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活動的效率(修訂版)(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 郭湛
- 4151字
- 2019-11-29 18:32:52
四、人活動的有效性及其比率
如前所述,活動的效用和效果范疇是考察人的活動與其目的性的關系的兩個理論支點。貫穿在活動的效用和效果之中的一條連貫的線索,就是人的活動的有效性。因為活動的效用是指活動(過程)的有效作用,活動效果是指活動的有效結果,都是展開了的人的活動中的有效部分;而這種活動的有效性作為一種價值屬性,顯然是相對于人的活動目的而言的。
人的活動的目的性內在地要求合目的性活動的有效性,只有活動的有效性才能保障活動的目的性的實現。人的活動的有效性與活動的目的性是一致的。正如波蘭學者塔·柯塔爾賓斯基所指出的,人類活動的一切特性中首要的是有效性,即達到預期目的。
在人的活動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之間,總的說來有一種正相關關系,即活動的目的性越明確、越穩定,活動的有效性就越明顯、越有把握,反之亦然。當然也不完全排除其他的可能性,譬如活動的目的性明確而有效性模糊,這涉及到活動目的本身的現實性、可行性,以及從活動的目的性到有效性的轉化中各種參與因素的復雜作用。
從人的活動的整個展開過程來看,正常的活動應該始終保持其目的性和有效性。無論在人的活動的哪個階段,如果出現其目的性或有效性的中斷,這種活動就是不正常的。人對自己活動的管理,正是為了保障活動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活動管理者的職責在于使所管理的活動得以有效運行和達到活動的目的,這是管理活動本身的目的,同時也是這種管理活動的有效性的標志。
從最一般的意義上講,所謂有效性指的是在事物的相互作用中,作用主體狀態的變化引起被作用客體狀態的變化,即由被作用客體的變化所顯示的作用主體的作用之真實性和直接性的存在。任何事物或要素在參與普遍的事物的相互作用時,都可以表現出它所起的作用即其有效性。我們這里所討論的有效性不是泛泛的一般物的有效性,而是人的有效性,確切些說,是人的活動的有效性。這種有效性不僅在于人的活動對其作用對象起作用,而且在于所起作用的合目的性。即是說,人的活動的有效性既表現于這種活動與被作用的外在事物的關系之中,又表現在這種活動所引起的事物的變化與活動主體內在目的性的關系之中。
因此,衡量人的活動的有效性,實際上存在著兩個尺度:外部事物的尺度和人的內在尺度。然而這兩個尺度又不是并列的可以平分秋色的兩個標準,人的內在尺度即其目的性的尺度帶有更根本的性質。人的活動的客觀作用在受到外在的物的尺度衡量之后,還要再受到內在的人的尺度的衡量。一般物的有效性也得經過上述雙重尺度的衡量,才能夠形成它與人的價值關系。正是在如此的意義上,也可以借用古希臘哲學家普羅塔哥拉的著名命題:“人是萬物的尺度。”
總括起來,我們不妨嘗試著給人的活動的有效性下這樣一個定義:人的活動的有效性是在活動的效用和效果中體現出來的,人以自己的活動引起作用對象變化,并使之符合自己目的的特性。美國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曾經闡述過管理者的有效性,即管理活動的有效性問題。其中有些觀點是從一般意義上講的,原則上也適用于人類活動的其他方面,有助于我們把握人活動的有效性的含義。
杜拉克認為,“才能本身并不就是成就”,一個人的才能唯有通過有條理、有系統的工作方能成為有效的。智力、想象力以及知識都是人的重要資源,但是資源本身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唯有‘有效性’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但是在進一步的分析中,他卻對有效性作了過于狹窄的限制,說“‘有效性’乃是‘知識工作者’的一種特殊技術”。在他看來,對于體力工作,人們重視的只是效率,“所謂效率,可以說是‘把事情做得對’的能力,而不是‘做對的事情’的能力”。知識工作者的生產性即有效性,才是“做對的事情”的能力。
從“把事情做得對”和“做對的事情”的差別上,說明體力工作與知識工作性質的不同,的確是很有見識的。然而將這種差別當作效率和有效性的區別,以致認定效率問題屬于體力工作,而有效性問題屬于知識工作,則實在令人難以茍同。其實,無論體力工作抑或知識工作,都是人的活動,都需要做事情,所謂“把事情做得對”或“做對的事情”,均屬于與活動目的相關的有效性;效率則是進一步的問題,并且也不僅與體力工作有關,知識工作同樣有效率問題,只是各自的表現不同而已。
前面的分析較多地側重于從活動的客體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有效性,實際上涉及的是特定的活動對什么有效的問題。有效性的結果表明有效性原因的存在,由果溯因,需要進而考察人的活動是什么使之有效的問題。前者涉及這種活動對什么起作用,后者則涉及這種活動是什么在起作用,因而是側重于從活動的主體方面所體現的有效性。人的活動的有效性的源泉就在人的活動本身,在于這種活動的投入過程中主體作用的有效性。正是人作為活動主體作用的有效性,才使活動客體表現出這種作用的有效性。
之所以需要特別強調活動有效性的主體方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活動由過程到結果、由主體有效性到客體有效性的整個周期中,人作為主體直接可控制的只是活動過程中的主體有效性。人的活動結果所表現的客體有效性作為主體活動的外化,對象化為客體變化了的狀態,就不再受制于主體的作用了。就是說,人作為主體活動的有效性,從根本上講與活動的過程和投入即投入過程直接相關。活動的結果和產出不過是活動的過程和投入的有效性的結晶,是在被作用的客體上的主體活動的折射的光。活動的結果、產出只有在下一個活動周期中作為活動投入的要素參與進去,才能成為主體活動有效性的一個因素。
人的活動在有效性上所顯示的差別,大致可以作如下劃分:主體有效性和客體有效性、主動有效性和被動有效性、過程有效性和結果有效性、投入有效性和產出有效性,等等。在復雜的活動有效性關系中,緊緊抓住問題的主體的、主動的方面,立足于投入過程有效性的控制,是實現人的活動的有效性的關鍵所在。活動的人必須首先把握住自己,才可能進而把握住自己的活動,才有自己活動的有效性可言。
自覺的人的活動,不論思想或行動都是受中樞神經系統調節的,人的活動的有效性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同人的心理活動的有效性有關。彼得·杜拉克說,有效性如果有什么秘訣的話,秘訣就是“專心”。人確有處理各種事務的能力,可以說人是一種“多用途的工具”。“但是,要有效地利用人類這種各方面的能力,最好的辦法當莫過于集中個人各方面的能力于一件要務上。”
專心作為一種心理品質,指的是人的注意力的集中。在從事某項活動時,能夠將自己的注意力穩定地集中在一定的范圍內,積極調動人的內部和外部各種因素或條件以達到活動的目的,無疑表明人的心理活動的素質是良好的、有效的。心理活動的這種有效性,是任何心理健康的正常人都能夠做到的,并非少數才能極高的人的天賦。明確這一點,使每個人都對受自己心理調節的活動所能具有的有效性抱有足夠的信心,有利于更好地發揮人的活動潛能。
人的有效性感覺既是一種心理的狀態,也是一種精神的力量。這是由積極的、自信的、有為的動態心理激發出來的精神力量。任何人經過自己的努力,包括對主體、中介、客體現實條件和關系的認識,在適當選定的活動中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地投入進去,活動的有效性就會成為對這種努力應有的報償。
在人的活動范圍內,同有效性相反的概念首先是無效性。盧梭在他的《社會契約論》中就曾提到過“行為的無效性”。人的某項活動如果沒有任何效用和效果,即不存在任何有效性,當然就是以無效性為特征的活動。無效性是對有效性的否定。在這種情境下,人的活動的實際作用等于零,因而無效性也就是零效性。我們知道,在數軸上,零的兩側分別為正數和負數。如果以有效性為正效性,那么除了零效性還應有負效性。人的活動的負效性是有效性的真正的對立面,是同有效性完全相反的作用即負作用。這種負效性指的是人的活動的實際作用背離人的目的,與人本身的需要和利益相違背。
有效性、無效性和負效性,抽象說來是互相區別和對立的;但在具體考察人的活動的作用時,可以把它們看作像是由1、0、-1構成的標志人的活動的效用的三種相關質態的連續體。在這三種質態的作用之間,存在著從完全有效到完全無效和從完全無效到完全負效的量的過渡狀態。理想化的人的活動應該是完全有效的,但是現實的人的活動卻做不到這一點。
現實的人的活動都是有效性、無效性和負效性三者的混合,可是又不是這三個方面作用的拼盤。人的活動的有效性和負效性最終是要互相抵消的,無效性作為零盡管對有效性不作加減,但無效成分的增加也會減少有效成分所占的比例。由上述分析可知,在人的活動的有效性、無效性和負效性之間,不僅存在著質的區別,而且存在著量的關系。認真研究人的活動中的有效、無效和負效各種成分之間的質的區分和量的聯系,是具體地、全面地考察人的活動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
我們在研究人的活動的現實作用時,確實不能不注意到活動的無效性和負效性,然而人們注意的中心卻始終在于活動的有效性。重視人的活動的無效性和負效性問題,也是為了盡可能限制、減少乃至克服它們,以便更好地發揮和增加人的活動的有效性。人的活動的作用在質和量的關系中的正面表現,是人的活動的有效性比率,即人活動的效率。所謂比率,當然是一種量的對比關系,但又不是純粹量的關系。任何量都是一定質的量。在人的活動的作用關系中,“作為質的規定性與量的規定性這兩個環節的統一,就是比率”。
人的活動的有效性比率,指的是活動的有效性在整個活動的作用過程和結果中所占的比重。與人的活動的這種有效部分相對應構成比率關系的,是包括有效的、無效的、負效的全部作用之總和的整個活動過程和結果。人的活動的有效性,“作為環節,它本質上是在和它的他物統一之中,只有通過它的這個他物,才是被規定了的,即它只在對一個同它處于比率中的東西有關系時,才有意義”。這種活動的有效性在整個活動中的分量,是由與之相關聯、無關聯以及相對立的成分相互作用的整體狀態規定的。
對于人的活動,不僅應注重其有效性,而且應注重其有效性所占的比例,注重把握活動的有效性、無效性和負效性之間的關系,從而全面了解人的活動的有效性比率即效率。對于人的活動效率,只有在這種活動的復雜關系中才能理解。作為概念的人的活動效率,本質上是一個關系范疇,是對人的活動中多重關系的動態的綜合的把握。人的活動效率的研究,是在考察展開了的活動的有效性基礎上的自然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