容
心理學家克爾特納博士做過一個實驗,通過分析人們微笑時嘴角上揚的弧度、臉頰因肌肉收縮而隆起的程度、眼角皺紋等,來研究不同的笑容所流露出的情感差異性。實驗證明,這些細微的動作不僅透露出人們當時的情感,經過長期階段性的跟蹤調查,還發現笑容中富有積極情感的人往往擁有更加幸福的生活。簡簡單單的笑容背后竟然隱藏著這么多的秘密嗎?沒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很多張笑臉,但并不是所有的笑臉都代表開心、快樂和友善,它們有的真誠,有的虛偽,而如何分辨出笑容的真假也是一項基本的社交技能。
每個人的笑容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同的笑容方式和特征體現了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在影視劇中,頗有地位的官府女眷常常抿嘴而笑,這種笑容透露出的優越感會讓人覺得不舒服,有輕視之意,且絲毫不加掩飾,這些都表明喜歡抿嘴笑的人多具有獨善其身的個性;喜歡捂著嘴笑的人大多性格內向,不愿意輕易表露自己的心思,但往往待人真誠,很受歡迎;喜歡偷偷笑的人往往比較傳統、靦腆,對自己要求嚴格,對他人卻很大度;經常捧腹大笑的人一般性格開朗,正直真誠,能關心別人,大多人緣很好,工作上也往往能有所成就。
當然,有些笑容不過是人們刻意的掩飾。比如,有些人會用夸張的哈哈大笑來掩飾內心的自卑,這樣的人看似豪放,其實屬于個性虛偽、害怕暴露自己真實心理的類型;有些人笑著是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或者悲傷,有些人笑著其實僅僅出于一種禮貌。在這些情況下,人們的笑容并不是發自內心的情感流露,而是為了做給別人看。
犯罪心理側寫師認為,每一個笑容背后都暗藏著人們真實的心理活動,為非作歹者注定得不到長久的歡樂,笑容一定會暴露他們的真面目。所以,通過嫌疑人的笑容來辨別其真實情感也是他們的破案手段之一。
在一起未成年人綁架案中,犯罪團伙有過多年的作案史,具備與警方周旋的反偵查能力,異常狡猾。這一團伙同時綁架了三個孩子,并藏匿在不同的地點,揚言如果不及時把贖金送到指定地點就立刻撕票,兇殘的語氣給人質家屬帶來極大的恐懼,家屬甚至一度猶豫是否報案。后來,犯罪心理側寫師判斷出綁架案的主謀是一家商場的保安,并施策誘捕了該案犯。在審訊時,這名罪犯告訴犯罪心理側寫師,三個人質的藏匿地點都非常隱蔽,并且有專人看管,只要他一天之內不做指示,人質就會被殺害,這一切他都提前做好了部署,除非馬上安排他順利出境。該案犯是一個兇狠殘忍、思想極端、仇恨社會的人,曾經由于打架斗毆、惡意傷害等多次被拘留,這一次又精心策劃了連環綁架案。如果他所言屬實,那人質的人身安全實在難以預料。時間緊迫,警察立刻分頭行動,很快就鎖定了另外一名嫌疑人,并且救回了其中的兩名人質。盡管如此,還有最后一名人質的藏匿地點沒有找到,只能通過審訊找尋突破口,審訊人員背負著巨大的壓力。
一位犯罪心理側寫師自告奮勇,利用罪犯極為自負的性格特點,故意在他面前提及各個有可能藏匿人質的地點。當說到A地的時候,犯人的嘴角上揚,很輕蔑地笑出了聲。這位犯罪心理側寫師立刻走出審訊室,告訴大家緊急趕往B地,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位他發現在自己提到A地時,罪犯勾起嘴角,眼部卻并沒有瞇起;而在說到因為人員不足只好放棄檢查B地的時候,犯人雖然努力裝成面無表情的樣子,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的下眼瞼略微上凸呈弧形,這是發自內心的笑容的體現,說明該罪犯正在為騙過了犯罪心理側寫師而感到高興。如此,真實的人質所在地也就清楚了。
在這個案例中,犯罪心理側寫師通過對罪犯真假笑容的分辨,判斷出其真實的心理活動,從而確定了人質的藏匿地點。那么,假笑都有哪些特征呢?比較明顯的判斷標準是嘴笑眼不笑,普通人不是真心要笑的時候,往往只會勾動一下嘴角,眼睛卻沒有明顯的變化,就是說只牽動顴骨附近的肌肉,使嘴唇向上翹,而這種只提升嘴角的動作基本上都是敷衍的笑。虛假的笑容給人的感覺好像戴上了面具,缺乏實質內容,笑得比較勉強。可見,偽裝的笑容總會露出一些蛛絲馬跡,仔細觀察,用心分辨,就能學會識別笑容的真假,進而幫助我們判斷周圍人的真實情緒,提高與人打交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