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作為哲學對象的人的活動

人對現實的思考一旦進入哲學層次,那么,這種思考就不能不首先是對人之存在所依賴的現實的前提的思考。現實的人的哲學思維總是帶有自我意識的特征,并不單純指向縹緲無垠的星空,而是以人與其周圍世界的現實關系為思考的對象。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認為,這些需要首先加以考慮的現實的前提,“是一些現實的個人,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包括他們已有的和由他們自己的活動創造出來的物質生活條件”《馬克思恩格斯選集》,3版,第1卷,146頁。。在這里,現實的即活動的人是活動的主體,人的現實的對象性活動是主體的活動,而人的物質生活條件則是人的活動的現實條件。

誠然,“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3版,第1卷,146頁。。但這個前提決不是抽象的、沒有任何規定性的“人”的“純存在”,而是具有生命的、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現實的人。人要維持自己作為個體的生命和延續人類作為物種的存在,就必須進行社會性的物質生產活動。原始的人“把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的第一個歷史行動”,就“在于他們開始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馬克思恩格斯選集》,3版,第1卷,146頁。。爾后的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歷史,正是這種物質生產活動世代延續,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人的活動不斷分化和變更的過程。

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都知道“實踐”范疇在這種不滿足于解釋世界,而以能動地改變世界為己任的哲學學說中的重要地位??梢哉f,如果沒有科學的實踐觀念,就不會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論;如果沒有對于生產實踐和其他各類社會實踐及其相互關系的深入考察,就不會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觀。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新的世界觀同時所具有的方法論功能,也與其明顯的實踐性特征有關??隙▽τ趯嵺`問題的研究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過程中,以及在其進一步的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無疑是十分正確的。問題是我們的全部哲學思維和表述,能否因此就從“實踐”范疇開始?進一步說,一個哲學范疇以及有關問題的重要性,是否只有在這個范疇成為整個理論體系敘述的出發點或初始范疇時,才能充分體現出來?顯然,對于這個問題不能采取簡單化的理解和做法。

眾所周知,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立新的哲學世界觀時,確實突出了對科學的“實踐”概念的強調,以致可以說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達到對社會生活之本質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解的必經環節。不了解馬克思學說中“實踐”概念的科學含義及其方法論作用,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哲學的根本區別,以及這一新世界觀的創立在哲學史上何以具有革命變革的意義。

“實踐”概念確實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一個至為重要的核心范疇,甚至可以說這個范疇是打開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門的鎖鑰。但是也應當指出,在整個馬克思學說的系統闡述中,相對來說更具有出發點和初始范疇意義的,卻不是“實踐”而是“活動”。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著作和手稿中可以看到,其中首先講到和出現得最為頻繁的概念是“活動”或“人的活動”。貶低“活動”概念的理論意義,僅僅把上述情況視為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不成熟的痕跡,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活動”、“實踐”、“勞動”三個概念,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是一個系列的緊密相連并具有某種邏輯關系的概念,但卻不是一個層次的概念?!盎顒印被颉叭说幕顒印笔潜碚魅说拇嬖跔顟B的最一般性的概念。認識和實踐是人的兩種活動形式,被稱為主觀活動和客觀活動、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理論活動和實踐活動。“行動”這個概念常常作為“活動”的同義詞來使用,但按照中國哲學的術語講,“行”即“做”,實際上是實踐,因而確切說來“行動”是指人的實踐活動。“勞動”當然是實踐,但只是實踐的特定領域和方式,包括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精神生產勞動和物質生產勞動。如果在通常的習慣用法上僅指人類的物質生產勞動,就是更為具體的人的特定的實踐活動。

“活動——實踐——勞動”之間這種“一般——特殊——個別”的關系,表明“活動”范疇可以作為整個理論敘述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邏輯起點。然而,抽象的、一般的“活動”概念畢竟要在理論的敘述中進一步具體化,邏輯的起點終歸要在邏輯的進程中被超越。繼“活動”概念之后,馬克思學說中的“實踐”概念和“勞動”概念依次展示了它們的重要性。

這種重要性不僅表現為以這些核心概念為中心的闡述,使我們對人的活動的反思逐步深化,而且表現在每一層的深入都在相應層次中引起了革命性的變革。對實踐的作用的分析解開了人類認識發生、發展之謎,對勞動的作用的分析解開了人類社會發生、發展之謎。所有這些,都不妨從最一般的意義上說是對人的活動的哲學考察。哲學作為一種特殊的理論活動,是對人類活動的全面而又深入的自我意識。

由此可見,以人的活動為某種哲學思考的起點或對象是完全可以的。這樣做并不違背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實踐的唯物主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3版,第1卷,155頁。的精神實質,恰恰相反,這正是使這種唯物主義的實踐觀點借以確立、展開和貫徹下去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對人的活動問題加以哲學考察,大體說來有如下兩個研究方向。一個方向是由籠統的活動開始,可以導向活動的分類研究。首先是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活動主體和活動對象的分類,直至更為具體細致的活動分類。這是一條從抽象到具體的思路,應當說是一種發散式的分化研究。伴隨著分類研究而來的,是對業已區別開來的各類活動的聯系的研究。對于各種人類活動的關系的研究,自然可以作為分類研究的繼續而歸入對人的活動的分化研究的方向。但是,這種研究又把不同的活動類別聯系起來予以考察,因而還應被看作是前述分化研究的終結和新的逆方向研究的開端。

這里所謂分化研究的逆方向,是在對人的活動分類研究的基礎上再度綜合,回到認識的一般本質和規律、實踐的一般本質和規律,進而回到包括這兩類活動的人類活動的一般本質和規律。如此展開的是一條從具體到抽象的思路,相對于第一個方向而言,這是一種收斂式的綜合研究。這里所達到的抽象,已不同于前一個方向開始時的那種缺少規定性的抽象,而是作為多樣的、豐富的規定性的統一的抽象。這是經歷了具體階段之后的再抽象,是如人們所說的“具象”,表明對人的活動的哲學理解的普遍性的、一般性的層次。

實際上,這兩個方向連同具有過渡性質的中間方向,是對人的活動的研究過程中前后銜接的兩個或三個階段。也就是說,對于人的活動的研究,經歷著從分化研究到聯系研究再到綜合研究的歷程。在這個歷史的和邏輯的進程中,只有在前一個階段的基礎上,才能接著進行后一個階段的研究,其間隱約可見某種認識發展的必然性。

總的來說,以往對人的活動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分化研究和聯系研究上。這種研究仍然是必要的,但不應停止或徘徊于這些階段之中,而必須進一步過渡到人的活動的綜合研究。在這種綜合研究所達到的一般層次上,有可能實現對人類活動的系統整體的把握,并深入揭示人的活動共同的普遍本質和一般規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鹿县| 东乡族自治县| 盐池县| 松阳县| 弥勒县| 宾川县| 孟连| 莱西市| 璧山县| 湘乡市| 松阳县| 靖边县| 微山县| 宁海县| 安福县| 凤凰县| 西昌市| 南安市| 奉贤区| 聂拉木县| 许昌县| 阜康市| 闵行区| 澄城县| 浙江省| 山丹县| 宜城市| 龙游县| 棋牌| 青阳县| 三门县| 禄丰县| 凤庆县| 桑日县| 彭水| 突泉县| 兴安盟| 霞浦县| 云梦县| 常山县| 灵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