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革命道德
- 羅國杰
- 10字
- 2019-10-25 18:21:42
第二章 革命道德的作用
導語
道德一旦形成就會給與之相應的經濟、政治、文化以巨大的反作用,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普遍規律,在中國革命道德對中國的革命與建設的作用中,得到了鮮活的印證。
本章共分三節。
第一節著重闡述的是,中國革命道德的特殊作用形式,首先表現在精神對物質、精神文明對物質文明的作用關系上。從物質與精神的關系、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看,首先要承認的是物質決定精神、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但是中國的革命者不是機械的唯物論者,而是辯證的唯物論者,辯證的唯物論者既承認精神、社會意識被決定的一面,也強調精神對物質的能動的反作用,社會意識(包括道德)對社會存在的能動的反作用。根本的一點,就是要從認識論和方法論上深刻認知,進而高度重視革命道德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并下大力氣將這種力量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精神文明對物質文明起作用的觀點,也是從這一基本原理中引申出來的。只有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具有保障物質文明發展方向的作用。在精神文明諸要素中,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集中體現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對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
第二節著重闡述的是中國革命道德在中國革命與建設時期的作用問題。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行動;同樣,沒有革命的精神,也沒有革命的行動。革命道德一旦成為革命階級的自律精神,并作為進行偉大的革命斗爭的工具,它就會成為革命階級克敵制勝的雄偉力量。中國革命勝利以后,特別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歷史時期以后,執政的共產黨和革命人民面臨的一個重大的歷史性考驗,就是執政者可能被勝利沖昏頭腦,喪失革命者的高尚品格,革命意志衰退,驕傲、官僚化,以至動搖、腐化和墮落。執政的共產黨和革命的人民要經受住嚴峻考驗,歸根到底,是要始終保持純潔的無產階級品質,同時要堅決消除和抵御一切落后腐朽道德的影響。革命意志永不衰退,正是無產階級革命道德精神的重要特征。
第三節著重闡述的是造就千百萬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問題。革命道德的作用,如果從人的方面說,歸結起來就是培養和鍛煉革命后來人,因為革命事業的承前啟后、薪火相傳,都是靠人來完成的。接班人接的首先是革命的班,即革命的立場、原則、品格、意志、精神,等等,而不是要“做官”。一般地說,即對全體人民而言,培養和造就接班人的標準是“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特殊地說,即對干部而言,培養和造就接班人的標準是“四化”,即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必須在革命與建設的實踐中經受鍛煉和進行選拔。